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志敏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8-16 00:00 发表于河南)
编者按:(作者语)单县长是我最敬重的一位老人,最近的几次接触,更坚定了我这样的认识。四十多年前,她在蝎子山大队驻队时,当时我只有十来岁,但她却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没有一点当干部的样子,完全是一副农村劳动妇女的装束。她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和群众打成一片,一心为公,不谋一点私利。到了新世纪,当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她仍还惦记着基层群众的生活,力所能及为群众帮了不少忙。她从不忘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们,也更关心下一代人的成长。据我所知,每年的清明节,她必回赵堡为英烈扫墓,每年中考期间,她必会赶到白杨等学校的考生住地看望慰问全体师生们!单老,您自律、自谦、自勉,从不愿接受大家半句的夸赞,但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您是一个最有人气、最接地气的好干部!

1976年10月,单穰在蝎子山大队和群众一起经历了粉碎“四人帮”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到了11月份,她被任命为白杨公社党委副书记,但还继续在蝎子山驻队。因仍兼管公社妇联工作,所以,在不误农业生产的情况下,她想在蝎子山搞一次评选“五好家庭”的试点活动。她与大队党支部书记蔡迎周等人进行研究,拟在全大队五个自然村集中开展这一活动。当时,经大队支部与各队委会讨论,把“五好”确定为:好公公、好婆婆、好丈夫、好媳妇、好家庭。与此同时把评选“五好家庭”的标准向社员予以公布,大致有以下几个条件:
爱党爱国,热心集体事业;
劳动积极,不怕苦不怕累;
肯动脑筋,钻研农业技术;
男女平等,夫妻互尊互敬;
尊老爱幼,邻里关系和睦;
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

在全大队社员都参加的群众动员大会上,单穰的讲话特别能打动人心,引来了社员们的阵阵掌声。她特别强调的是搞好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她向大家讲道,一个人是家庭的细胞,而一个家庭又是社会的细胞。在村子里,建立平等、民主、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十分重要。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信互勉、互谅互让、互帮互慰;家庭成员之间要尊老爱幼,年轻的夫妻既要关心老人的生活,还要关注子女的成长;邻里之间要团结互助,和睦相处。
在谈到村中个别年轻人,因在外地有了正式工作,与家中的妻子闹离婚的事情时,她讲的最为动情。她用自己的婚姻现身说法。她说自己身为国家干部,却出身农家。自己的丈夫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长年在队里从事农业生产,但她从没有嫌弃过。相反,自己的婚姻却很美满,家庭也很和睦。
关于单穰书记的婚姻和家庭,这是蝎子山社员乃至白杨公社的干部群众都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最经典的两件事都发生在白杨镇上。征得单老许可,在此稍加赘述。

一年秋天,她爱人和队里的几个社员,赶着牛车到白杨镇上擦红薯粉。擦完后刚好临近中午,他们没有去找单穰,而是在街外蔡家老坟到西茶庵之间的路边,用简易的灶具在那里生火做饭。当单穰书记听说后,和别人一起去,硬是把他们几个拽到了公社食堂,用自己的饭票给他们买了饭。
还有一件事和上边的情形差不多。也是有次爱人到白杨的马村矿拉煤,到了中午时,他把拉煤的架子车停在白杨西寨壕边上的水坑处歇息。满脸煤灰的爱人最怕见到了熟人,因而赶紧在水坑里洗了把脸。结果不但脸没洗干净,反倒又弄成了个大花脸。这次又是单穰听说后,死拖硬拉把爱人弄到了公社院内。但爱人还是死活不肯留下,执意要离开公社大院。当时实在没办法,站在旁边的几个年轻人急中生智,去把他的煤车拉进公社院内,又把车轱辘卸掉藏了起来。用这样的法子,她爱人只得留了下来。单穰先给爱人打了饭,然后又借别人的衣服让他穿上,把他满身煤灰的衣服洗净晾干后,才让他重新换上。
单老亲口向我说起这两件事,笑得前仰后翻,笑得眼含泪花,笑得像一个开心的孩子。她对我说,这本身是两件事,但大家传来传去,就混为一谈,当作一件事了。
这两则轶事在白杨流传很广,看似笑话,却足以说明单穰书记是真心爱自己的丈夫、疼自己丈夫的;同时也看出她的爱人对她又是多么的体贴、多么的了解。不沾公家的光,不麻烦别人!

这次动员大会后,各自然村都进行了分组讨论,并确定出候选人和候选家庭名单。最后通过群众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各村的“五好家庭”。这些家庭最后又得到了支部的审核确认。
当时五个自然村共评出了“五好家庭”20户,好公公19人,好婆婆20人,好丈夫24人,好媳妇29人。其中涌现出了像赵建华、王先力、李柳、王章、张战、田和平、张欠等一批“五好”家庭和个人。所评选出的这些家庭或个人,在村中都有很高的威信。他们的典型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左邻右舍,影响了整个村子。那些婆媳关系不好、夫妻闹离婚的年轻人也从单书记的事迹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
自这次评选后,村子里家庭不和睦的现象变得越来越少,整个蝎子山大队的家风乃至社会风气都得到了极大的转变。蝎子山村在以后的很多年里都进行了“五好家庭”的评选活动,好家庭、好个人,层出不穷。这次试点评选“五好家庭”的活动,在白杨公社开了先河,单穰副书记也成了“吃螃蟹”的第一人。

当时蝎子山大队的这一做法,引起了县政府的特别重视。当时蝎子山大队的妇女主任马玉婵,还被专门请到县里进行了典型事迹发言。随后,单穰副书记在蝎子山大队推行的这一经验,还得到了河南省有关部门的肯定,并在河南电台进行了连续的报道。当时,从高音喇叭里听到这样的广播,蝎子山大队的干部社员群情激昂,欢呼声震天动地。这件事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周围许多大队也纷纷学习响应,从白杨公社到宜阳县,甚至到更大的范围,都在推广蝎子山大队的这一经验。
直到今天,这件事恐怕也算是蝎子山所获得的最高的荣誉了吧?

作者简介:刘志敏,宜阳县白杨镇人,毕业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发表网络作品近七十篇,创建有微信公众号“乡土文学 白杨礼赞”。现为白杨写作学会副会长,平台主编。

主播简介:田俊换,网名田添,宜阳县白杨镇人,白杨镇五区教师,人生信条“努力做好自己”。

(编辑:白杨写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