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津辽文友共育文苑之花总第(311)期



作者:穆怀书,下乡内蒙古,返城后做企业管理、企业内刊责任编辑。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天津知青文学社成员,《山西作家》创联编辑。文章散见报端、网络平台和《春历秋思》等文选,著有文集《追梦呼伦贝尔》、《闲草集》(散文专辑)。

《天津人见到了毛主席 》
作者:穆怀书
初审:文丹兰
复审:学与问
诵读:沧 海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英勇奋战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打败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在全国人民心中正像歌曲《东方红》唱的那样,他是全国人民的大救星,如果能够亲眼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是多么荣幸。

1958年盛夏,8月13日已过中午时分,位于长春道与山东路交口的正阳春烤鸭店门,门前摆着一块水牌,水牌上红纸写着“客满”两个工整的正楷毛笔大字。慕名而来吃烤鸭的顾客络绎不绝,两位40岁左右的男服务员站在门前,热情地婉拒每一位来店吃饭的客人。“对不起,现在客满。请到别的店(吃饭)吧。”
几名背着书包的小学生,来到门前的台阶上玩耍。“小同学,下学还不赶紧回家吃饭去?到别处去玩吧。”被穿着白色工作服的服务员,客气地请走了。忽然间,在门口对面有几位年轻的身着劝业场工服的女售货员,站在那里指着烤鸭店说着什么。正是中午售货员吃饭时间,其中有几位售货员快步跑回商场。没过一会,又多了几位售货员交头接耳,向烤鸭店窗户上张望。售货员周围许多来往行人,不知道大家向烤鸭店望什么。不知道哪位售货员说:“毛主席来啦!正在烤鸭店视察。”

一时间,行人越聚越多,驻足观望。得知毛主席在正阳春烤鸭店视察工作,在马路上的人们极度兴奋。“我们要见毛主席”,此起彼伏。自发来的群众挤满了长春道与山东路交叉四个路口的马路,达到了上万人之多,真谓是“万人空巷”。此时此刻,毛主席正在烤鸭店与厨房师傅攀谈,当主席得知店名的起因后连声说:“好字号”,并嘱咐大家“要好好为人民服务”。外面已经人声鼎沸,毛主席了解到外面群众的情况,他几次来到二楼正面把角的窗口,探出身子向广大群众挥手致意、鼓掌。热情的群众眼含着热泪,高呼“毛主席,毛主席”,人们喊哑了嗓子,久久不愿离去。

这时,负责主席安全的保卫干部,意识到组织群众主动撤离已经不可能。更重要的是主席从前面进来,已经不可能再从前面走,怎么样尽快请主席安全离开是当务之急。一楼散座安排的全是公安系统和指定单位的内部家属就餐,根本就没让零散顾客进来。这也是安全措施之一。经过安排,二楼阳台门窗继续打开,有人员继续来回走动。另在新华路一侧安排车,主席一行通过厨房侧门,从新华路上车安全离开烤鸭店。
以后的几个小时,人们才陆续撤离。这样一场意外的群众集会,马路上挤丢的手表、鞋子、衣物、皮包很多。为此,公安局在对面设立了失物招领处,大概持续了好多年。 这件事年龄大一些的天津人都知道。这次毛主席视察正阳春烤鸭店,根本没有安排接见群众。而且,保卫部门做了极其周密的安排。那么,群众又是怎么知道毛主席到了烤鸭店?
原来,临近中午,主席快到的时候,店里安排一位女服务员,到对面劝业场百货部买一股好一点的筷子供主席使用。这位服务员和商场的售货员比较熟,烤鸭店从来不从商场买一股筷子。售货组组长吴玉琴顺便问了一声“买一股筷子给谁使?”“毛主席一会儿就要来视察工作。”服务员小声告诉了吴组长。
“毛主席要来烤鸭店。”吴玉琴十分兴奋,正是中午换班吃饭时间,于是她约了几个同伴,悄悄地站在马路对面,希望等主席走的时候,看主席一眼。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没有多长时间,马路四周挤满了要见毛主席的群众,形成了非常壮观的场面。 至今,一提起这件事,已经退休的吴大姐十分兴奋,忘记不了那年“我亲眼见到了毛主席!”

1958年毛主席视察天津,到了南开大学,东立村,天津正阳春烤鸭店。至今,南开大学广场耸立着毛主席塑像,东丽区新立村至今的广场毛主席的塑像熠熠生辉,天津烤鸭店内悬挂着毛主席视察时的照片,记录着毛主席视察烤鸭店的印记。曾经传唱不衰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麦苗儿青来,菜花儿黄,毛主席来到咱农庄,千家万户齐欢笑,好似春雷传四方······”至今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吟唱。

诵读:沧海,爱好文学,喜欢诵读。用声音传递真情,弘扬传统文化。
欢 迎 加 入 我 们
投 稿 请 扫 码



管理团队
总编:文丹兰
主编:琴 馨
编辑:成于乐
音频总监:沧 海
此贴无需高额打赏诚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