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雨兼程五十载,桃红李白满园春
——在咸宁市横沟高中首届同学毕业五十周年联谊会上致词作者‖陈元海
今天是公元二0二二年八月十三日。是一个应该载入横沟高中史册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是我们横沟高中首届毕业生在阔别五十周年后,怀着深情厚意,冒着炎热酷暑,从祖国四面八方,千里迢迢走到一起,面谢老师教诲之恩,共叙同窗之情,回首美好时光,追寻五十年风雨历程,互致友好的祝福。

三年前,经由冷续海同学精心发起策划,组委会同学反复酝酿,联络协调,组织实施搭建了今朝聚首之平台。在此,我受组委会的委托,向为这次聚会付出辛勤劳动的老师同学,慷慨解囊捐资的师生和提供方便的横沟高中现任杨晓华校长、车永安主任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阳光酒店老板热情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对所有到会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请全体起立,为已故的老师同学默哀!
人老矣,眼前事情瞬间即逝,遥远的事情却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我在母校那块土地上学习工作了七年。那里有我太多的回忆,而高中就读的短暂而美好的时光最难忘怀。每当我回到故乡横沟,总记起母校。当我走在校门前军民桥上,我就会想起高二写的一篇作文:学校门前旧木桥,行人走过摇几摇,畜牲走上要回头。枯水季节尘土飞,逢涝河水淹桥头。是学校驻军出资,学校出人出力,拆除旧桥修新桥。修桥时上游水流漫涨,施工拦河坝岌岌可危。我们的同学跳入水中组成人墙,保护堤坝,确保施工。吴棠金同学在施工中,无名指被铁锹铲去一截,仍不下现场,一直战斗在工地上。是师生们青春热血和汗水建起了钢筋水泥结构新石桥。走进校门是一条主干道通往教学楼。右侧是师生宿舍区,左侧是部分教工宿舍,食堂,大礼堂。走在食堂旧址,仿佛看到我们同学排队唱歌,吃饭的情形。驻足礼堂,我仿佛听到周明玉校长在这里作工作报告,艾国林老师在这里作地理课讲座,廖兰仙同学在这里畅谈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陈元雄等同学在这里介绍学习经验。学校业余文艺宣传队在这里进行精彩的演出。走在宽敞的操场上,又仿佛看见郑树恒副校长,谢世雄、蒋忠良等班主任老师,带领我们晨练,做课间操和开展运动会的情景。尤其是课间操,在笫一套广播体操喇叭声中,我们的队伍排列有序,纵横交错,整齐划一。

在教学楼背后的山坡上是三栋依山而建的三栋清一色的红砖赤瓦平房,那是我们的教室。这里时而书声朗朗,时而寂静无声,时而歌声嘹亮。那时,我们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农,学工,学军。实行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践行两基一练的教学方法,提倡的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教学氛围。校园里一派生机勃勃,充满了青春活力。
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优越教学环境,有着优良的教学设施,有一支雄厚的师资队伍。艾国林校长在他的大作《历史见证人的记忆》里作了系统的精辟的论述。我不敢班门弄斧,再作赘述。但对母校老师的崇敬心情不吐不快。当时的教师队伍是我们崇拜的,引以为豪的队伍。首任周明玉校长时为全省模范教育工作者,郑树恒副校长是全县优秀教育工作者,廖敏生老师是全地区唯一特级教师,艾国林老师是著名的教学老师,周校长、郑校长、艾校长还先后担任了咸高校长。此外还有一大批名校毕业,科班出身,文化功底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数外理化生体老师。老师爱生如子,学生崇拜尊重老师。那时节师生感情是真挚的,不掺杂任何私杂念。同学之间关系是纯洁的,如同兄弟姐妹,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一次我班王义生同学见我吃饭时已无下饭菜,悄悄送给我五毛钱菜票。那是我一周的菜肴。至今难以忘怀。那时节,我们是花季年龄,春心萌动,为了学习,为了前途而用理智克制自已,将羞涩的初恋铭刻在心。

短暂而又美好的校园生活,给我们留下太多记忆,太多感悟,太多思念。一九七三元旦,当我们打理行装,背着行李毕业离校时,学校领导率全体教职员工分立两排站在校门口与我们一一握手告别。我们一个个感动得热泪盈眶。握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有的女生还伏在垂柳下哭泣,久久不愿离去。同学们分手时也是互相祝愿“苟富贵,毋相忘”,难舍难分。那种场面就像首长送别出征的战士,父母送别远行的孩子。

告别母校。我们各奔前程,开始了人生之旅。我们农村学生回乡务农,城镇学生也到农村接受再教育。随着体制改革和每位同学不断追求,我们先后务农,从教,从医,从军,进厂,推荐上大学。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不少同学考入大中专院校,毕业后,大家都在各自岗位上拼博进取。半个世纪的劳碌奔波,半个世纪的酸甜苦辣。半个世纪的拼博犹如一场漫长马拉松赛跑。中途有的因病去世,与我们阴阳相隔。在世的没有一个人放弃追求,没有一个人中途止步。各自向母校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据各班不完全统计。我们首届毕业共有342 人。失联的有6人,已故的48人。在世的289人,其中务农57人,务工 经商122人,从医3人,从教37人,从政56人。取得大中专以上文凭120人,其中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19人。科级以上干部80人,其中副县级19人。有不少人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务农的辛勤劳作,默默耕耘,务工的爱岗敬业,诚信创利。从医的救死扶伤,医者仁心。从教的甘为红烛,无私奉献。从政的牢记宗旨,勤政务实,安全着陆。经商的,以诚为本,反哺社会。这一届虽无高官巨富,但不乏高工,专家,教授。可谓是沐风浴雨,五十载桃红李白春满园。这一切的成绩得益于母校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育。得益于各位同学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本届学生向我们敬爱的老师鞠躬致谢!向各位同窗好友所取得成绩表示由衷的祝贺。

横沟高中的两年留下太多的记忆和怀念。施继华同学曾四次即兴赋诗,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怀念和对母校迁址后的无限伤感。人的一生有太多的经历,唯独对高中的两年情有独钟,是因为这两年是春心萌动的年月,是接受正规教育的岁月,是师生情谊最纯洁、最无私的美好时光。
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满头青丝,花样年华的莘莘学子已徘徊古稀,两鬓微霜,当年风华正茂,满腹经纶的老师已至耄耋之年,童颜鹤发。今天我们清一色的红装素裹坐在一起乃人生之大幸。这里没有三六九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惟有浓浓的师生情,同窗谊。惟有感慨和温馨。回忆往事,洒下的是笑语,倾诉的是衷肠,珍藏的是友谊,淡忘的是忧伤。最真切的感悟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享受。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你的生命。惟愿各位老师同学心态平和,精神愉悦,健康长寿,家庭幸福美满。
愿我们友谊地久天长!
期盼毕业六十周年联谊会上再相会!


作者简介:陈元海,湖北咸宁市人,退休公务员。湖北省作协会员,70年代初开始习作,先后有新闻,小说,散文,诗歌作品散见各级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