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手记
作者 曹立萍

作者简介
曹立萍,笔名谷雨、池中一萍。云南财贸学院货币银行学专业毕业,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向在职研究生。高级经济师、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01年参加云南省首届心理咨询师培训并取得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2002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至今。曾受聘于原昆明陆军学院昆陆医院心理精神科心理咨询室主任咨询师;2008年都市时报“心理访谈”栏目特邀心理专家、生活新报心理健康栏目主编。2010年出版心理咨询案例著作《心理咨询师手记》。2015年自创“自体反馈心理调适法”并在全国心理干预大会上做论文报告。心理咨询个案达10000小时以上。数十篇心理健康论文及科普文章散见于国内报刊杂志。2010年出版心理咨询案例纪实著作《心理咨询师手记》一书。
现为云南省社会心理学会理事、云南省老干部诗词协会东华分会会长,云南凡美心理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凡美微微文学社“文化艺术与心理健康”主编。

内容提要
本书通过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描述了心理咨询从来访接待、分析诊断到咨询治疗的主要过程,向读者介绍了引起心理问题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转归的诸因素。在与来访者之间的心灵互动中,咨询师以尊重、理解、共情、接纳、关怀和疏导帮助来访者走出心理困惑。同时,启发来访者加速自身的心理成长,激发来访者心灵的自我完善(保健)能力和心理创伤的自我修复能力。
走进心理咨询 (代序)
有人突然地变得性情暴躁或行为怪异,有人无缘无故地自杀身亡,有人莫明其妙地患了心病,人们总是会问:“他怎么了?” 天大地大,人心更大。河深海深,人心更深。所谓“人心难测”。
人类的心灵是那样的神秘莫测,同时又是那样的变幻无常。人们不仅猜不透别人的心,还弄不清自己的心。有情人不懂爱人的心是件苦恼的事,凡人不识自己的心是件遗憾的事。于是,人们千方百计要弄明白自己的心理,也想弄明白别人的心理,以便预知人情事态,旦夕祸福。于是我们的祖先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对心理的探索。我国早期的《易经》、《周公解梦》、《道德经》等著作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学术结晶。科学文明发展到了今天,人类越来越感觉到心灵与身体的关系十分的微妙,人类心灵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以及个人的命运关系重大。人类对自己心理的关注促使心理学这一学科得到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产生。
但是,人们对心理咨询了解的并不多。从我开始做心理咨询到现在,不断有人问我几乎同样的问题:心理咨询是如何做的?心理咨询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对心理咨询有一种神秘感。特别是对沙盘游戏心理分析、催眠、意象对话技术等有极大的神秘感。有人看到电视节目上表演催眠术的搭人桥,就认为那是心理咨询的技术,觉得心理咨询师很恐怖,能支配人的意志,控制人的身体。其实心理咨询根本用不到这类的技术。有的人怀着好奇心去试探心理咨询,结果发现心理咨询并不神秘,就是两个人坐在那里说话。就说心理咨询太简单了,不就是说话嘛,谁不会呀!这些都是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我的看法是:心理咨询既不神秘,也不简单。心理咨询被神秘化、简单化甚至于被迷信化,是由于大家并不真正的了解它。
心理咨询在理论上不等同于普通心理学,它是基于心理学基础理论上发展出来的一门应用学科,称为“咨询心理学”,包括了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咨询实践及咨询技术等内容。心理咨询是咨询心理学的具体实践过程。是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咨询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帮助的过程。
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心理正常,但由于工作、生活或学习中矛盾冲突导致心理困惑的人群。很多人认为心理咨询只是对有心理疾病的人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其实,心理咨询不治病,而是治未病。也就是说在来访者未病之前,通过咨询获得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化解心理困扰,预防心理疾病。这就是心理咨询的预防保健功能。另一方面,心理咨询更注重的是挖掘来访者自身的潜能,帮助其在人生的旅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成功和自我价值。这称为发展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
心理咨询帮助来访者完成未完成的心理建设,修善人格,重塑人格,就是帮助来访者挖掘潜能,发展自我的过程。
心理咨询好比预防重大疾病的疫苗。大医治未病!能够治未病的心理咨询师才是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才称得上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能够称得上灵魂工程师的心理咨询师好比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向导,引导着来访者去找到他人生的方向和目标。同时帮助他建立信心,提升能力,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锤炼意志,获得勇气和力量。心理咨询的过程也可以称为是来访者的“寻找自我之旅”。
对于来访者,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一个倾听者,或者是一段心路旅程的陪伴者,也或者是一个迷途者的向导,也或者是一个开启心智的良师益友……
那么心理咨询是以什么为理论依据?又是以什么形式工作的呢?心理咨询在学术上的流派很多,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有认知学派、精神分析学派、来访者中心学派、行为主义学派等,心理咨询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更是多得数不胜数,主要的方法有:认知疗法、精神分析法、自由联想法、格式塔疗法、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游戏疗法、森田疗法、现实疗法、暗示疗法,还有音乐疗法,绘画疗法等等。
过去的各种学派间常常会相互排斥对方的理论,而推崇本学派的理论,但现今中国的心理咨询师们发现,各种不同的学术理论均有长处也会有不足,并逐渐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广泛吸纳各种流派的技法,因而,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有时咨询师会用到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对一个神经性强迫症的来访者咨询,咨询师可以先使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对他的童年生活经历和人格基础加以分析,进而使用意象对话或内省技术了解其具体心理障碍的诱发事件,还可以在冥想暗示中帮助其消除紧张和压力,再用认知疗法引导其调整认知行为模式,最终走出心理困扰。
另一方面,国外的理论和方法不一定能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所以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在学习国外传统理论和技术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结合本土或个人实际的咨询技巧。比如香港的李中莹先生就是在承袭了国外NLP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发展出了很多更符合中国本土实际的方法与技巧。 我的催眠导师马维祥医师把中医的经络学与催眠结合而创造了经络催眠术。而四川大学的格桑泽仁老师则是从藏族民间的传统文化中发现了催眠的奥妙,从而发展出了自己的“得觉”催眠法。我 本人也从日本的森田疗法中得到启示,而尝试在家庭环境中通过生活细节潜移默化地改变来访者的思维、行为习惯来达到治疗神经症的目的,这是我的“自然疗法”。之后的实践中,我又在冥想暗示学的技术上发展了自体反馈心理调适法应用于心理咨询服务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无论是何种学派,使用何种技术,都离不开一种最基本的技术工具——语言。因为心理咨询的核心是语言的交流,是心灵的沟通。任何技术都离不开语言这个载体。而心理咨询师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技术,也就是驾驭语言的技术。最完美的语言表达并不是口若悬河地显示所谓的“三寸不烂之舌”,而是真诚地表达对来访者的心理关怀。这就又使心理咨询回归平常。
无论是在规范的心理咨询专业教科书中,还是在实际的咨询工作中,咨询的技术常表现为一种无形或有形的态度。比如:“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是建立关系的技术;“倾听”、“开放式询问”、“封闭式询问”、“鼓励”、“情感反应”则是参与性技术;“面质”、“解释”、“指导”、“情感表达”、“自我开放”等则是影响性技术;这些技术都是通过语言或身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完成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表达爱与关怀。
大多数实际的咨询过程中,除了使用特殊的辅助咨询工具而外,在咨询师的语言里,渗透了所有的技术,包括咨询师说话的语气、语速、面部表情、手势或身体姿势,而来访者却几乎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于是,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所有的技术都浓缩于爱与关怀之中。在心理咨询的所有技术中,爱与关怀的表达是最重要的技术。
咨询的效果除了取决于咨询师的技能,还取决于来访者对待问题的态度。有的朋友害怕面对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认为有心理问题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还有的朋友讳疾忌医,把问题隐藏起来,让自己都找不到烦恼的原因,结果是陷入更多莫明其妙的烦恼。
一位来访者曾问我,她总是控制不住要想很多的烦恼事,想得头痛,睡不着觉,怎样才能让自己不想事,不想事就不会烦心了。我说只有把你变成植物人你才不会想事。一个正常人,有大脑,有思维,怎么可能不想事?我们生活在世间,每时每刻都在处人处事,每时每刻都会有矛盾冲突产生,每当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时,心里就会有烦恼。只有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烦恼和痛苦才会消失。以其让自己不想,不如去找到合理的思维方式,采取有效的行为方式,理性对待生活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烦恼。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咨询的工作,也是在和来访者一起探究“怎么想,如何做”的问题。
所以我希望朋友们不要害怕自己有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证明你的内心需要成长。同时也不要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回避意味着我们拒绝成长,那样会使人出现生理的年龄长了,心理的年龄停滞不长的现象。而一个心理年龄长不大的人,一生中的确会遇到更多的困扰与烦恼。
在我的观念中,心理问题不仅不是我们的敌人,反而是我们的朋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在问题中成长起来的。遇到的问题越多,解决了的问题越多,成长得越快,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看看那些从小爱问问题的人,他们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强得多。
一直有朋友动员我把这几年所做的心理咨询案例写出来,我也想借此机会把真实的心理咨询呈现给读者,以便让更多的朋友了解心理咨询,并获得心理咨询的帮助。
那么,就让关注心理健康的读者朋友们和我一起走进心理咨询,一同分享咨询的过程带给我们的感悟,在我们解读心理困惑者内心秘密之时,您不妨也透过他人的心,试着解读一下自己的心。。。。。
曹立萍
初稿于2009年10月
作者修订发表说明
本书是2010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公费为我出版的。然而十年之后,出版社的合同到期了,此书已成绝版。一天有朋友说想看我的书,希望我能送他一本。于是我就去网络书店看是否还能买到自己的书,果然还真找到了几家网络书店都在卖,不过买来的都是盗版书!我问客服,这书为什么印刷质量这么差?他说,这书已经绝版了,只有我们有电子版,您要的话,可以给您电子版的。我没告诉他电子版原件在我这里。原因有二:一是这书已经过了10年,还能有人买来读,还真要感谢网络书商们为普及心理咨询做出的贡献!二是既然还能卖,说明书商们是赚了钱,那也算是我对他们有贡献!我也就不追究盗版责任了。但总是让人看盗版书也不算一回事,我于是就打算在我们凡美心理的认证编辑平台上以原创文章的形式重新修订再发一次电子版给朋友们看。今年修订的新版本将会增加一些新案例,今天我就在此给大家做一个公告,期待大家的关注!
曹立萍
2022年8月16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