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散文)居中柱,谢敏蓉金婚纪念:谢敏蓉
(散文)居中柱,谢敏蓉金婚纪念:谢敏蓉
精华
热点
22-08-16 15:35
21558
阅读
关注
居中柱,谢敏蓉金婚纪念
谢敏蓉
2018年除夕,在海南文昌风景如画的高隆湾,度过了我和中柱的金婚纪念日。时光如流水,从相遇到金婚,五十八年风风雨雨,我们一起走过,多少人生坎坷,我们携手共度。那些酸甜苦辣的平凡日子,那些相互守望、搀扶的点点滴滴,是一夲厚重的书,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认真品读。
(一)
1960年9月上天赐予相遇的緣份,我们分别从成渝两地考入西南大学,就读于农学院农机系机化一班。当时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在他父母双亡,浸润性肺结核复发的人生低谷,我喜欢上了这个意志坚强,不善言谈的班长。短暂四年大学生活,我们从相识、相知到相恋。万宝山桑园,曾留下我们深深的足迹,翠绿的校园,曾撒下我们劳动的汗水,我们的青春之火,在这里熊熊燃烧,我们的人生航船从这里起航。
1964年8月22日,就在我22岁生日这一天,宣布了毕业分配方案,他留在重庆,而我分到遥远的河北。这原是我们两人商量共同填写的志愿,也是他十分向往的故乡。然而无情的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即将天各一方。
1964年8月29晚,在他等待分配的重庆黄花园招待所分别之夜,我们相依在外走廊的椅子上,今晚是作为学生在一起的最后一晚,明天告别后不知那年那月才能再见。多少事情还来不及回忆,多少话儿还没说完,原打算坐个通宵,可雨呀在不停地下着,一点也不知我们的心。我突然感到周身发冷,两手冰凉,多么令人担心啊!他只好提前送我上楼回女生宿舍休息,后回到自己寝室,毫无睡意的辗转反则到凌晨四点,后起身收拾好一切,上楼来叫醒我后就匆匆踏上征程。
8月30日清晨重庆火车站,近三十名北上的同学齐聚,多少双告别的手,多少双熟悉的面孔,模糊的双眼连一个人也没看清。上车了,双手紧紧相握,凝视着他那饱含深情的双眼。车轮缓缓而动,汽笛一声长鸣,心爱的人洒泪而别。四年中结下的深情厚谊,多么舍不得分开。但为了农机化事业,我服从分配只身奔向远方,人去站空,只有深印在我们心里的照片和片后的留言:"不要忘记他(她)吧”!还有那深情的诗句:
走了,真的走了,
再见吧,亲爱的敏蓉,
飞吧,骄傲的鹰,
展开双翅,飞向那遥远的北方,
放心吧,南方的青松是不怕风暴的,
总有一天,我们定能相聚在北京。
(二)
后来他分在重庆市水利局,而我却被分到河北最穷困的沧卅专区任丘县农机站。以后漫长的四年中,我们在渝冀两地分别下乡搞“社教”,蹲点抓农业生产,多数时间生活在农村,艰苦是不言而喻的。我因不适应北方气候频发荨麻疹,导致疾病緾身,长期在苦痛中挣扎,后又因中煤气九死一生。但为了共同的理想,我们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工作。而我们的恋爱,则是在上百封没有一个"爱”字的情书中度过的。更有意思的是没有商量,环境艰苦,历经搬迁,这些书信竟然一封未失。在翘首以盼到来的每封深情的书信中,主要是谈工作和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这些单纯、激情、浪漫、饱含理想主义的书信,使我们受到极大的鼓舞,陪伴我们走过了那些艰难的日日夜夜。看似无情却有情,真诚的友谊是山高路远隔不断的,它像长白山上的松柏一样,不怕风霜雨雪,永远屹立在高山之上,四季长青;它会隨着岁月的流失而更加灿烂,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六日,在两期“社教”结束后,领导批准我回家探亲,归心似箭的我匆匆踏上回乡的征程。到晚上,我已从保定乘上特快九次列车,满车厢的四川人,使我感到分外亲切。一年了,又听到熟悉的乡音,伴随着车轮的轰鸣声,我一直沉浸在回乡后与恋人相见时温馨的幻想中,心绪难以平静。但到家不乆就接到中柱因工作繁忙不能回成都的来信,朝思暮想的相见成为泡影,近在咫尺却又擦肩而过,失望是可想而之的。但我果断地回信一封:为了工作和事业回不来我没意见,你放心吧,今年失去良机,明年、后年总会有的,在事业的征途上,我们的脚步一定会迈得更加坚定。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一日,再次探亲我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山城。分别两年半,这仅是历史短暂的一瞬间,但对相互思念的人,它又显得多么漫长。在曾家岩黄桷树掩映的石梯上,乆别重逢的我们双手紧紧相握,多少话,多少思念一齐涌上心头,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忙,白天我当他的工作和生活秘书,晚上交谈的时间也很少。短短的十天一晃而过,马上又要离开山城了。元宵节夜晚窗外明月皎洁,相依在他的宿舍,我把头紧紧贴在他温暧的胸膛,听得见他怦怦直跳的心,情意悠悠,生平第一次我们紧紧拥抱在一起。一种新的关系在生活中确立了,这是在经过了七年多长时间考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真诚友谊。它还将在相隔五千多里的时空中经受新的考验。
(三)
七年多过去了,我们的友谊起了质的变化,1968年春节终于在成都结成了终生的伴侣。没有婚礼仪式,只有除夕晚全家团聚的年夜饭;没有婚房,只有爸妈让出的双人床;没有婚纱,只有我俩的合影和一张全家福;没有誓言,只有藏于我们心底的深情。这就是我们简单、朴素的新婚之夜,一个值得永远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们谈得很晚很晚,过去相恋的日日夜夜记忆犹新,像电影一样浮现在眼前。结婚是新生活的起跑线。虽然我们远隔几千里,天各一方,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毗邻”,心心相通的我们仍感到无限的温暖。
幸福总是和痛苦相随。新婚后在回京的火车上,我因穿着较为单薄,当时车上又无暖气,路途的严寒和艰辛使我到北京后感冒高烧到四十度不止,再换乘汽车回到任丘,第二天晚就不幸流产,失去了心爱的大女儿——我们爱情的结晶。但站上工友轮番照顾我整整一个月,又使我深深体会到老区人民的真诚、善良及人间难以言表的深情厚谊。
同年中柱来首都开会,终于实现了我们相逢北京的初心。
(四)
婚后相距遥远的家仍然在一封封书信中。文革中我从农村回站后因右派父亲和家庭出身问题被审查,无缘从事专业工作,下放车间和机耕队当了三年工人。中柱也因工作需要调到市农委工作。祖国在激流中蹉跎,我们也在激流中抗争。在我人生的最低谷,书信中的家依然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1971年春节在我曾经下乡工作近一年的任丘县唐召村度过的。在与养育我的老区人民团聚并挥泪告别后,我离开生活了近八年的河北,调回久别的故乡,分配到重庆市巴县农机厂。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我们的两个儿子居勇、居梁在渔洞镇出生长大。1978年父亲的平反彻底砸碎了捆绑我心灵的枷锁,而文革的结束则使我们一代人的思想从幼稚走向成熟。重负荷的农业和农机制造修理工作,一人带两个孩子的家务缠身,市县相隔两地分居的家依然是聚少离多。
1981年我调入市农机干校从事家机应用培训工作,在结婚十五年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真正的家。
(五)
毕业20多年了,为了使农民摆脱贫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理想,我们苦苦探索,献出了青春,但收效甚微。实践使我们懂得了,只有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经济的振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人生能有几回搏?已步入中年的我们,在八十年代中期毅然舍弃了原来驾轻就熟的农业工作,先后调入重庆市政府机关,从事更高层次经济决策和政府法制工作。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我们边干边学,夜以继日,儿子心目中记忆最深的是父亲晚上加班桌上彻夜亮着的台灯。十五年的光阴是短暂的,但在祖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印,直至2000年我俩双双退休。其间两个儿子都大学毕业,先后走上了工作岗位。
(六)
新世纪初,我们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退休最初八年,为了补回失去的青春,他先后在"人大"和市政府兼任立法咨询委员,我则从事社会审计工作,继续发挥余热。其间趁腿脚还灵活,我们先后到过昆明、成都、武汉、杭州、上海、苏州、扬州、西安、香港、台湾等地,游览了丽江、三峡、庐山、黄山、西湖、乌镇、同里镇、瘦西湖、港澳和宝島等风景名胜,还参观了延安革命圣地。2008年冬天,因病到三亚休息,偶然经朋友介绍,在海南文昌高隆湾买了一套面朝大海的小房。从此我们停止了一切兼职工作,过起了冬天飞海南,夏天回家乡成都避暑的候鸟生活。2011年和2O12年冬天,我们分别接他年过古稀的嫂子和姐姐、姐夫一起团聚在海南文昌,陪他们饱览了海岛各地的著名风光。实现了我们回报哥姐养育之恩的心愿。
(七)
退休之后,人生的很多往事不断地浮上心头,在衣食无忧的今天,很想用这支笔和一颗不老的心,去实现自己年青时未能实现的理想。2013年初在海南文昌,我写完了对父母亲往事的回忆散文《平凡而艰难的人生》,目的是为了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还原一位真实可敬的父亲。回忆过程也是我不断深入了解父亲的过程。在被错划为右派的20多年中,他在伤痕累累的苦痛中挣扎,不计个人名利,不求功利得失,几十年如一日,为畜牧兽医事业建功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深深震颤着我的心灵,常使我夜不能寐,静听窗外海涛声声,汹涌翻滚。我相信,父亲是一位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子孙感到无比骄傲、永远铭记的前辈。此篇散文后来发表在重庆市委主办的《老同志生活》杂志2014年第四期,实现了我很久以来的心愿。
同年六月,因长期积劳成疾,中柱突发心梗,短短半年中做了三次冠脈造影,两上北京,最后一次在阜外医院由心内科主任乔作宾与日本医生矢岛同台手术,采用最先进的旋磨技术,经过长达四个半钟头的艰苦努力,终于打通了百分之百堵塞的右冠,植入了两个支架。三次治疗经历充分显示了他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光阴似箭,五十八年过去了,当初相遇的两个人已发展为拥有两对儿媳、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共九个人的大家庭。虽然我们没有积累下金钱和财富,却能自豪而平静的回忆自已的一生。岁月的流失给我们留下了绺绺白发,事业的艰辛使我们额上刻满了条条皱纹,衰老毕竟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时不待人,我们会充分利用余下的黄金时间,过一段自由、轻松、自信的老年生活,去享受我们的夕阳人生,去圆那些积年的旧梦。人说望月乃是望人生,望团聚,望期冀。那就用我写的《海边追月》一诗作为金婚纪念文的结尾:
我等待十五的月亮,
像回望童年的梦想,
岁月如河流入大海,
留下朵朵白色雪浪。
我守候十五的月亮,
像青年盼鸿雁飞到,
手捧亲人深情信书,
梦里他乡变成故乡。
我追逐十五的月亮,
忆青春雕塑的时光,
嫦娥在海水中起舞,
掀起阵阵汹涌波涛。
我遙望十五的月亮,
和老伴在沙滩徜徉,
携手相伴慢慢变老,
白发在海风中飘荡。
2018年2月写于海南文昌
2022年7月修改于重庆日报樵坪怡家人养老中心
谢敏蓉
,女,现年80岁,重庆市审计局退休职工,中共党员,曾有多篇文章在重庆市委主办的巜老同志生活》上发表。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742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