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头要塞与日本关东军的覆灭
文/李述奎


我的家乡黑龙江省虎林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具体位置在距市区60多公里外的虎头镇,以日本关东军被消灭为标志。
我两次去虎头要塞参观。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要塞遗址还没保护起来。我好奇的去参观了那些日军的堑壕、地下掩体什么的,做饭的、洗澡的洞子也都去看了看。看着看着便气愤了:这分明是要在我们国土上过日子呀!尽管那时地下要塞有些地方已塌毁,爬上爬下的,但还是能看出规模很大,现场感很强。2012年5月我回到故乡,堂弟堂妹们又带我去了一次虎头要塞。这次不一样了,升格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就对了嘛!你看,苏军解放纪念碑、雕塑园、飞机大炮都有,东北抗联领导人李兆麟、杨靖宇都立在雕塑园里,家乡的形像一下子高大起来!东北老解放区的历史也清晰了不少。但尤其让我自豪的,还是这二战的终结地,它一下子拉近了故乡东北与世界的距离。

自1939年9月德国闪击苏联开始,到1945年8月虎林市虎头镇中猛虎山日军指挥中心被炸毁,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
其实,日军侵占东北从1931年9.18就开始了。1933年1月日军即侵入虎林一带,将虎头作为企图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将其列为特别国境。据资料介绍,从1934年6月起到1939年12月止的5年时间里,日本关东军工兵部队,每年都从中国东北及关内招骗及抓来2000多名劳工,在虎头镇北的虎头山、小西山、小北山等地修筑地下工事,号称地下要塞。全长达8公里,隧道掘深30——40米,宽、高各约3——4米。洞内设有粮库、武器库、士兵俱乐部、士兵休息室、医疗室、发电所等,最大的活动场所,一个洞室可容纳1000余人。1945年8月8日苏军对日宣战,至8月30日日军783大队以投降者姿态走出地堡,日本军国主义灭亡中国的企图彻底覆灭。

真是快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已七十多年了,一些战争遗址被保护起来,其中虎头要塞遗址是在中国东部边境最早发现与最早保护的日军“筑垒地域”大型罪证遗址群。家乡的兄弟姊妹们种水稻经营大米,日子过的都不错,过去总吃粗粮的日子也早已结束,人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的活一把了!参观结束,我们从车上拿下大片的塑料布,就铺在这昔日欲血奋战的土地上野炊吃喝,真是自由啊!从前听母亲讲,在日伪时期,姥姥家的屯子距日本人的据点很近,总是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但终究也没躲过被抓劳工的灾难,姥爷被抓了劳工,累病得不成样子,早早就去逝了。据说这虎头要塞抓了十几万劳工修了六年,不知多少人被折磨死!那时的苦难说也说不完。日本人在东北统治了十四年,直到1945年8.15解放。1945年苏军出兵东北时,曾在这里与日军进行了18天的激烈战斗,最终日军以1400余人的全军覆没而告终。虎头人民与苏军在虎头小北山为牺牲的将士修建了一座纪念塔,以纪念为解放虎头,战胜日本法西斯而英勇献身的苏军将士。
一条条壕沟,十余公里长的地下要塞,中猛虎山攻坚战,我回味着这些关键词,这些都是在我出生前十年发生在故乡的事。
故乡,也是有大事发生的地方啊!
摘自《远方,自由去感受》(李述奎著)
2022.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