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的港湾
我是一名基层工作者,在过往的岁月里,随意做了些让自己聊以慰藉的善行举动。不管是在本市的街道边遇见跪乞孩子救命钱的村妇,还是在大城市的地铁站口遇到静坐行乞的老媪,我都会毫不犹豫的慷慨解囊,即使在城市拥挤的车水马龙里,有行乞者把脏兮兮的手伸进车窗,我都会及时递出纸币或硬币去满足他,还曾经把一个素不相识且精神有问题的年轻女孩带回家过夜,给她洗头洗脚,给她送水用药,给她换上我的衣服鞋袜……这对身边的孩子应该是一种潜意识的教化吧?我一直这么认为。随着时代的召唤,工作的需要,我加入了单位的志愿者队伍,同时还加入了社会公益组织,结合本职工作,多次和志愿者朋友们一起带上礼物走村串户看望贫困、孤寡的老人,亲手为老人收拾床铺,换上我们带去的新床单,从他们满是褶皱的笑脸上收获快乐;邀请县艺术团和民间艺术团体开展公益演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崇德向善的传统美德;组织开展“1017”爱心捐赠活动;借助志愿者队伍的力量挂牌成立扶贫众筹服务中心;坚持每月一次的爱心捐赠等。也曾获得一些模范志愿者、爱心捐赠者之类的称号。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搞扶贫、做公益,是一件帮助

他人快乐自己的事情,我乐此不疲。或许有人会问:“你很有钱吗?”坦白地说,我每月都有工资打入账户,但我从来没存过钱,并且至今仍过着按月还房贷的日子。可我总觉得,做公益不能等,因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没法等!一个贫穷的孩子,没人帮就上不起学;一位孤寡的老人,没人帮就没法生活;一名重症患者,没人帮就会失去生命。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力所能及地捧出一颗爱心,做出一份贡献,让涓滴之水汇聚成海洋,让颗颗爱心融合为希望,给寒门学子擎起一盏希望的灯,给孤寡老人送上一片温馨的情,为病痛患者点燃一束生命的光,这世间将会何其美好!作为志愿者的我们又何尝不为之快乐呢?当然,做公益有多种形式,不一定非要加入组织,也不能心存任何目的,这样坚持下去,才不会有包袱,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快乐和幸福!或许还会有人问,既然扶贫帮困随处可做,那加入公益组织的意义何在呢?这里我想说一说我曾经历的几件小事,答案或许就在其中吧。应该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想在我所包的村子里结对帮扶一个孩子,并且有把孩子带到家里和我的孩子一起培养的想法,这当然要开个家庭成员会商量一下,丈夫没意见,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却特别敏感,他说:“妈,你要帮就帮个比我小的,我会好好照顾他的,要是帮个比我大的,他要欺负我怎么办!”孩子的话让我心里酸酸的。

为了不打破家庭的平静,后来我帮了个残疾孩子,只是时常带些礼物去看他,始终没有带回家。孩子上高中以后,我结对帮扶过一个特别聪明的留守女孩,那时女孩刚要上一年级,给她送过钱,送过新书包、新衣服还有其他礼物,每次去看望孩子,都是丈夫陪我一起去,每次去了,孩子都会高兴得又蹦又跳,正当我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商量着,节假日把孩子接到我家辅导功课的时候,孩子的妈妈从外地打工回来了,我发现孩子的妈妈一点也不欢迎我们,表情冷漠,或许是担心我们夺其所爱吧?后来我只能好自为之,孩子硬装到我兜里的那块“脆脆鲨”(孩子妈妈带回家的零食)我收藏了好长时间,直到过了保质期都舍不得扔掉……曾经我在集市上遇到一个衣着破烂的残疾乞丐,趴在一个紧挨地面的“平板车”上,前面拖着音箱和捐款箱,残疾乞丐一手扶着地面向前滑动,一手拿着话筒唱歌引人围观,当时我没带钱,立马去附近理发店扫码换了20元钱放进了那个捐款箱,后来不止一人告诉我说乞丐是假的,我既无言又无奈,20元钱不多,可总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一次外出培训,在繁华市区的某个天桥上,我第一次发现乞丐用上了二维码,这一次我没带钱,也没敢扫二维码,是城市的飞速发展让乞丐搭上高科技的列车了吗?我无法想象。
这一切,让我与生俱来的那份善念不好再随意播撒,但我知道这世间真正需要帮助的人的确还有很多,于是我带着一种责任和使命,加入了单位的志愿者队伍,加入了我认为可靠的社会公益组织,让我的善念寻找到了得以安放的爱的港湾!


作者:胡金荣,笔名:含笑,女,国家公务员,聊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一直从事乡镇工作,对农村,农业,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感情,总被浓浓的乡土气息:传统文化所吸引,爱好读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