追寻诗意的远方……!
——记思源实验学校化学老师周荣荣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编者语 】 2012年底,国家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人社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了《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了从2013年至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每年选派3万名教师到“三区”支教一年,以此来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三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我省纳入“三区”范围的受援地共有48个县市区,派出地主要是省会城市、中心城市。
2014年秋季开学起,岳阳市每年都派出优秀教师到我县边远山区学校开展支教活动。为了反映支教老师的工作和生活,大力宣传他们扎根基层,奉献山区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和高贵品质,特开辟“爱在‘三区’”栏目,期待广大教师用笔记录支教老师良好精神风貌的点点滴滴;记录支教老师把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带到受援学校的生动事迹;记录支教老师乐于奉献、服务平江的感人故事……
“教育不止眼前的书本和作业,还有诗和远方”。去年8月30日,在前往平江的大巴车上,支教老师周荣荣用手机记录下这些文字。这位来自岳阳市二中,拥有22年教龄的初中化学骨干教师,怀揣激情和憧憬,来到革命老区开始诗意的追寻。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前有“秀野春光”,左有“画桥流水”,可赏“碧潭秋月”,可览“平江全景”,处于平江城郊的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平江思源实验学校成为了周荣荣追寻诗意的落脚处。
当诗意回归大地,总会绽放火花,照亮着别人的路。作为初中化学金鹗杯金奖得主,周荣荣曾当过四届金鹗杯评委,听过不少优质课。她到思源实验学校的第一周,便开启了“新手弟子养成攻略”探索——周荣荣就成了“老师的老师”。
“全文背诵算什么?我师傅能整本背诵教材,精确到单元、章节甚至是图片。”自学校“青蓝工程”拜师仪式后,初任教师张瑜杰便多了一个“妈”,“她要求我能讲出每一课的要点和教学方法,手写教案也都是每周必查。”
回忆起师徒帮扶的场景,张瑜杰还说,没有人能比周老师更贴心:“为了辅导我上好示范课,她会一遍一遍帮我改课件、挑选分子模型、优化实验效果。上竞赛课前,她晚上两点多还在交代我要准备什么道具,要突破哪个难点。”
为了让新老师缩短新手期,周荣荣坚持每周随堂听课,有时一天连续听两、三节,利用课间10分钟指出课堂问题,矫正教学方法,再跟踪现场教学,循环往复。
智若禹行水,道如丁解牛。一堂接一堂听,一节又一节带,一环扣一环点评,在师徒的不懈努力下,新手弟子已逐步解锁教学进阶技能,在县级教学竞赛中获得佳绩。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掬一捧清水,守一隅净土,支教生活并不似想象如诗意般轻盈。
“这条河的水不行,明矾净水效果不明显,得换。”为了做好净水实验,周荣荣带领备课组成员四处选购活性炭,无奈实验效果始终不明显,色素吸附效果不行,红墨水颜色始终去不干净。
于是,放学后,她带着几个人在学校周边的沟渠、水塘、小河来回奔忙。换水源,做实验,调节水的酸碱值,来来回回尝试了尝试了几十次,终于得出结论——PH值为8的时候,实验最容易成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知识紧密融合,周荣荣努力将知识点融合到趣味实验中,帮助学生感受化学的魅力。
受地区教育水平影响,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局限。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周荣荣在习题中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增加思维训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了出一份既符合思源学生水平,又能反映中考标准的复习学案,周荣荣牺牲寒假休息时间,潜心钻研新课标,翻阅新出的试题库,检查新增的中考考题,确保各类题型都有涉及,知识点没有遗漏,内容扎实、有梯度。
寒假复课后,该校毕业班的孩子们人手一本“私人订制”的学案,大家一改盲目、忙碌的“刷题”常态,复习变得轻松、清晰、有针对性。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周荣荣追寻诗意教育的脚步并不止步于思源。作为骨干教师,周荣荣受邀前往南江中学、长寿镇将军学校、简青芙蓉学校、平江县教育局、岳阳楼区等多地送教、送讲座,常常四处奔波“赶场子”。
“她在工作中从不显露疲态,前阵子周老师的家人生病,车技还不娴熟的她,在岳阳和平江之间一周往返两次,为了不耽误教学和教研活动,经常前一天上午去医院,第二天上午又开车回来学校,常看到她一个人深夜还在办公室忙活。”办公室的同事们心疼这个“赶场子”的支教老师,但看到这个“打了鸡血似的”还在认真分析中考大数据和失分率的骨干,话到嘴边,却还是不忍打扰。
即使是中考临近,周荣荣仍会带领学生观看2022冬奥会10大高科技的视频,揭秘“火炬”和“绿氢”背后的“高科技”,认识冬奥赛场上“火出圈”的可降解材料原料“聚乳酸”,在充满“科技含量”的速滑竞赛服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科研成就,关注最新科技成果,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教学中除了有知识的传递,更应该有对学生的化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周荣荣总是这么向她的新手弟子们强调。
教育不止是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书本和作业,更有一群天真可爱的莘莘学子。追求“诗意”的幸福教育,是这位支教老师内心轻盈的回归。
责编/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