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一架无人机盘旋在卢氏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地的上空,消杀液如细雨般喷洒下来。不远处,无人机操作人员手持遥控器,紧盯屏幕,熟练操控着无人机的飞行路线。

一直以来,如何有效去除生活垃圾填埋场异味,始终是卢氏县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相关负责人多次深入实地考察、召开现场专题会议,促进整改实效。经调研,最终决定采用“对垃圾堆体进行膜覆盖和无人机喷雾消杀、除臭作业”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大力改善生活垃圾场的生态环境。
据悉,卢氏县生活垃圾填埋场日消纳生活垃圾120吨,是中心城区当前唯一一座生活垃圾处置点。垃圾场日常消杀作业采用人工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用工成本高。面对10余亩的垃圾填埋场,需要多名消杀人员全天候进行消杀工作,成本较高。二是消杀频率低。由于人工短缺,每天仅能做到早晚消杀除臭作业,无法满足防治需求。三是覆盖不全面。人工消毒存在疏漏,无法做到全面覆盖式消杀、除臭。四是工作效率低。工作人员背负笨重药桶且消杀面积较大,工作效率无法保证。与人工作业相比,无人机的运行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且更具有灵活的机动性。水泵喷洒系统流量传感器能够让除臭作业更精准,从而实现定点定位喷洒,更高效、精确地控制异味产生和扩散,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消除了人工作业覆盖不到的盲区,成为备战填埋场除臭作业的强大武器。自8月份以来,卢氏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先后出动无人机9次,除臭、消杀药剂按照1:100的比例配置,累计配置使用喷洒药剂5000毫升,覆盖作业面积2万余平方米,做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整治力度。

卢氏县城市管理局负责人表示,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已经到来,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是推进垃圾填埋场创新发展的有效出路。卢氏县首次采用无人机喷雾治理与传统膜覆盖相结合作业,可相互补充,全方位消除作业死角和盲区,建立空地立体异味控制体系,为垃圾场生态修复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