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1606期)

《愿你在这里永居》
作者: 支援
主播: 赵晓霞
总编: 阳光波
副编: 夏天 
【导语】2022年8月1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77年前的这一天,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宣告失败,无条件投降。2022年8月16日是我省著名抗战老作家支援先生诞辰103周年的纪念日。
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本刊选编一篇支援先生于1988年发表于《牡丹江》杂志第一期纪念萧红的遗诗,特此来共同缅怀我们红色文化的先驱们!

愿你在这里永居
作者:支援
八七年六月,参观萧红故居。旧舍新装,清静宜人。忆及她一生漂泊,颠沛流离,思之感慨万千,不胜喟叹。寥吟数语,以抒缅怀之情。

时代呼唤着封建的叛逆,
一只矫鹰从呼兰河畔飞起。
从泥泞的大地到风雨的长空,
天上地下到处是生活的悲剧。

风沙狂舞于荆天棘地,
连连灾难驱赶你无处栖息。
而铁笔是你唯一的拐杖,
哈尔滨留下《跋涉》者出征的足迹。

青岛的海涛昼夜在你耳畔低语,
而你听到的却是家乡人民的哭泣。
《生死场》再现了抗日者的飒爽英姿,
懦弱的文坛对强者形象只有战栗。

人生的路尽管坎坷崎岖,
十里洋场却给你一丝转机。
鲁迅的巨手拂拭了珍珠上的泥土,
梁园豫菜馆留给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多彩的画笔描绘不尽你心中的忧郁,
异国风情拨动你乡思缕缕。
也许命运之神不让你安静著作,
不,是民族危难呼唤你不断的流徙。

被炸的淞江桥堵塞了大上海的呼吸,
混乱的沪汉轮船充满逃难者的哭泣。
导师长逝的巨大悲痛吞噬着你的心,
纷纭复杂的现实迫使你奔东走西。

武汉的楼廊也可使你蛰居,
山城的沉雾有如你重重的思绪。
导师的桩桩往事涌向笔端,
防空洞里你神牵魂绕呼兰河畔的老少男女。

狭小的九龙住处焕发你横溢的才气,
长篇巨著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任疾病和贫困折磨你孱弱的身躯,
你却默默实践着人生崇高的“给予”。

【注:支援先生女儿支雁、支鹰在黑龙江省图书馆创办的“萧红文学馆”内,向章海宁馆长、萧红研究专家,敬赠《白藤花——支援文集》和《纪念抗战作家支援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书籍】
香港沦陷催你流下最后一滴血泪,
冰冷的旧世界终难容纳一个发光散热的才女。
呼兰河呵,朝夕呼唤你“小荣华”的乳名,
你的灵魂怎能安居于陌生的银河基地。

而今这边陲小镇早已改天换地,
吞没人畜的陷泥塘也无踪无迹。
看,你出生的屋里竟是几净窗明,
但愿你安然的在这里永居。



著名抗战作家支援先生
(1919一2004)
支援,1919年生,满族,河北省滦平县人,生前为中国民主同盟成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是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市著名左翼作家和东北作家群重要成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参加过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习小组”的学习和写作。
1945年后历任《松江新报》及《哈尔滨日报》记者、编辑,哈尔滨市文联文学部部长、副秘书长,《哈尔滨文艺》主编,哈尔滨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专业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名誉理事,哈尔滨市作家协会顾问、市离休老干部协会理事,曾任多届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1995年8月,中国作协赠其“以笔为枪,投身抗战”抗战时期老作家铜质纪念牌。2003年,荣获首届哈尔滨市终身优秀艺术家光荣称号。著有各类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其中抗战类作品超过三分之一。短篇小说《白藤花》被誉为东北抗战文学经典。他是黑龙江省五名之一、哈尔滨市唯一一位被中国作家协会命名的抗战作家。2004年12月13日,因病于哈尔滨市逝世,终年85周岁。

1995年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斯战争胜利50周年,支援荣获中国作家协会授予的“以笔为枪-投身抗战”铜质纪念牌。


(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黑龙江省政府投资在齐齐哈尔建设了和平广场。在抗战胜利纪念墙上,镶嵌支援手握一支笔的立体手模,手模下附有碑文。支援先生手模碑文照)


烽火铸华章,经典永流芳。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文联、哈尔滨市作家协会为纪念抗战老作家支援先生,出版了《白藤花一一支援文集》上、下两册,共计175万字



赵晓霞 哈尔滨人,是一位退休医务工作者。现为中国都市文学社主播,喜欢用声音传递美好,传播正能量。爱好音乐和舞蹈,热心于环境保护宣传和抗联精神宣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