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七十年代205国道经水门桥通行)
205国道在清江浦的变迁
胥全迎
清江浦,历来为南北交通枢纽。明清时的运河,北挑京城、南接杭州。尤其那“南船北马”,更是明清王朝南北交通的咽喉锁钥。

然而,到了新时代,道路运输成为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格局,国道应运而生。其中,著名的205国道就穿越清江浦大地,挑起了国家南北交通的重担,也为国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205国道也就是山海关—深圳公路,为中国国家道路网的纵线之一,编号为G205国道。起点为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终点为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全程3009.533公里。中国国道采用数字编号,分为四种编号方式,一类是以北京为中心放射状的,这些公路排序都是“1”字开头;第二类是南北向的,以“2”字开头;第三类是东西向的,以“3”字开头,第四类是“五纵七横”主干线,以“0”字开头。
因为城市的发展,205国道在清江浦区的通道发生过几次变迁。我们知道,最早的205国道,是从淮阴县丁集进入小营,跨盐河大桥,向南行驶过王营镇西马路,跨废黄河大桥(曾经走现在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的老木桥)。再沿淮海北路跨水门桥、沿淮海南路向南跨大运河桥,经过城南向武墩延伸。

你瞧:那时候这条国道走得是淮阴市(清江市)的唯一的南北通道,因为要跨四座大桥。所以,多少年一直由如今的淮海北路和淮海南路承担着205国道的重任。

(六七十年代205国道经城南大运河桥通行)

小时候,我在寒暑假期间,会经常跟着父亲坐在解放牌半挂客车驾驶室里走南闯北,看个睁亮,体会那种“行万里路”的特别感觉。我常去的地方依次是徐州、新沂、新浦与浦口。这北上新沂、南下浦口,走的就是响当当的205国道呐。所以,我与205国道从小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在九十年代,曾经乘车从淮阴出发去芜湖市办事。那时候,还不是高速公路,一路上,路边的里程碑上清清楚楚地标明:“205国道”。尤其是从南京至芜湖段公路,我是第一次走过。看到这样的里程碑,我感到十分地亲切。

到了1988年,淮阴市(市区为清河区和清浦区)建设北京路。《淮阴史事编年》记载:“1988年3月9日,淮阴市区又一条南北交通要道——北京路首期工程开工,由市政工程公司开建,快慢车道、人行道,宽43米”。又记:“1988年8月15日,市区第二条南北干线北京北路快车道提前建成通车。”我清楚地记得:那个淮海西路至健康西路段的北京北路,笔直、宽阔,两边的雪松高大摇曳…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
不久,205国道就从淮海路西迁于此,从小营穿越四座桥,向南面的武墩直刺而去…我想,外地的司机和乘客经过北京北路,他们会对我们这座城市留下多么美好的印象啊。
《淮阴史事编年》同时记载:“1988年9月,京杭大运河淮阴一号桥正式开工,桥址在市钢铁厂与石化厂之间,桥型为钢组合梁独塔斜拉式,这在我国还是第一座。”“一号桥”,很大的气派!说明这座桥在全市交通发展中的地位多么重要。这是什么概念?这标志我们淮阴市区在北京路西边的又一条南北交通要道——西安路的关键节点着手打通。可见,1988年对于我们淮阴市区交通发展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的一年。

(1988年开建的淮阴一号桥,后被命名为“淮钢大桥”,曾是205国道的必经之路——西安路的一座桥。请注意看照片中间的独塔)

四水穿城,是我们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但是如果要多开辟一条南北通道,市区就必须多建设四座桥,太不容易了。
后来,这条西安路又成了新的205国道,向西拓展了好几公里吧。城市框架拉开,一座中型城市的雏形,展现在人们的视野。
城市发展太快了。205国道在西安路通行不久,更西的韩侯大道应运而生。因为原来城市的框架,已装不下这座“苏北中心城市”了,向西拓展势在必行。韩侯大道承担了205国道的光荣职责。

(位于韩侯大道上的京杭运河特大桥)

然而,经过淮安南下北上的车辆,越来越多。我不经常过韩侯大道,但凡经过韩侯大道,都会被那前后看不到头的车流所震撼!每个红绿灯路口,都会停下等待好长时间。放行后,好多的重载大厢车,一辆接着一辆从你面前呼啸而过------现在看来,韩侯大道拥堵了,超负荷了。
确保这一条重要国道畅通无阻快速通过,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责任。因为西边就是高速公路五河口大桥,无法再建新的南北交通要道。所以205国道亟待拓宽或建高架路。
我期待到那时,205国道会以更美丽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022.7.28投稿《淮海晚报》等媒体

作者简介:
胥全迎,笔名羊羊有草。副研究员,北师大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