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又名雒南县。西汉置上洛县,拒阳故城在雒南县东南,晋置《隋书地理志》。上洛郡,洛南旧曰拒阳,置拒阳郡,开皇初郡废。且改名焉。
《旧唐书地理志》:洛南县旧治拒阳,显庆三年(公元659年)移治青川。
《环宇记》:洛阳县在商州东九十里。历秦始皇三年(公元前243年)分上洛地,于今县东北八十里,置拒阳县属上洛郡,寻省。后魏真君二年(公元442年),又于今县东四十里武谷川再置。隋开皇五年(公元586年)改为洛南。取洛水之南为名。大业十一年(公元616年)移于今,理俗谓之清池川。
《九域志》载:在州北七十五里。《旧县志》载:明天启初避讳,改洛曰雒。洛水从县城城北穿过,洛南县由洛河南而得名。
《寰宇记》载:洛水在洛南县北一里。《旧县志》载:洛河源出洛水泉,在县西100里秦岭下东注。湾环百折,尽邑境之东西,盖县境内外之山,皆起于秦岭及中干,而两山之水,皆赴于洛河。洛河出洛水泉,属西安府渭南境,流五百里入县界,又东南受元沪,石门诸水流三百二十里出境。

洛南地处华山之南,周设华阳池,秦置华阳郡。距西安108公里东与河南卢氏、灵宝毗连,南与丹凤、商州交界,西与华县、兰田接壤,北与华阴,潼关为邻,素有陕西东南门户之称,全县辖25个乡镇,381个行政村。面积2830平方公里,人口46.1万是商洛市唯一黄河流域县。
金山银仓,洛南地处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南北文化交流地。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地理位置全国独特,南北资源兼生相容,人文底蕴,悠久深厚。土地总面积42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49.6万亩,素有“陕西小关中”之称。
生物资源丰富,“中国核桃王”生长在洛南古城,核桃年产量6千余吨,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十大金牌核桃县”中国核桃无公害示范县和中国十大名优核桃基地。连翘、丹参、桔梗、秦皮、菖莆等中药材收购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秦岭腹地的“天然药库”,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百万头生猪大县,“陕西特色品牌县”。矿产资源居全省前列,已探明和正在利用的矿产资源有:钼、金、银、铁、煤、钾长石、硅石、白云石、花岗岩、大理石、陶土等38种。其中钾长石储量8700万吨,居亚洲第一。钼29万吨,居全国第三。黄金产量位居全省第三。铁矿硅石、白云石,陶土等资源量大质优,水资源较为丰富,全县总经流量8.449亿立方米,高于全省人均水平。
汉字故里:洛南是华夏汉字故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史官司,”仓颉在洛南指掌而创文字,结束了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首开华夏文明文字先河。相传,境内元扈山为仓颉造字之处。其所创28个“兽蹄鸟迹”文字拓片为稀世珍品。
据《陕西金石志》记载:皇帝史官仓颉随帝南巡洛南登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遇灵龟负书,观奎星园曲之势,穷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境内花石浪遗址,国家最新研究距今约100万年。是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儒佛道圣地:洛南人文历史悠久,儒、佛、道三种中国传统文化在洛南均有浓厚积淀,留下了很多古迹名胜。建于明洪武三年的“洛南文庙”比西安钟楼还早18年,是西北地区最完整的古老建筑群。境内老君山是全国多处“老君山”景区中唯一在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道教名山。
相传是道教鼻祖老子修炼成仙的地方,山上老君洞,青牛背、观日峰、系牛柏、炼丹炉、藏丹匣、圣君卧榻、老君淋浴台、豆腐坊、玄元宫等遗址千百年来一直是道教信众朝圣的地方。此外还有九龙山,云蒙山,文显山,大圣山等均为远近闻名的道教朝圣地。境内佛教古刹“华严寺”,是佛教文化传播的重要古刹,始建于南辽时期,重建于明正德年间,距今500余年。该寺在佛教华严宗中辈分最高,仅次于北京大华严寺。原封地辖河南、湖北、山西临近9个华严寺。现在寺庙中仍留有稀世罕见的彩绘壁画,虽历经数百年,但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据《洛南县志》记载:华严寺建有正殿、中殿、前殿三楹,和谐得体,肃穆庄严,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曾是兴盛之所,高僧修行之地。

红色老区,洛南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先念、徐海东、汪峰、程子华、刘志丹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挥戈秦蟒,开创革命根据地。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帮、温家宝等亲临该县视察,给洛南人民以极大的鼓舞。
县城发展,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洛南始终坚持好字当头。能快尽快的发展方针,紧紧围绕建设陕南工业强县,农业强县、文化强县目标。着力培育和发展矿产、生猪、蚕桑、核桃、烟叶劳务六大主导产业,经济迅速发展,综合排名跃升11位,由2007年的67位跃升到56位,被省政府表彰为陕南突破发展先进县和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先进县。
2009年实现生产总值38.02亿元增长14%,实现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增长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亿元,增长28.2%,财政总收入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6亿元,增长8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亿元,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3041元,增长2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3089元,增长22.9%。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全省“十大最佳投资县”,“全省绿化模范县和省级园林县城”等诸多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洛南人民将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循环、大发展理念。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指导下,坚持好中求快,按照西出东进、南扩北展的新视野,冲出洛南贫地,拥抱山外崭新世界。全面融入“一区三圈一廊”,即:“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出)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西出),融入大华山旅游圈(北展),融入商丹循环经济圈(南扩),融入秦岭伏牛山旅游走廊(东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矿产品加工业,医药化工业,生态旅游业,造纸加工业,五大产业体系。着力打造关天经济区,矿产加工,绿色产品三大基地,推动洛南经济社会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平台上,率先突破发展。
洛南县除有悠久的历史外,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有拒阳故城,卢灵关、仓颉庙、岳忠武庙、洛神庙、悬河桥、东门、西门和祖钱三桥、洛河桥。有汉朝的樊哙墓,黄龙寺。历史上的人物有晋朝的台广,通天文、洛书、凤角、星算,明永乐监察御史张鹏,历广西按察使、山东布政使为人宽厚练达为历代楷模。

洛南县城是一座秀丽的山水小城,依洛河东西对称发展。洛河水横贯县城,改革开放以来,县城发展规模逐步扩大,高楼大厦耸立,发展日新月异。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洛南盆地建设了高档次的洛南宾馆,洛南信合大酒店,金帝大酒店。洛河水在县城形成平静水面,穿城而过,县城道路形成4纵10横的城市发展框架。全县交通四通八达,以洛南箭杆岭公路、华阴洛南公路、丹凤景树镇公路,商洛洛南公路为骨干,支线公路通达各乡镇。县城晚上灯光闪烁,人们集中在县城中心广场上载歌载舞,驱散一天紧张的工作情绪和劳累,展开胸襟放开喉咙,歌唱着未来的生活美景。
洛南县位居陕南属商洛市管辖,面积2830平方公里,山地占60%,森林覆盖率达50%,这里人文淳厚,历史地理位置特殊,近年来变化较大,但人们的生活生产条件还比较落后,随着财政的收入增加,将会快步走向小康生活。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