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格局:遇事不争论,遇难不回避,遇错不责人
作者:安娜贝苏
声音:吉立红
清代学者张潮曾把人生分为三重境界:第一种:从窗中看月;第二种:在庭院望月;第三种:站高台上玩月。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定他的胸襟和气度。
格局小的人,容易困于方寸之地,在琐碎中沉沦。格局大的人,从容豁达,遇事不争论,遇难不回避,遇错不责人。
遇事不争论
古时候有家茶行,掌柜修为颇深,是出了名的行尊。
一次,有位商人拿着一筐茶叶上门问询,店里伙计看后,立马答道:“其叶莹 薄,宛如银线,是上好白茶。”
不料,商人却不信,坚持认为自己的茶就是普通的散茶。
伙计急了,拿出店里的样品,非要说服对方,两人的争吵声越来越大,对方甚至开始诋毁起茶铺来。
这时,掌柜出来了,商人又拉住他一番理论。只见掌柜扫了一眼茶叶,淡淡说道:“您说得很对,这就是普通的散茶。”
对方终于心满意足,大笑而去。
伙计难以置信问掌柜:“您这不是颠倒黑白吗,明明是他不识货存心找事啊。”
掌柜解释道:“这人既然不懂,你自然无法说服他,看他怒气冲冲,再争论下去你们只会打起来,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想想确实如此。你绝不可能靠争论就能改变一个人,就像你不能让桃树结梨,也不能让梨树结桃。
不同层次的人,不与其争论;无关紧要的事,不必费心辩解。格局大的人,不在意眼前的输赢,也不将自己置身是非的漩涡。
老子曾说,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境界越高的人,越不爱逞口舌之快,也不在无谓的琐事上消耗自己。
而是默默经营自己,守住目标,朝着心中的圣地笃定前行。
遇难不回避
当生活的苦难劈头盖脸砸过来的时候, 你会以为世界末日都到了。但当你咬牙承受,暗自努力,狂风骤雨过后,天空也会重新放晴
长沙51岁的外卖“小哥”姚志刚火了。
生命前半段,他是风光的银行行长,后来一次创业失败,他赔上了全部家当,流落异地,靠送外卖营生。
一身黄制服、一辆小摩托、一个送餐箱成了他的新标配。
从天堂跌落泥地,背负着的巨大债务,他一度心如死灰。
换做普通人,可能就瘫坐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
但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一腔热情投入了新的工作。
一开始,因为不熟悉地形,他经常跑错路,后来每次送餐,他都会记下商圈的位置,在脑海中预演各种路线。
他还自制了一张取餐图,把附近的几百个商家都做好了标注。
入职的第一个月,姚志刚就送出1580单,成为名副其实的“单王”,第四个月,他成为了配送站的站长。
面对采访时,姚志刚笑着说,人生的下一个目标,他想升职当区域经理。
创业失败,陷入人生至暗时刻,再到峰回路转,生活出现新的生机……
回望这一路的经历,姚志刚坚定地说:“跌倒了不可怕,只要能爬起来就行了,人生不止一种定义,大不了重头再来。”
这个年过半百的男人,用他的智慧和坚韧,为生活打开了新的一片天地。
作家老杨的猫头鹰说:
“人生像是蹦极,从纵身一跃,再到自由落体,每一步都很难,都需要极大的勇气和耐心,但自始至终你都很确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是啊,生活特别仁慈的地方就在于,他会给懒惰逃避的人以借口,也永远会给自力更生的人以入口。
弱者抱怨,始终被困,强者自渡,终有出路。
遇错不责人
成功教育之父卡耐基先生,有次参加一个演讲会,谁知他取出演讲稿刚读了几行,台下便爆笑如雷。
原来是秘书装错了演讲稿。他强忍尴尬,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然后幽默地说:“演讲之前,我先跟大家开个玩笑,接下来正式开始。”
接下来,他凭借自身的储备侃侃而谈,化解了这次小危机。演讲结束后,卡耐基只是以轻松的口吻对秘书说起:
“我今天原本要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但读的却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材料,不过,你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
言语之间,没有责备。
有句话说,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德行深厚的人,往往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懂得在宽容中修炼自己。
有句古话说,“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宽容,是一种气度, 更是一种格局。
能容忍别人的过失,才能拓宽自己的心胸;装得下别人的过错,才能更好地聚拢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