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读勋(河北)散文1篇
作者简介:张读勋,1963年生,1988年毕业于邯郸地区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984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现任教于临漳县特殊教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近40年。热爱文学,喜欢用文字表达对生活、对大自然的情感,闲暇时常动动笔,写点小作品,或聊以自慰,或作为精神食粮或表达对亲人,对家乡,对祖国壮美山河的拳拳深情!




《西北之行》
“空旷、荒凉是大西北的特点”,为我们这次西北之行开车兼导游的秦师傅如是说。的确,7日的西北之行除了赏心悦目的几个去处外,一望无际,空旷辽阔,禽兽罕见,少现绿色倒是该区域的一道风景!
鸟瞰
8月3日上午11时,飞机从邯郸市冀南新区机场起飞,在万米高空,在白云之上,偶尔在汹涌的气流俯冲下,经过近2小时的飞行,飞机进入青海上空。随着飞机缓缓下降,高耸的峰峦,蜿蜒的山脊,黝黑的山谷,湍湍流动的黄河,小片的绿洲,隐约蠕动的人影渐入眼帘。我不禁感慨:
“大西北,我来了;母亲河,我来啦!”此刻,我才真正领悟了大诗人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深切内涵。
下午1点多钟,我们走出了西宁机场。经与当地携程导游联系,我们乘出租车到达西宁市一家旅社。
此刻,下起了沥沥的细雨。担任这次导游兼司机的师傅很健谈。告诉我们“他姓秦,原籍河北承德,父亲当年当兵转业于此;还说他的母亲是河南人,跟我们也算半个老乡”。又说,“西宁的天气就这样,一会儿晴,一会儿阴的,这个季节时常会下些小雨。”
漫步西宁街头
西宁作为青海省的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海拔高,地面倾斜。漫步西宁街头,几乎不见骑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偶尔有辆摩托经过,反显的与整座城市格格不入。所以,人们出行远者都会乘车,近者便徒步而行。
从服饰上看,西宁市回民居多。女性多用布巾裹在头部,不露青丝;男人大多戴白色帽头。沿街多清真饭店,牛羊肉清的香扑鼻而至,沁人心脾;超市里黑枸杞、奶制品、伊斯兰信徒法器……琳琅满目。
跟着手机导航走了五、六千米到达东关清真大寺。因疫情故寺院暂未对游客开放,我们还是徘徊寺前拍照作念。随后又在西宁市的其他地方转至夜色朦胧,路灯亮起。
塔尔寺与日月山
第二天,吃过早饭,秦师傅拉上我们父子及来至广东的父子俩,首先到达西北旅行的第一站——佛教圣地青海西宁塔尔寺。塔尔寺始建于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十世班禅的修身地,是国家5A级景区,整个建筑群面积达到45万平方米。寺内院落、殿宇众多,大金瓦寺、大经堂、小金瓦寺格外引人注目。经殿里香雾萦绕,高僧吟诵真经,虔诚的信徒磕头跪拜,默默许愿,让宁静古朴的塔尔寺颇显热闹!
在塔尔寺饱览半个小时后,我们驱车直奔日月山,一路上草坪肥沃,可见悠闲的牦牛和成群的绵羊。穿过柏油马路,又穿越售票处的空中木制长廊进入日月山。
相传,当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时经过此山。她在峰顶翘首西望长安,远离故土的愁思油然而生,不禁取出临行时皇后所赐“日月宝镜”观看,镜中顿时现出长安的迷人景色。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失手,把“日月宝镜”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着落日余晖,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而得名。为了大唐江山的稳固和中原与西域永久的和平宁静,她舍弃自己的亲人和应有的幸福,用一个女人的柔弱双肩负起华夏民族万年团结的重担!
日月山除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扣人心玄外,倒是满地的小地鼠吸引了游者的眼球。它们在地面浅草或粪便间的地穴中钻来钻去,十分可爱。其间也有不少当地牧民为牦牛披锦挂彩,招揽游客。
茶卡盐湖、青海湖
8月5日上午,我们乘坐小火车(说是小火车,其实是电车)进入盐湖腹地。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附近,盐湖四周雪山环绕,纯净、蓝白、倒影交织恍若一面天然明镜,故有中国“天空之境”之称。站在木制长桥(也可称长廊)上,放眼望去,盐湖十分宽广,看不到尽头。膝盖深的湖水晶莹透亮,白中泛蓝。不少游客踏入湖中,随风拍摄。女性红裙飘舞,男人英姿潇洒,尽展风采。游客只要随手水中一挖,便可抓到大把洁白的盐粒。回望盐湖入口左侧,湖盐堆积如山,问及盐层厚度和储量,说是够全世界人吃上100年。
下午,烈日当头。沿着两侧尽是金黄色油菜花的路段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了素有“高原蓝宝石”之称的青海湖。
青海湖属于青海省,距西宁市151公里,是三江源的源头,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它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海拔3000米,是我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系。
相传青海湖的起源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古时候大海里的老龙王有四个儿子,为了让儿子们学好治海本领,他把东、南、北三海分别给了大、二、三哥儿仨,小儿子呢?老龙王没有分给他,只是对他说:“我的海分完了,你要是勇敢龙的子孙,就自己造一个海吧!”听了父亲的话,小儿子驾起云头到处寻找造海的地方。他先沿着东海飞,看见那里已经有两个湖:洪泽湖和太湖,于是又往内地飞,又看见两个大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他飞来飞去找不到一处造海的地方,只得又飞回老龙王的身边。老龙王劝他往远处飞,小儿子也不甘心就这样半途而废,于是他又飞呀飞,最后飞到大西北这块广阔的土地上空。他来到这里大显神通,汇集了108条河水,造出一个西海来。这个海面积非常大,足以和东、南、北海抗衡。这个海就是现今的青海湖!
青海湖湖天一色,一望无际。湖面波光粼粼,晶莹剔透,可爱的小湟鱼时不时的浮出水面,尤其是当游客投下实物时,小湟鱼便会迅速游到湖边取食。湖面时而平静,时而涌动,远处的一艘艘汽艇飞速划过湖面,便会惊飞伺机捕鱼的白鹭。
倒淌河、橡皮山
离开青海湖,时间尚早,秦师傅驱车带我们前往倒淌河和橡皮山。倒淌河原是黄河的一条独立的支流,在一次地壳隆起中改变了流向,向西一头扎进青海湖,就黄河流向而言成为“倒淌”。倒淌河也有许多美丽的传说:藏族的民间故事说是龙王的小儿子为了完成向西海引入108条河的任务,把东流到黄河的一条河倒引到青海湖;汉族民间故事则说是文成公主思念娘亲,在日月山落泪成溪,汇入青海湖……
通过倒淌河的一座桥梁时,我们停车驻足,目睹了从青海湖逆流而至的数百条小湟鱼,这些小湟鱼齐头并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地搏击着那道水的藩篱。
橡皮山是美丽的高山牧场,它地理上属于青海南山山系的一部分,海拔3871米,在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之间。因山上道路地基很软,极易下沉,如橡皮一样有弹性,因而得名橡皮山。这里牧草旺盛,悠闲吃草的羊群尽收眼底。因高原反应,初上橡皮山感觉稍有胸闷,但能够登高望远,心情随即怡然!
翡翠湖、青海雅丹
8月6日上午,我们前往大柴旦翡翠湖。它是大柴旦独特的盐湖风貌,属硫酸镁亚型盐湖,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原始风景处女地。湖水因含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及卤化物,盐床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盐花辉映调色成碧绿焕彩的翡翠田园,所以称为翡翠湖。这里水面平静,只有微风才能荡起涟漪;少有生物,仅在出大柴旦村口见到一片芦苇。
离开翡翠湖,又驱车700公里,在蜿蜒起伏的公路两侧,看到了罕见的雅丹地貌。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徒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属风蚀地貌,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如一座中世纪的城堡,有宫殿、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或者像金狮、孔雀、雄鹰、海龟……
我们游览之处是青海的南八仙雅丹魔鬼城,它位于一座山梁右侧,地质土壤十分坚硬,雅丹众多,其中八个,神态各异婉若“八仙”。驱车再往前行,在柴达木盆地的边缘,我们看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雅丹”。它是一望无际的荒漠中凭空而出的一片“汪洋”,雅丹魔鬼般的立于这片汪洋之上,魔幻而神秘,有着无与伦比的惊艳之美!
这一天,在近二千里的行程中,从离开大柴旦后再也没有见到村庄,眼前除了一些山丘便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滩。蜿蜒起伏的一路,除了少许的乘车游客,再无别的生灵。空旷的戈壁滩,没有水,没有昆虫,没有飞禽走兽,只能看到一丛丛的骆驼草,干枯着、艰难地挣扎在地面,点缀在这无边的荒野,也难怪秦师傅说这是鸟不拉屎的地方。
敦煌莫高窟
8月7日,我们来到了祁连山下,进入河西走廊,踏上了古丝绸之路,也有青海地界步入甘肃境内。8月的敦煌,骄阳似火,在烈日灼烤下,我们来到了久已神往的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鸣沙山东段的断崖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泥质彩塑2415尊。
我们在导游的引领下观看部分洞窟,所见佛像大小不一,有高达33 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众多的塑像堪称是一座大型的雕塑馆;环顾洞窟的四周及顶部,到处都画着佛像、飞天、伎乐、仙女等,有佛经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也有神怪画和供养人画像,还有各式各样精美的装饰图案。
敦煌莫高窟,无愧于中华民族的瑰宝!
鸣沙山-月牙泉
下午,我们来到月牙泉。月牙泉在敦煌城南5公里处,它东西长218米,南北宽54米,平均水深5米,四周都是沙漠,因其形状如月牙,因而得名“月牙泉”。对于月牙泉的成因,至今仍是个“谜”,千百年来,几经沧桑,但这置身于沙漠中的月牙泉却仙女般,依然年轻、美丽!
鸣沙山环抱着月牙泉,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以石英砂堆积而成的山,山是成东西走向的长条形,北缓南陡。因风向原因,沙由下向上吹,山体不会消失或移动。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而且脚印会在第二天全部消失。攀登鸣沙山付费可骑专门给游客准备的骆驼,也可骑摩托车,倘若徒步攀登,倒是需要不少力气。
攀上鸣沙山恰逢月望傍晚,一轮圆月与落日相互映辉,颇为壮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正是此时此景的写照!
嘉峪关-张掖七彩丹霞
8月8日,我们前往嘉峪关景点。途中可见不少绿洲:有玉米,有油葵,有药材,随后经过“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接着又穿过一片人造林,来到了嘉峪关的入口。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两侧城墙穿越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河西走廊的咽喉,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
登上嘉峪关的城楼,我们尽情走访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饱览这个5A级景区,领教了登城临风放眼浩瀚的感觉,似乎古战场的号角声、马嘶声、呐喊声…响彻耳畔;似乎那刀光剑影、壮士断腕的悲壮场面就在眼前!
离开嘉峪关我们又先后游览了天下第一墩,感受古往今来汉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信念和勇气;登上悬壁长城,居高临下,同样大汉民族的智慧而兴叹!
张掖,古称甘州,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的商贾重镇和咽喉要道,素有“塞上江南”和“金张掖”的美誉。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在张掖市临泽、肃南县境内,面积约510平方公里,是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的复合区。我们乘坐游览电车先后观看了“七彩飞霞”、“灵猴观海、夕辉归凡”、“睡美人”几个景点,耳目为之一新,随着落日西归,我们返回了张掖市,在张掖市的美食街品味了当地的特色食品。
告别大西北
8月9日上午,我们离开张掖市驱车到达祁连草原,这里草原辽阔,一望无垠,软绵绵的小草,成群的牛羊,而且在秦师傅的带领下,去了一家封闭的牧场,好客的牧场主人为我们奉上热腾腾的酥油茶。
驱车再往前行,经过门源,群山披着绿装,巍巍的;高大的松林围在山腰,像一条绿色裙带。一路上山谷幽深,山路盘旋起伏,时见瀑布飞泻,又睹流水潺潺,终于环游一周回到青海,到达西宁机场。夜幕中,我们乘机返回,空中的繁星与地面的万家灯火,伴随着我们愉悦的心情,圆满结束了这次西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