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郯城古今谈
作者:杜福振(山东临沂郯城)
古郯篇
物华天宝看郯城,西傍沂河东马陵。
自古就是风水地,人杰地灵都驰名。
春秋时期郯子国,少昊主政业绩丰。
留下佳话轶事多 ,鹿乳奉亲最传承。
经典二十四大孝,牢记古今人脑中。
千百年来人遵循 ,孝道治国国运兴。
阖家敬贤守孝道,人才两旺火燕红。
郯子以鸟来命官,官职大小鸟图腾。
四季农时鸟代表,春夏秋冬候分明。
年终郯子鲁述职,赢得鲁公赞好评。
孔子鲁国先圣贤,仁义礼智信奉行。
身兼鲁国一官吏,执掌刑典法纪明。
闻听郯国鸟命官,不由心中生奇惊。
决心郯国来考察,带着七十二贤生。
驱车走到郯北地,巧遇程子谒郯行。
两人一见亲如故 ,并驾齐驱妙趣生。
交谈唯恐听不真,两车帷盖聚相倾。
从此留下一典故,后人建立倾盖亭。
谁要不信郯北看,白马河畔立两耸。
孔子带徒师郯子,学术交流儒学弘。
儒家之道治鲁郯,人德忠厚国昌盛。
孔子郯地访几日,观看山水陶冶情。
恋恋不舍辞别去,周游列国宣郯城。
郯王主政几十载,黎民百姓皆歌颂。
终因国小势力弱,后被越国侵吞并。
越国统治没几年,楚国跨江称霸雄。
出兵侵占越国地 ,郯地又被楚国统。
郯城文化底蕴厚,齐鲁楚越此交融。
先秦篇
车轮飞速到先秦,郡县制度政域分。
郯城划为东海郡,政治文化仍中心。
郡所设在郯县内,辖区广袤长江滨。
淮河流域琅琊南,鱼米之乡物阜金。
郡内多少新奇事,车拉船载泰山墩。
千奇百怪不先说,单说窦娥屈冤魂。
时年东海郡大旱,禾苗干枯似火焚。
田间颗粒皆无收,饿殍遍野无人问。
郡地有一周青女,侍奉婆婆人敬闻。
还没过门丈夫死,婆婆无人来问津。
双目失明难自理,打动周青心不忍。
不顾世俗冷风嘲,搬来侍奉婆娘亲。
家中无有隔宿粮,靠挖野菜度饥荒。
某日挖出一铜钱,打点香油敬娘亲。
野菜煮好浇香油,满屋香气溢香喷。
周青赶紧送婆母 ,趁热好解肚饥困。
自己一点都没尝,婆母一餐全食尽。
谁知这是奈嘟菜,它与香油相克禁。
婆婆吃后不大会,腹如刀搅一命陨。
出了嫁的大姑姐,诬告周青害娘亲。
一纸诉状递郡府,糊涂郡官判冤沉。
狱官于公曾力辩,怎奈郡官固己认。
于公眼看澄无望,愤而辞官归家门。
人行好事荫子女,儿子定国称相臣。
前前后后多少代,都是廉洁栋梁人。
再说郡守斩窦娥,正值六月热季份。
临刑孝妇三句话,对着郡守慷慨陈。
我若有意害婆母,叫我死后不翻身。
我是千古一奇冤,杀我白血望上喷。
无头尸身我不倒,你不三拜照挺身。
此后三年不下雨,颗粒不收凋零郡。
郡守闻听斥之鼻,自忖人哪白血喷。
他命侩子快行刑,以免蛊惑乱民心。
侩子一刀砍下去,可怜窦娥命归阴。
刺啦白血冒三丈,尸身挺立赛神尊。
晴天突然乌云翻,鹅毛纷纷降宇辰。
郡守就知断错案,赶紧跪拜忏悔云。
命人厚葬窦娥女,坟墓与婆紧挨邻。
也是上苍怜孝女,大风扬尘聚山坟。
中间一条明晃路,以便婆媳往来勤。
谁要不信城东看,孝妇冢在路边林。
此后三年没下雨 ,颗粒不难郡民。
后来换了新郡守,深入民情查原因。
设供率众官吏祭,平反昭雪告神君。
还未祭完天降雨,下得沟满河浪滚。
从此膏丰东海郡,人民安康乐业纷。
三国篇
再说到了汉三国,郯改徐州府衙门。
州牧名字叫陶谦,温良俭让爱州民。
只因国势衰动乱,群雄割据狼烟纷。
陶谦自知州力弱,为保州安忘废寝。
偶闻曹父去青州,必经辖区车马顿。
执意结识曹孟德 ,好保弱州政局稳。
曹父带家人百口,某日到的郯地邻。
陶谦慌忙迎进府,宾客相待献殷勤。
临走派兵去护送,浩浩荡荡青州奔。
谁知老天不作美,出了郯地大雨喷。
连续几天雨没停,兵将疲惫生怨愤。
决计杀死曹家眷,背叛陶谦另投人。
可怜曹家人百口,还没团聚命归阴。
信息传到曹操处,哭得孟德寸肠焚。
决意起兵罚徐州,誓死生吞陶谦君。
恭祖自知难敌曹,三让州牧皇叔身。
玄德恐人说闲话,乘人之危品不勋。
三次让权他不受,活活难死恭祖君。
陶忧政局身染疴 ,临终再托刘备允。
皇叔率民亲备战,边派使者义和申。
最终曹操没屠城,徐州牧民躲劫运。
三国本是一台戏,三足鼎立各呈纷。
曹操刘备和孙权,此地是他泰山君。
曹操夫人卞氏女,出生临沭书香门。
刘备之妻糜夫人,临沭境内有名份。
孙权盘踞在江南,也来临沭和皇亲。
三个女婿闹家包,围绕郯地乱斗狠。
那时没有临沭县,皆属郯地辖区村。
你说这事巧不巧,郯城古来政中心。
清朝篇
时光荏苒千年匆,到了近代轶事丰。
唐宋元明且不论 ,单说满人统大清。
国运二百七十载,另加六年盛衰崩。
历经皇帝十二位,政绩各异民葆讽。
康乾祖孙称盛世,雍正中间梁柱顶。
传说乾隆汉人后,浙江陈阁老父翁。
一生多次下江南,扶民寻亲屏蜚声。
先后多次下江南,到有六次过郯城。
六次住跸传佳话,口口相传仍鲜明。
有次走在郯西麓,沿着沂河看风景。
县官沿途布迎接,各有轶事留话名。
白闪挨上黄金店,也是那次荣辱封。
县官为表尽忠心,累得官帽直忽闪。
乾隆夜住在行宫,突想民间野味鲜。
三宫六院他不顾,暗嘱县官民优献。
县官暗送一娇女,一夜风流乾隆欢。
为犒该女侍驾兴,乾隆欲封娇娘功。
命其门外观风势,按其大小封诰命。
只因郯人太忠厚,不解皇权借天封。
三进三出回风无,乾隆罢罢叹连声。
只因此女没封厚 ,青灯古佛了一生。
饭后御驾向南去,采莲湖畔路必经。
荷花艳丽望无际,蝶飞蜂舞蜻蕊戏。
鲤鱼耀出碧波面,啜食荷叶茎抖漪。
君臣观景心陶醉,娘娘突感小腹急。
草棵密处避人头,褪裤蹲下解内急。
谁知由于太慌忙,茅草刺破臀腹皮。
用手一摸冒血汁,掐个草叶净腹皮。
从此该草叶红点,水红棵名娘娘迹。
出了采莲下正南,归昌满湖稻丰喜。
道旁一座茅草屋,飘出米香袭喉鼻。
乾隆闻之心生异,趋尊茅屋寻根底。
老者侃侃来相谈,此乃江湖好贡米。
太公曾在此湖钓 ,封神没忘誉此地。
故而俺处物产奇,异与别处两天地。
不信尝尝锅中饭,异香別处难寻觅。
老者盛出一碗饭,晶莹剔透珍珠粒。
香诱乾隆狼吞咽,口留余香久不息。
命人車撵取御笔,江湖贡米御笔题。
从此归昌出贡米,驰名中外抢购稀。
如今镇里注品牌,提高经济民丰喜。
灾殇篇
郯城自古风水地,也有灾殇民遭殃。
尤数一六六八年,旷古地震毁家园。
七月二十五夜晚,晴天突然霹雳酣。
继尔大地如开锅,天翻地覆人难站。
墙倒屋塌地裂沟,水沙冒喷半空间。
整个城乡夷平地 ,家家都有死伤残。
震后又来冬雪灾,震后灾民更悲惨。
大雪纷飞数十日,简易茅屋埋雪间。
人畜冻死无其数,难坏知县冯可参。
怜悯郯民命多舛,自感无德生灾难。
辞官不坐愿谢民,留在郯城编志传。
翘赞知县冯可参,至今人民还怀念。
抗战篇
时光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天地变。
一举推翻满清朝,封建两千消云烟。
中国走向共和路,残渣余孽心不甘。
无中生有乱挑事,社会动荡民难安。
政局好像走马灯,朝代一年多轮换。
后来蒋氏主了政,独裁一手又遮天。
代表地主资产者,劳苦大众落深渊。
日寇乘机践踏我,烧杀抢掠恶狼般。
幸亏有了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敌顽。
郯城人民齐响应 ,八年浴血苦奋战。
几次抗日血战史,如今萦绕在眼前。
胜利有个徐围子,抗战事迹耀宇寰。
重坊抗日祝大捷 ,纪念馆里纪硝烟。
抗日活捉梁麻子,日寇汉奸吓破胆。
赶走日寇天黎明,蒋氏兴风挑内战。
我党难容他猖狂,决战旌旗神州展。
三大战役垫基础,解放祖国半壁山。
淮海战役邻郯城,千军万马去支前。
八十万敌一举灭,江北蒋家消云烟。
罗帅翻边奇战术,首创郯城妙计鲜。
一战全歼守城敌,援敌半路命西天。
郯城人民得解放,这才真正明了天。
罗帅翻边铸丰碑,竖在城北老墙边。
不信你去亲自看,事迹篆刻铭心瀚。
大小多少浴血战,可歌可泣史显灿。
叫人不忘荣辱耻,永葆青春谱新篇。
建党百年纪念日,敬祝先辈天堂欢。
2021年5月6日
七旬老人杜福振有感而发。
作者简介:杜福振,男,1947年生,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中共党员,1970年参加工作,从事基层行政工作,2006年退休。先后写作出版数百万字农村题材作品,在国各级各类媒体发表作品数百篇,被誉为郯城的民俗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