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健力 乡土文学白杨礼赞 2022-08-15 00:00 发表于河南)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编者按: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初中生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初中生活则是一个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初中生活则是一朵漂浮的淡淡的云。 初中学生就像一片片小舟,在行驶的海上多了朋友的陪伴不会孤单; 初中学生就像一只只风筝,让少年的梦在蓝天上自由翱翔。当然,初中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装满了追梦少年的酸甜苦辣咸。本文作者李健力老师,动情回忆了自己四十多年前的初中生活。所记述的几个小故事, 翔实生动,师生情谊深深,仿佛就在昨天。改革大潮涌,抚今思昔,感慨良多。

攻关
1978年,科学的春天刚刚到来,和其它战线一样,教育也正经历着变革。母校白杨镇中也充满着那个春天的讯息。我们那一年的小升初,采用的就是全镇统考的形式,五个管理区的二三百小学毕业生,齐聚镇中西校区,开启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试。当时的感觉是那样的正规和隆重,原来考试还可以这样进行。结果是大家都升入了镇中,但根据成绩选拔出了一个重点班,那时叫尖子班,班级号为六一班。我有幸成为了那次选拔考试的全镇第一名,毫无悬念进入了六一班。入学时间不长,期中考试到了,老师说这次期中考试大家一定要重视,学校决定搞一个攻关,这次考试就是第一道关,考试成绩好的才能参加第二次攻关。所谓攻关其实就是学科竞赛,现在看来那是在迎接科学的春天的背景下,一种时尚而又朴素的叫法。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后,初中一年级的六个班都选拔出了各自的选手,开始备战攻关。我们班本身就是尖子班,好像给的名额多一些。那一段,每天放学后,语文数学老师把我们入选的同学留下来辅导,其实也没有讲什么新东西,主要还是查漏补缺。很快,攻关来临了,地点在镇中西校区。攻关分两科,先是语文,大概只有十几分钟的时间,大家都写完了答卷交到了监考老师手中。接下来的数学,就有了一些插曲。感觉当时的题目不算难,监考老师说的是谁先做完谁先交卷,交卷地点是什么大殿前面吧?这个地点对于在西校区学习的同学肯定是再熟悉不过了,可我们从东校区来的同学却不清楚在哪里。当时一心只顾着做题了,哪还顾得上这个。我很轻松做完了题,稍微迟疑了一下,就看到有两三个人已经拿着卷子跑出了教室,我也赶紧起身出了教室,随他们往交卷地点跑。刚跑出一段路,听前面有人吆喝:“跑岔地方了!”于是随着前面的人拐回来朝另一个方向跑。终于跑到地方了,看见收卷老师那里已经排了有四五个人,我赶紧排上去交了卷。心想:这回肯定完了!阅卷老师们在那边一个教室忙碌着,我们集合在那里紧张地等候着结果。结果是出我意料的,我竟然获得了语文数学双第一!听老师说,数学交卷比我早的几个同学都没有全部答对题目。真是虚惊一场呀!这之后呢,在全校学生大会上,教导主任给我发了个特优生的奖状,并且号召大家向我学习,在全校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记得获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除了自豪以外,我莫名地有了一种紧迫感,那种怕别人超越的紧迫,这可能就是攻关的效果吧!

背书
前面说过,我们初一时候是在尖子班就读,因为是尖子班,所以有些方面的要求就会相对高一些。背书就是一项。常常是课文后面要求背诵的我们要背会,有些没有要求的,语文老师也要求我们背会。比如杨朔的《茶花赋》,学完之后,老师要求我们全体全文背诵。那么好的文章,要求背诵自然也不过分。可尖子班的学生显然也不是那么的齐整,在规定的时间内还有几个同学不会背。到了最后的时限,那天早读,语文老师说今天早上背不会的同学就不要回家吃饭了。背会的同学一个个通过老师审核按时下课走了,背不会那几个可怜的同学交给了学习委员,由学习委员陪着一遍遍地读。直到我们回家吃完早饭又来学准备上课了,仍然有两个同学没有背会。老师来了,看到这俩苦逼同学和认真过头的学习委员,哭笑不得地说:“再给你们宽限两天吧!”

a分之负3
很奇怪的题目吧?这是关于老师的。因为我们是尖子班,学校挑选了最有实力的名师来教我们。那时的镇中,民办教师还是主体力量,因为没有机会升入大学深造,他们基本都是高中毕业后,经推荐审查后当上的民办教师,所以都很年轻。我们的主科语数外三科老师都是民办教师。语文老师蔡君道,很有文才,说话有点文绉,身上透着些傲气,令人敬佩。英语老师赵兰芳,待人亲切,透着灵气,叫人难忘。数学老师冯富森,班主任,声音宏亮清晰,不紧不慢,数学讲得那真叫一个好。初一刚上代数课,冯老师爱举的一个例子叫做a分之负3:当a大于零时这个式子的值为负,当a小于零时这个式子的值为正,当a等于零时这个式子不成立。也许是因为他太常举这个例子的缘故吧,有个俏皮的同学私下给冯老师起了个外号:“a分之负3”,并且很快在同学们中间流传开来。那天自习课,一群同学正在教室嘻闹,突然有人压低声音道:“a分之负3!”众人一听,立马鸦雀无声。冯老师自然是听到了,原以为进教室后会把这个同学提溜出来,但是没有,他只是装着一副严肃的样子,对着那个同学瞪了一眼。我们分明看到那只是一种假愠,是一个长者对孩子们特有的宽容。于是,在冯老师的默许下,我们更加放肆地叫起了“a分之负3”!又过了些年,冯老师和镇中那一批民办教师先后通过考核考试转了正,实现了他们自己的梦想,这当然也是我们在镇中上过学的学子们的希望。“a分之负3”们用知识和爱心把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培养成了有用之材,他们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守住了初心,无私地奉献了他们的青春,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我们当永远致敬他们——a分之负3!

作者简介:李健力,白杨二区人,国家公务员,机关干部,曾任县长秘书丶政府办副主任,上观乡长、城关镇镇长、县党校常务副校长等职,现在宜阳县人大常委会工作。

主播简介:田俊换,网名田添,宜阳县白杨镇人,白杨镇五区教师,人生信条“努力做好自己”。

(编辑:白杨写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