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典文心》的笔记
程精棉


《中国古典文心》也是根据顾随的学生叶嘉莹的听课笔记,由顾教授的女儿顾之京整理出版的学术著作,我边看边作笔记。顾教授对古典文学的讲解,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处处闪耀着庸常人想不到的闪光的哲理。他不仅仅是讲解作品的内容,而且处处贯穿了做人的修养,真正是教书育人的典范。在此,我不作任何解释,只是把我有感触的句子摘抄如下,供有兴趣有悟性的人欣赏咀嚼。
治学要有见解。并且先有见,然后才能读到解。“亲见”,一是用肉眼见,一是用心眼之见。肉眼不见不真,心眼不见不深。如大诗人也说花月,他可以传出花月的高洁、伟大。只用肉眼见是浮浅。
余常说,着眼不可不高,下手不可不低。小心谨慎盖其天性,凡天才差一点的人没有不谨慎的。做人做事需要大胆,若没大胆,不会作出大的事业来。为人类,为自己。为他人的成分愈多,所做的事业也愈伟大,他的人格也愈伟大。
青年最怕意气颓唐,胸襟窄小。而增意气不是嚣张,开胸襟而非狂妄。青年人应该蓬蓬勃勃。有操守固然好,而更要紧的是有作为。不患人之不己用,求为可用也。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的理解,人活着不必在意别人欣赏不欣赏自己,而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自然会得到自己的位置的。厌故喜新不是坏事,是一件好事。否则,社会不能进步。现在我们进步了,这都是厌故喜新的好处。
在文学方面不要以为艰深便好,简明文字力量更大。简明不是浮浅,文章绕弯子是自文其陋,然越平常的字越难讲。
而往往有修养的人无办事能力,能办事的人无修养。
陆机《文赋》,实则创作论。伊兹事之可乐,固圣贤之所钦。可乐,盖指情趣,所钦,盖指意义言。
世上有些人是行尸走肉偷生苟活,有生命无生活。我们活着要有事业。事业有大小,不分优劣。事无论大小,而主要是“伊兹事之可乐”。这样干着才有意义,才有力气。为人为己都好。为己,充实了空虚的生活;为人,则使我们以外的人可得到点方便。事情之起始也许困难,而必须要以毅力和练习达到“可乐”的地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好干一件事情比知道有力量,好是一时的,乐是永久的。(在这里“好”字都读四声)
创作亦如《道德经》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愈用而愈有,愈动而愈出。一个没有创作修养、创作习惯的人,未写之前思想很多,而一坐到书桌旁边便没有了。说到创作,一是书,一是物,还有心,三方面都要做到家,文才可出来。
创作绝无捷径、取巧、侥幸。“修辞立其诚”。你费了事,读者绝不负你苦心。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少说别人说过的话,别人难说的,我容易说,这就是说独特见解。人处世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还是砥柱中流,都要有点力气,否则,即使顺流,亦能为浪打倒。所以说,做人不能取巧。
《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日拙,即言眼下或可成功而久之必失败。作伪的人永远是刨坑埋自己,作伪愈久坑愈深。做人诚,人亦不会辜负你。《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有人自以为知,实非真知,浮光掠影。人要有真知灼见。道理光说净讲不行,要知,要行。知是行的准备,行是知的结果。要不行动,便还不是真知。凡是觉得知道而说不出来的,那还是不知,决不会懂到极深处而自己还说不出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你没用过功,如何知道?必须真知真行,知行合一。“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穷,细微深邃,达,伟大崇高。我们作文章便怕这两种,既不能细,又不能大。于一粒沙中见世界。如故宫的建筑艺术,伟大崇高,必有细致深邃功夫。白乐天(白居易)的诗歌其平如砥,其直如矢,其清如水,可惜清而不壮。老杜(杜甫)一字一转,或者不清,可绝对壮。

作者简介:程精棉,女,河北隆尧人。邢台学院原中文系主任,教授,全国优秀教师。
顾问:牛洪奎 宋香瑞
主编:赵杰
责任编辑:许书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