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吾侪是三酸
一个梅瓶的故事
陈国壮
梅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一种较为流行的型制,创制于北宋,小口、短颈,瓶体修长,以其口小仅插梅枝而得名。宋时社会崇尚简约清雅,小口瓶子只插一枝梅花,清香脱俗志趣高雅,传递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态。
收藏讲运气,也讲知识、讲眼力。在茫茫淼淼的大干世界里,有时宝贝就在眼前。
有一次我参加在外地召开的侨刊工作会议,随意到宾馆商场转转。宽敞明亮的商场摆满玉石木雕、仿古字画及各式各样的瓷器、工艺品,耀眼眩目。大凡这种场所只需要来回扫视几眼便知真假,要想“捡漏”,机会甚小。不料这次却在商场新旧杂陈的角落被我发现,并以超值的五百元钱买下了四件真古董一—三件古瓷器和一件铜质刻花梅瓶,捡了一回不大不小的漏。三件古瓷中一件是晚清青花大花瓶,一件是民国粉彩人物大花瓶,都是“开门”的老货,且都是300件的大件头(“件”是花瓶大小规格的俗谓,300件头为60公分左右高的大花瓶),竟然封尘已久,无人问津。这也难怪,由于晚清、民国瓷器存世较多,价格较低,升值较慢,一般认为是“大路货”而不屑一顾。可是近年随着民间收藏热升温,市场古物紧俏,清三代(即康、雍、乾)瓷器价格高涨,中晚期及民国瓷器随之水涨船高,如今,晚清、民国瓷器也身价倍增,特别是精品和大件头瓷器,升值空间很大。眼前这件民国大瓶,色彩妍丽,硕大完整。用粉彩绘画一妇人携五子在庭院玩捉迷藏的游戏,场面热闹,气氛祥和,并有行草题书:“带子花前同观赏,陶然颂庆太平春。”落款:章和顺书于珠山西岸。不但点明画意,还写明瓷作者和产地珠山(珠山系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窑场)。如此货真价实的景德镇粉彩大瓶才几百元,实在物有所值。如今,这类民国大花瓶少说也要几千元了。
其实,我真正在意的还是那只刻有人物诗词、充满人文情趣而被卖主忽视的铜梅瓶(图2)。梅瓶是中国古代瓷器中一种较为流行的型制,创制于北宋。其主要特征是小口短颈,瓶体修长,以口小仅插梅枝而得名。宋时社会崇尚简约清雅,小口瓶子只插一枝梅花,清香脱俗,致趣高雅。梅瓶从宋至元、明、清都很盛行,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珍贵。历代梅瓶以瓷为主,铜质梅瓶较为少见。清及民国时期铜制品大量出现于文人学士的书桌上,如文房用品中铜墨盒、印盒、笔筒、笔山、纸镇、水注等等,且大多錾刻诗词字画,寄怀述志;有的用名人手迹或名画为蓝本,雕工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这只高约20公分的梅瓶,古朴秀雅,肩部和底部分别刻莲花纹和缠枝菊纹,瓶身一面刻了三个古代文人学士,散发出一股浓浓的文人意趣。另一面刻篆书七言诗,章法严谨,朴茂隽逸。篆书释文:
相约金山喜纵谈,风流学士亦通禅。
闲来去饮桃花酱,莫笑吾侪是三酸。

啊,梅瓶所表达的内容,不正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著名词人秦少游、高僧释佛印三位老朋友品尝桃花酱的故事《三酸图》么!话说在那桃花盛开、燕肥柳绿的季节,闲来无事的苏轼、秦观、佛印三位“风流学士”相约来到金山寺品尝刚刚酿造的桃花酱。三位年过半百的老友围着芬芳四溢的一坛桃花酱,馋涎欲滴,像顽童般争着尝起来,你看大文豪苏东坡,迫不及待用食指蘸一下就放进嘴里舔,一股酸酸的味道让他直皱眉头却啧啧称妙;才子词人秦少游则一手捋袖一手持勺就往缸里舀,一副当仁不让的架势;而佛印禅师也不甘吃亏,仰起光光的头,满满舀了一勺就往嘴里倒,全然没了高僧那份斯文与矜持。好一幅妙趣横生的《三酸图》!三位古稀老人此时完全变成老顽童,忘情于桃花酱的芳香和友情带来的快乐之中。
苏东坡是北宋文学家和书画家,古诗文革新运动倡导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惠州、儋州和瓜州,仕途多舛,但对人生始终保持达观开朗、随遇而安的态度,经常与一班文人学士论书作画,赋诗咏歌,玩石观砚,风流所及,蔚然成癖,以其独特的生活情调和“超然尘垢之外”的心态,获得身心的和谐。据说在瓜州任闲职时常与长江对面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作诗论道。有一天,苏东坡忽觉灵光闪现,得诗一首:“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所谓八风,指“称、讥、毁、誉、利、哀、苦、乐”八种境遇。人生在这些境遇面前,往往情不自守,随风而动。东坡居士很得意自己这首诗,满心欢喜派人送往佛印处求印证。佛印看后只批了两个字“放屁”,就叫人把诗送回去。苏大学士一看无名火起,立马过江到金山寺,要与佛印论道。佛印于是问苏东坡,既然八风都吹不动,为何一个屁字就让你渡江而来?这椿“禅门公案”究竟如何了结不得而知,但苏东坡毕竟是性情中人,要他八风吹不动,实在难为他了。
有关苏东坡的逸闻传说很多,以东坡居士及其诗文为题材的瓷器古玩也很多,如“东坡夜游赤壁”、“赤壁赋诗”等。随着民间收藏者审美品位的提高,这类透着浓烈人文色彩的古瓷古玩,越来越受青崃,以至成为市场追捧的热门货。
解读“三酸图”,进而引起我的思考:如此诗书画刻俱佳的作品是谁所作的?从绘画风格看,似乎是清代岭南画家苏六朋作品,到博物馆查阅,在《广东画人录》一书记载有苏六朋道光十二年壬辰作“三酸图”。梅瓶上的“三酸图”是否就是苏六朋的画作《三酸图》我不敢下结论,但一个小小的梅瓶带给我如此多的启迪,亦已足矣。

陈国壮,文物鉴藏家,专栏作家,书法家。广东省侨界作联资深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书协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会员。广州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中国文物鉴藏家协会副秘书长。出版收藏鉴赏专著《说瓷讲古话收藏》等。在广州博物馆举办个人收藏专展《土火之珍一一陈国壮个人收藏古陶瓷展》。
(若对文章或文玩感兴趣请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