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绝. 残荷
刘焯坤
凄凄夜雨展西风,
片片残荷叹水中。
悯悯蜻蜓空自舞,
哀哀寻觅昨天红。
(押平水韵一东)

刘焯坤简介:国企干部,退休前任广州市邮政局沙河支局局长。退休后爱好诗词,书法和摄影。曾参加老人大学诗词班学习,并在老师悉心教导下,对诗词的历史和发展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也增加了诗词创作的知识和兴趣。我每到一个地方旅行拍摄都会发一辑朋友圈,并在《这一刻的想法》栏中创作一首诗或词,多年来形成了习惯,也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机会。


南成点评:这首《七绝.残荷》四句的句首都是叠词,分别是“凄凄”“片片”“悯悯”“哀哀”,形容了风雨之凄凉急促;残荷之破败飘零;蜻蜒围绕水中残红飞舞,却无可奈何,空自悲悯;不禁回忆荷花盛开的红艳炎美丽,更加哀伤。不但有韵律悠扬,循环往复之美。而且将一种无奈的惋惜与悲伤贯穿全诗,情境浑然一体余意无穷,感人至深。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的名著《人间词话》的未刊手稿有一段关于诗与词的论述:“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是:词作为一种文体,能把所写的对象表现得美得恰到好处,能表现诗所不能表现的内容,但不能够涵盖诗所能表现的所有内容。诗的境界宽阔,词的语言隽永。诗与词在题材内容上各有自己的胜场。就艺术表现而言,诗歌的境界要更开阔,更丰富。这首《残荷》就体现了诗的这一特点。首句写冷雨西风之夜,也就是写天,描写残荷的大环境;第二句直接写残荷片片“在水中”,既引出了主要对象残荷,也是写地;第三句写蜻蜒“空自舞”,将天地连成一体。第四句接着写蜻蜓想寻觅荷花“昨日红”之艳丽,既惋惜又无奈,故此“哀哀”之状,将前文的“凄凄”“片片”“悯悯”加以综合,起承转合而“合”出了新意:与其说蜻蜓之“哀哀”,不如说是诗人之“哀哀”,这就是写人了。于是,周易一个单卦(三条线)之代表天地人三爻就有了。作者说:“这正是我当时的心情。因为6月份我也到此拍荷花,当时荷花娇美艳丽,我也写了一首诗,‘浓浓绿意挺娇姿,灼灼英华十里池。霁日含珠犹韵味,袅袅幽香月来怡’。但刚刚过了两个月,残荷一片,萧瑟凄凉,非常惋惜。在这心情下写下了《残荷》这首诗。”可见是写人之心情,情景交融,似乎整个天地间都充满了对残荷的“哀哀”之凄美。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在《太极图》中说,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于是,残荷所体现的人的哀伤涵盖天地,成为荷花太极图,诗之境界广大无边,余意无穷。

赵南成简介:记者、诗人、作家。原任广州第二中学语文教研组副组长、广州日报文学副刊部副主任。有五百多万字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见诸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报刊或网络平台。出版三本诗集、两本诗歌评论集。诗作入选各种选本,其中《红苹果》获全国“圆梦之旅”散文诗歌大赛优胜奖,《夜景系列》入选《羊城晚报花地五十年精品(诗歌)集》(花城出版社出版),《春风在逆行中温柔》入选《珠江诗派一一广东百年珠江诗派作品选析》(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巜忧伤的晨风》等三首诗入选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中国当代优秀诗人诗选》。2021年、2022年两次获“中国新时代优秀网络诗人”称号,2021年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颁发“中国优秀散文诗人”称号。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广东美术评论学会会员、广州二中校友会副会长,并参加了三十多个文学、评论、朗诵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