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45)
诗║李耀文
第七章~第七节
宋太祖有意设席宴
众将军杯酒释兵权❶


建立宋朝后,太祖心难安。
史上之教训,不得不借鉴;
唐代至中叶,武将掌军权。
藩镇大割据,各撑一片天。
国祚不长久,政权更迭繁;
乃与宰相商,赵普把计献:
首先削藩镇,再夺武将权。
扬文抑武策。天下方平安。
太祖听且喜,照此方略办;
公元九六一,节度使罢免。
随后又撤掉,御前都点检。❷
时光至八月,风和日丽天。
太祖设宴席,山珍海味全。
禁将石守信,高怀德赴宴。
高级禁军将,几乎都到全。
酒至兴浓时,太祖起身叹。
我靠尔等力,方得此皇权。
尔等且不知,做皇帝也难。
不如节度使,独掌一方权。
皇帝心思多,彻夜不安眠;
众将问其故,太祖又感言。
皇帝都想当,帝位怎安全。
尔等无疑心,属下谁敢担?
都想要富贵,梦寐求高官。
若有朝一日,他们一串联。
大家持黄袍,往你身上穿。
你们也无奈,只得顺其愿;
众将闻大惊,跪地求平安。
太祖指生路:不如释兵权。
回到地方去,置美宅良田。
与尔结姻亲,安以养天年。
君臣无猜忌,好事两周全;
石守信等人,知已无回旋。
俯首以谢恩,纷称病辞官;
太祖欣然允,又把圣命颁。
解除禁军职,去地方做官。
上任节度使,杯酒释兵权。
抑武扬文策,朝政暂时安。
注:❶杯酒释兵权是指宋初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酒宴威逼利诱高阶军官交出兵权的一次政治事件。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中被部下黄袍加身,篡位登基。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日,宋太祖赵匡胤为防止历史重演,采纳赵普的建议,在一次宴会上对石守信等大将威逼利诱,迫使其交出兵权,回家养老,从而收回了大将的兵权。在解除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后,太祖另选一些容易控制的人担任禁军将领。杯酒释兵权事件发生之后,宋太祖当年执掌兵权的结义兄弟的禁军职务全部被解除,且从此不再授予他人。
杯酒释兵权是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改革措施的开始,使用和平手段,不伤君臣和气就解除了大臣的军权,成功地防止了军队的政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内方略。但是某些举措矫枉过正,违背军事规律,导致兵权分散,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❷御前都点检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相当于最高领导人身边护卫队的头儿。
殿前都点检,官名,天眷元年(1138年)金置,掌统率亲军,总领左右卫将军、符宝郎、宿直将军、左右振肃等官。长官殿前都点检兼侍卫将军都指挥使,掌行从宿卫,关防门禁,督摄队仗,总管本司事务。殿前左、右副都点检兼侍卫将军副指挥使,掌宫廷宿卫及行从。殿前左、右卫将军及殿前左、右卫副将军掌皇宫及行从宿卫警严,并总领护卫,符宝郎掌御宝及金银等牌。左、右宿直将军掌总领亲军守卫宫城诸门及行从宿卫。左、右振肃掌妃嫔出入护卫导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