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鹧鸪天•步潘家凯诗友《登紫蓬山》原韵 魏传良 仰止蓬山慢拾阶,封姨扶我上琼台。树奇石怪难描画,水碧禽珍费剪裁。 歌佛囯,赋蓬莱。松涛竹海畅胸怀。梵宫精舍蜚声远,胜读陶公归去来, 注:封姨传说中的风神。 竹之歌《仿红楼梦.红豆曲》 徐长华 道不尽金戈翠葆幽香溢,听不完凤尾弹禅夜莺啼。睡不着湘妃抚曲心声寄,忘不了新知与旧知。爱不够青衿半湿露凝肌。倚扶着七贤六逸情不已,展开了的心扉, 放下了的余恚。呀!这便是赏不住的华轩蔼蔼,享不尽的苍翠萋萋。 喝火令•秋恋(通韵) 陈良传 叶落添愁绪,风寒闭小窗。忘忧吟唱赋诗章。鸿雁向南情系,何处可寻芳。 野陌青葱褪,城乡锦色妆。遣怀乘兴诉衷肠。醉了枫红,醉了野菊黄。醉了果香浓郁,怎不恋秋光。 如梦令•城北湖泛舟 陈廷玲 绿柳拂云天晓,红日映荷花俏。湖面好风光,弃岸驾舟飞棹。飞棹,飞棹,放浪形骸欢笑。 忆秦娥·塔里木胡杨 潘家凯 南疆月,昆仑大漠胡杨绝。胡杨绝,生灵化石,骨筋如铁。 固沙御旱凝金叶,身躯风化情刚烈。情刚烈,千秋咏叹,志高行洁。 

立秋已过 清凉难来 田 珍(陕西) 云朵乖张,呈现出叫嚣的一面 40度基本是这个伏天的常态 红色高温预警也不再遮遮掩掩 人身似煮,汗水源源不绝 空调白加黑几乎是连轴运转 大多24小时不得停歇 酷暑之下,秋名难负 晨起依窗,夜半探月 在踏进深秋之前 于静默中审视自己却无言以对 为尘世那些割舍不了的缘分 把期待降低,把依赖减少 再删除患得患失 或许能好过些 正如身边的好多事情 并非想明白之后才无所谓 而是无所谓之后才能想明白
父 亲 李国富 记忆中的父亲很严肃 不苟言笑的样子 只有在我们兄弟姐妹 生病和上学时候 他才会有点笑意 抱着我们 背着我们 拉着我们 走出村庄 走进医院 走到校园 …… 父亲是大队会计 时常站在生产队的田间地头 出现在打谷场上 或者牛棚里 也坐在煤油灯下 扒在桌上 用钢笔写写画画 把算盘珠打得噼里啪啦 一年又一年 他的头发由黑变白 脸上的皱纹在细密地增加 改革开放了 我们也已经长大 放下书包各奔天涯 父亲整天守在村口 盼着我们能够回一趟家 我们兄弟姐妹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有了淘气的娃 在重复当年父亲的样子 严肃的不说话 风里来雨里去 接送着自家的娃娃 进医院,到学校 才知父母恩情还没有报答 千里迢迢奔回故乡 恍若隔世 父母已长眠地下 村口的几棵老树 依然长出新芽! 

忆建军思今朝(新韵) 庄來喜(大庆) 枪炮隆隆中正惧,攻城猛烈占南昌。 义军挥纛传华夏,星火燎原漫井冈。 航母驰南防美帝,战机巡北御倭狼。 野心狂妄谋修宪,勿忘乖乖举手双。 世上还是好人多 孙登先 雪中送炭暖心窝,义重赢来笑意娥。 献爱慈仁行大道,倾情善举唱高歌。 关怀邻里勤除疾,牵挂灾区急揣摩。 华夏文明源远长,芬芳记忆好人多。 中元节夜思 孙守英 素月星稀照只身,难眠之夜卧思频。 曾经携手欢欣度,无奈离斯郁闷巡。 失伴嫦娥添寂寞,有情玉兔叹伤神。 苍天问讯君何处,只见孤鸿不见人。 秋意浓浓 丁家九 塞上风凄红翠减,葱茏着色染繁英。 浅塘荷乱炎光黯,暮雨凋零冷意生。 旅雁穿云飞故里,他乡餐露饮孤城。 一春好景未过眼,满目清秋也是情。 茉莉花 丁 娟 性自温柔碧雪妆,眉心一点送清凉。 玲珑玉骨抒优雅,绰约娇姿显大方。 淡抹容颜情味足,轻飘秀气曲音长。 传扬不尽歌声里,案畔随风煮墨香。 武陵源 纪建淮 云涛绕岭歌,碧水汇溪河。 石柱云端耸,松林壑下峨。 欢欣迎远客,次第荡青萝。 百里花园丽,风光日月梭。 步韵偶得 王金波 幸得他山玉,吟成两片词。 不求才女赞,自赏影孤时。 壬寅初秋 程 光 秋蝉咶噪烈,雁鹜缩淝中。 柳叶浮云恼,禾苗竭泽忡。 强颜登吉问,无意结圆通。 浃汗东门里,闻听捕影风。 秋老虎 李连富 夏尾秋头暑气高,地天如火热难熬。 去年此刻多凉意,今岁如何久不消? 
七绝两首 张雨生 解放军军演锁台有作 中华军演显神威,台独惊魂魂不归。 民骂妖婆来岛乱,飞机咋地不能飞? 步和时会长《报恩寺禅坐》 一心向佛敬弥陀,祈佑人间福气多。 不管红尘咋险境,灵台清静永离魔。 游衡山(通韵) 孫國崑 时闲集友去衡山,昔比今非犹壮观。 林麓迎来游赏客,阶庭望远隐鸣鸾。 缆车上下云端触,峡谷漂流涧底穿。 天境祥光村镇锁,银河仙水棹民船。 立秋感怀 杨东市 暑去秋来未转凉,谁知老虎更猖狂。 空闻远处雷声吼,不见中原雨水扬。 树上蝉鸣音断续,池边蝶绕影低昂。 轮回四季神通力,感慨天公酷热长。 中元节(新韵) 李富华 中元节至念双亲,跪拜碑前泪透襟。 洒酒捧花肠痛断,焚烧纸币谢鸿恩。 假日情怀 彭 亮 不诵经文只坐禅,泛舟学海净心田。 心无尘念三千字,时有晨光片刻天。 岁月如歌歌渐老,激情似火火还燃。 寓于名利拙于墨,一缕清风梦入眠。 立 秋 缪宏新 几叶飘零不识愁,金蝉依旧展歌喉。 丝丝细雨偷消暑,阵阵西风暗送秋。 遍野高粱红映脸,满园稻谷乱低头。 遥望一派丰收景,且喜农夫乐不休。 中元节 赵建军 云天收夏色,秋雨动悲声。 又到中元日,坟前热泪盈。 【叙事詩】安徽寿县安丰塘传 朱明秀 闻名千古话南唐,万载颂传名美扬。 古代市瀪生意旺,如今名胜芍陂塘。 方圆百里商交地,十里千乡贸易方。 治水九龙干旱闹,雨行龙懒降凡荒。 家家户户割龙肉,男男女女充饿肠。 奉命神仙人世访,挨门挨户嗅皿尝。 唯独一户无腥味,明示瞬间逃远乡。 电闪雷鸣三更雨,闹市一霄变汪洋。 现世现报违天命,留下安丰举世塘。 晨游舜耕山(新韵) 苏林生 松桐葱翠步南山,佛祖云亭画里看。 林道弯弯游客众,鸟声阵阵望鸿还。 朝阳掩映峰峦赤,晓雾迷茫圣水蓝。 原是舜耕仙住地,花芳景丽洞贴天。 依韵林生君《晨游舜耕山》奉和 胡焕亮 信步登临舜帝山,凌峰远眺阅尘寰。 高楼耸立浮云越,马路恒通淮水弯。 阡陌青葱迎丽日,龙湖澄澈示柔颜。 地灵人杰好风水,满目流光似彩斓。 

在卖冰棒的旧时光里 文/胡仲昌 1978年7月,我初中毕业了,考取了县城第一中学高中,全家人都为我考上县城一中而感到非常地高兴。可是,面对本学期的学费,父亲愁了起来,那一年我才16岁,看到父母亲为我的学费而操劳,心里觉得不对滋味,自己长大了,改由自己自食其力的想法。于是,我开始在市场上留意观察,想干点既不出重体力又能挣到钱的营生。果然,在暑假里走村串户吆喝卖冰棒的活,而被我选中。 回到家里,我向爹爹(祖父)奶奶和父母亲公开了自己买冰棒的打算,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在那个时候,我爹爹(祖父)把他骑得那辆有几十年的破旧自行车推到修车铺把它修好,父亲到县城西大谷堆一家木器厂做了一个大木箱,这个大木箱是专门放在自行车后货架上,是用来放冰棒的,奶奶还缝补一个棉垫子放在箱子里面,怕冰棒因天气炎热融化掉。 在那个年代里,冰棒口味单一,就水果、豆沙、奶油这三种。其中,水果冰棒3分钱一棒,其他的两种分别是4分、5分一棒。每天早上5点(阴雨天也不例外),就骑上自行车,到2公里以外的县食品冷饮厂批发进货,批发好后,就推着自行车回家简单吃了点,骑着自行车下乡走村卖冰棒。炎炎盛夏,我头戴着爹爹(祖父)的那顶破草帽,手里摇着圆竹板。一路上,还真有不少的村民和娃娃们光顾着我的生意。每天尽管我吆喝着奶油冰棒的次数最多,但很多人还是选择买香蕉水果冰棒吃,因为这种冰棒价格便宜,又能解渴,毕竟在那个年代里,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限。我这一天下来,能赚到4块8毛6分钱,在那个年代里,已经算收入不错的了。因为我家后院的堂哥是淮南新庄孜煤矿生产一线工人,他的一个小班的工资也只不过是2块8毛4分钱。 记得有一天下午,大约3点半左右,我的冰棒卖完了,有5支融化的冰棒留给我准备在回家的路上吃。当我路过西王庄一处庄稼地的一棵大柳树下时,只见围着十几个手里拿着锄把的村民,叫喊着一位躺在地上年已六旬的老大爷,左旁边还放着一个锄把。于是,我推着自行车走上前去,想看个究竟。 这个时候,一位年近40岁的黑脸大汉见到我就问:“孩子,你那冰棒箱里还有没有冰棒?”我不加思考地回答说:“有,只不过已经化了。”“拿来!”我打开冰棒箱,把那5支已经融化的冰棒全部拿给了那位黑脸大汉,那位大汉接过冰棒后,就把冰棒放在躺在地上的那位老大爷的额头和口干的嘴边,大约过了5分钟的时间,那位躺在地上的老大爷苏醒了。过后,那位黑脸大汉从自己腰包里掏出一张2角钱的票子递给了我,感激地说:“孩子,今天多亏了你。” 短短的40来天的暑假过去了,我人晒黑了,但心里感到非常地快乐。毕竟,我用了43天的辛勤劳动挣来了134块9毛8分钱,为父母分了忧,并且还为我父亲买了件当时算很时尚的白色的确良衬衫,以表孝心。 后来,在1979年和1980年两个暑假里,走村串户卖冰棒。1981年的秋天,我考入了江苏徐州矿业学院,才告别夏季卖冰棒的这个行当。 如今,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自己卖冰棒的那段日子里,感到难以忘怀。  抗旱曰记
文/朱义红 随着旱情一天天加重,按贯例,我们是用安丰塘的水,可开闸半月之久我们的大渠里仍然未有见到水,这可急坏了灌区的农户。许多群众自发的到村里闹,说我们水费交了为什么不放水?可村领导与群众一样着急,正在开会研究决定抗旱的工作会议。 经再三申请有关部门,最终同意动用黑泥沟泵站,可淮河水位低,并急速回落,开机一天就抽不到水了,水渠断流。村两委就组织群众用锹鍁多传手进行清淤,可工程量大,加上高温,甩到沟边的稀泥又不断地下滑,况且只能供一台水泵抽水,千余米长而又深的抗旱引水渠全靠人工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村支书四处联系挖掘机,都因水沟太深机臂太短不能施工,他又联系挖泥船,可又因为水沟太窄挖泥船无法施工。 最后又联系到一台长臂挖掘机,经过连天加夜的艰苦施工,最终,三台水泵可同时开机了,望着清甜的淮水进入农户的田里,农民笑了,村两委笑了,领导也笑了。 
记一位普通的老诗友 (小小说) 文/连国民 还记得二十年前的一天中午,我正在家中烧饭,忽听见敲门声,便急忙走了过去。打开门,看见是老诗友a老师(在协会,凡比自己年纪大的诗友,会员都习惯称其老师),我颇感惊讶。我住的是四楼。当时的a老师已近八十岁,清瘦的脸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黑色斑点,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大的多。我不禁惊呼:“a老师!您咋来啦?”见a老师喘着粗气半天说不上来话,我连忙搀着他走进屋子坐到椅子上。 a老师略作休息后才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总算找到你家啦。今天协会发通知。我正好顺道,就把你的通知书给带来啦。”说着,a老师从兜子里掏出一张通知书递给了我。 说实话,我们虽同在一个协会,但由于年龄上的差距,我们平时很少来往。仅知道他过去一直在某单位做文字工作(其实是长期的临时工).工资很低,退下来后,并没有拿到退休金。前几年,他为了生活又去一个古玩店打工。某一天,我路过时曾进去和他闲聊。他说店里的生意清淡.还说闲着没事,他就琢磨自己新创作的诗歌。他说着就拿出刚写的“半成品”给我看,让我提意见。a老师都这个岁数了,还如此的虚心、好学,的确令我敬佩。看到a老师的新作有不和律的地方,我就会直言不讳地给予了指正.a老师便虚心地接受。于是,我们就共同琢磨,为此篇新作增色添彩。 正是有了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我们才有了共同的语言,也才有了其乐融融的交谈。 a老师还是一个热心的人\乐观向上的人。协会每年都要在工会的会议室举办春节联欢会,而a老师每年都是联欢会上的那个最活跃的人。他忙里又忙外,不辞辛苦地为大家添茶送水。在共同参与的联欢节目里,他这个京剧爱好者,又总能在乐队的伴奏下其乐融融地唱上几段有板有眼的老派京剧。 然而,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联欢会上,我们再没有看到他那忙碌的清瘦身影,听到他后劲不足的京剧唱腔;听到的,则是他让别的会员带给大家的衷心祝福。 得知他病了,我便萌生了找到他家,前去看望他的思想。 他住的屋子不到十平方米。因为门小,窗小,且蒙着布帘子;所以,大白天屋子里仍比较黑暗。a老师让我拉亮电灯。我这才在昏暗的灯光下看清了佝偻着腰坐在被窝里的a老师,同时,我也看清了屋子里的全部.窄小的单人床紧靠着小门东面的墙壁.小窗下是一张小书桌,墙角处立着一个不上眼的书橱。但见桌上桌下,床头墙角,除了书还是书。我不由地在心里发出感叹:“别看a老师一贫如洗,但他的精神食粮还是蛮丰富的。” 这,就叫人各有志。我更加敬佩a老师的好学精神了。 a老师让我坐在他床边的一个小凳子上,即关切地询问起我的工作及我近一段时间的诗词创作。我一一作了回答。之后,a老师指着陆对面靠墙的一个纸箱,让我搬过去。我把纸箱子送到了a老师的床前,他便慢慢地弯下腰,伸出瘦骨嶙峋手从纸箱中拿出几本已装订成册的报纸剪辑递给我。我翻了翻,全是a老师在各个报刊上发表过的“豆腐块”文章,以及格律诗。纸已泛黄,尤如深秋的树叶,寂寞地躺在一个僻静的角落里.只有它的主人把它铭记在心,并为它感到无比的自豪。所以,在我翻看它时,a老师的苍老\清瘦脸上始终展露着欣慰的笑容。 然而,他最后还是说到了自己的伤感处。他说协会里的一些老诗友都出了自己的诗集,多少年来,他也想把自己所写的诗词结集成书。可是—— 看的出,这是a老师多年以来的最大愿望。 a老师走了!是带着遗憾走的。 但愿a老师在天国里能够实现自己的最美好的心愿! 
编辑 璞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