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风清-中科院稳态强磁体破世界纪录
(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8月13日午间中新网消息,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研制的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于8月12日产生了45.22万高斯(即45.22特斯拉)的稳态磁场。这项尖端科学成果,刷新了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可支持科学研究的最高稳态磁场,成为我国科学实验极端条件建设乃至世界强磁场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稳态强磁场是物质科学研究需要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是推动重大科学发现的“利器”,原世界纪录是1999年由美国国家强磁场实验室创造,稳态强磁场技术领域国际竞争十分激烈。此次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刷新世界纪录的45.22万高斯磁场,相当于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新现象、研究物质新规律。国家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自投入运行以来,已经运行超过50万个机时,为国内外170多家单位提供了实验条件,在物理、化学、材料、生命健康等领域开展了超过3000项课题的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综合媒体消息,新华网记者8月13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8月12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实现重大突破,创造场强45.22万高斯的稳态强磁场,超越已保持了23年之久的45万高斯稳态强磁场世界纪录。由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组成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该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专家称:强磁场就像一个显微镜,在它的放大下,材料内部的规律、特点都能看出来,为科学家们在科学前沿探索方面提供了一个非常高的平台,对支持我们重大基础研发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强磁场学术专家称:强磁场是探索科学前沿的一种极端实验条件,在发现新现象、催生新技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顶尖科学界,自1913年以来在高温超导、量子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屡有重大发现,已有约20项相关成果获得诺贝尔奖。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一五”期间立项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7年通过国家验收并正式投入运行,使我国成为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之后第五个拥有稳态强磁场研究实验装置的国家。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是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承建法人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共建单位。科研团队经过多年自主创新,在建成世界一流稳态强磁场基础上,不断创新磁体结构、优化制造工艺,于2022年8月12日成功创造45.22万高斯的场强新高,刷新同类型磁体的世界纪录。
“45.22万高斯有多强?地球磁场约等于0.5高斯,新纪录相当于地球磁场的90多万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学术专家说,就像显微镜放大100倍比放大10倍能看得更清楚,磁场越强,越有助于探明物质的内部结构,为人类发现自然规律、研发新型技术提供更好的条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说,实现45.22万高斯,意味着人类操控磁场的能力达到新高度,让科学家做研究时看得更准、更清晰。
笔者为中国科学院此项最新的基础与应用“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历史性突破、为我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混合磁体刷新世界纪录的45.22万高斯磁场而欢呼!特赋《秋风清》为评为纪。
看深清。
看透明。
稳态强磁定,
中科创世惊。
尖端探验新材料,
锐睛火眼高斯屏!
——2022年8月14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