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莒南县中学
莒南县中学始建于1952年秋,当年招生为一级3个班,53年暑假招生二级4个班,54年暑假招生为三级5个班。学校占地100多亩,高大的礼堂,宽敞的教室,成排的宿舍,让人耳目一新,非常气派!
开学第一天,走进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星红红旗高高飘扬,大幅标语:“热烈欢迎新同学”横跨眼前,广播里播放着悦耳的歌声,工作人员忙得脚不着地,到处奔跑着,为不熟悉情况的新同学服务,张张笑脸处处让人感到温暖!
入校后我被编于三级二班,班主任老师孔芳州(男)40岁左右,沂水人,为人慈祥和蔼,代我班数学。初中课程不少,有语文、代数、几何、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植物学、生理卫生、音、体、美,各门都分别有专业老师任教,他们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爱岗敬业。
学校时间安排的很紧,清晨起床统一号令,几分钟洗刷后,马上全校集合上早操、早自习、早饭,上午四节、下午三节正课,然后课外活动,晚上四节晚自习,9点以后统一打铃休息。在校食宿,学习时间很充足,努力学习各门课程,期中、期末考试均在90分以上。年假考试成绩、操行鉴定都会寄回家中。

凡是被录取的新生,户口同时农转非,国家供应每人每月成品粮39斤,伙房是食团制,每人每月交伙食费5.2元(随物价涨,毕业时涨到6.5元),每天三餐,星期天两餐,以小米干饭、玉米面馒头为主食,白菜、萝卜为主菜,每周四下午改善一顿伙食:白面馒头、猪肉炖菜,都盼这一天。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国家发放助学金,共五个等级:一级6元、二级5元、三级4元、四级3元、五级2元,享受一级的人很少,只有无人照顾的烈士子女。我享受二等5元,因娘俩度日,别无经济来源。学校对助学金发放非常重视,每学期开学后班主任要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尽量做到合情合理。
助学金的发放都在开学后的第二个月,开学我必须从家带煎饼、咸菜,节约一点钱买书、交学杂费(2.4元),匀到后面几个月里住校入伙。推磨、烙煎饼的重活落到三哥三嫂肩上,母亲年迈身体多病,如果没有三哥三嫂的支持、母亲的呵护、国家的供应,我的中学是上不起的。
我上中学时,农村已经成立了农业社(集体化),土地归公,打的粮食除了上缴国家,剩余的按人4劳6分成,我家分到的粮食很少,家境贫寒草粮皆缺,我住校母亲一人在家,冬夏每天两顿饭,夏天母亲常用一个小泥盆,倒上水太阳下晒热了喝或泡煎饼吃,回想起来心里很难受。每年只要到了墓地,我和孩子们总要向母亲、三哥、三嫂坟上跪下磕几个头,对他们恩情的思念和敬仰。
初二班主任换了陈子云老师,三十八、九岁,中等身材白皙脸,很精干,戴一副深度近视镜,走起路来虎步生威,讲话声音洪亮教我们班世界地理,为人正直很为同学欢迎和爱戴。初三毕业前夕,陈老师让我到他宿舍谈了一次话,大意是:他总结了我三年来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团结同学,工作主动,为什么不写入团申请书?指出今后要走“又红又专”的道路。陈老师不了解我52年在本村第一次入团所受到的打击,两年预备期没给我转正(团员是没有预备期),村团支部书记王凤山假说:“上级不允许学生在村里入团”。三年的初中生活结束了,我牢记陈老师的教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