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词名篇与秦皇岛(166)
李攀龙《挽王中丞》两首
作者:学 贵
主播:月亮泉

(文坛领袖李攀龙画像 )
《挽王中丞》两首,为哀悼被严嵩构陷致死的王忬(yù)而作,脱去了摹拟痕迹,清新可读。
王中丞即王忬,明苏州太仓人。“后七子”首领之一王世贞之父。嘉靖进士。初任御史,先后巡抚湖广、顺天。嘉靖二十九年(1550)俺答攻京师(今北京),王忬亲赴通州主持防务,进为右佥都御史。三十一年赴浙闽提督军务,用俞大猷、汤克宽等将领,屡破倭寇。旋改任蓟辽总督,进右都御史,故称“中丞”。嘉靖三十八年(1559),因滦河之役失机,被严嵩父子构陷致死。穆宗时,王世贞等讼冤,才得以追复官爵。明中叶后,朝政昏乱,边防废弛,王忬多有战功。他的悲剧,朝野颇为震动。

《挽王中丞》
其 一
司马台前列柏高,
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
莫作胥江万里涛。
【属(shǔ)镂】 为古代名剑,《史记》等书载,太宰伯嚭(pǐ)谗言构陷伍子胥,吴王赐子胥属镂剑令其自尽。子胥死后,吴王用大皮袋盛其尸浮于江上。传说子胥后为潮神,驱素车白马于江中,并助越破吴,吴人立祠江上,名曰胥山。扬雄《太玄赋》:“孤竹二子,饿首山兮。断跡属娄,何足称兮。”
其一写对王忬功高冤死的同情。
首两句说,御史台前,成行的松柏高高耸立,疾风飘云仍然激荡着招展的旗帜。“司马台”指御史台,王忬官至右都御史,故称。首句为逝者定下了高格调,以高柏暗示王忬的高风亮节;次句用“犹自”二字暗指王忬神威依旧,伴随着戍边军旅。
末两句是告英魂之语。诗用伍子胥典,明白地说:杀你不是君王的意思,而是像伯嚭那样的奸臣严嵩蒙蔽圣聪、构陷诬害,所以请你不要像学伍子胥,化作滔天巨浪,发泄郁怒与不平。
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挽诗,只用一个典故,既为帝王讳,又讥讽严嵩奸邪、表彰王忬忠直,贴切自然,隐含春秋笔法。

其 二
幕府高临碣石开,
蓟门丹旐重徘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
人见亲提铁骑来。
【旐】 古代旗的一种,上画龟蛇。也指旧时出丧为棺柩引路的旗,俗称魂幡。
其二着重表现王忬忠勇报国,想象他雄风犹在,层层渲染气氛,突出逝者英魂亲率铁骑在风雨中驰骋沙场的形象。
首两句说,在肃穆的王忬总督府前,不再有高扬的旌旄招展,而只见灵头幡在不间断地晃来晃去。诗借用“碣石”比喻王忬蓟辽总督治所所在地。
末两句说,在王忬浴血苦战过的沙场,每当夜幕降临、风雨交加之际,当地军民便似乎看见当年的总督又亲自统领精锐骑兵在驰突征讨。

李攀龙为诗,偏好运用久已废绝或生僻的词语,借用上古修辞习惯,难免生涩或意脉不畅。这两首绝句虽然也有这样的痕迹,不过还算是不太明显,其构思、意象、含蓄和气氛渲染与艺术概括的手法都是高超的,所以仍不失为名篇。
绝句比之律诗,尤贵在以少总多、意味绵长。这两首绝句,略去王忬一生诸多荣辱悲欢与因果关系的交代,只筛选象征性意象与民俗化了的历史典故,烘托气氛,渲染感情,颇有大气包举、情逐浪涌之势。既不像他的拟古乐府那样生吞活剥古人而灵气全无,又不像平庸的七言律诗那样故作雄浑阔大而趣味索然。

有感于此,得句如下:
王忬功高未善终,
攀龙诗咏缅怀情。
构思巧妙多金句,
一扫平庸口号风。


作者:李学贵,秦皇岛市政协第八届至第十届委员会秘书长、党组成员。曾任秦皇岛碣石暨徐福研究会顾问。主编《秦皇岛市政协志》、《秦皇岛市政协文选》,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人物/诗词与党史——庆党百岁百期》在京津冀头条专题连载,博得广大听众、读者青睐。

主播:王庆阳,网名:月亮泉。退休前曾任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卫生学校、华北煤炭医学院秦皇岛分院党委书记。个人专著《养正新论》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结集诗词文《岁月如歌》。热爱生活,欢用诗文记录身边的人和事。喜欢用朗诵,为多个平台主播,用声音倾情传递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