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之我见(四)55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家庭教育没有固定妙药良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中“穷变通久”的道理就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要因人施教,因地施教,因机施教。众所周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所以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灵魂高尚,成为社会良才!人类教育分为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知识教育促进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解决了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实现了国富民丰,让国家硬实力更加强大,知识教育构筑起物质文明大厦的最基础教育;而文化教育则促进道德建设与思想升华,解决了人类的灵魂信仰与精神归属问题。近十年来,国家提倡文化建设,并提出文化强国战略规划,家庭教育应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衔接。文化建设是为了让国家软实力更加强大,并由文化繁荣带动社会繁荣,由社会繁荣带动全体家庭繁荣稳定。百年来世界教育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知识教育一枝独秀,文化教育被逐渐边缘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将文化教育贯穿于家庭教育始终呢?因为当下大多数父母已将孩童教育推给了社会与学校,很难将家风、家德、家教等融入到文化教育之中,这是当前家长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记得我女儿在小学时代,有一次语文老师的寒假作业中有一篇作文,作文题目自拟,女儿的题目是《我的奶奶》,文章将我母亲乡村忙年的一幕一幕描述的栩栩活泼,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我并未任何的构思帮助,老师却给该文打了满分。对此我深感自疚,我这半生作文还从未得过满分,自此也激励我立志陪孩子学习与成长,否则祖父辈勤学苦读的家风在我这辈就变成空缺!这种意志力与行动力直到今天仍未松动。

知识就是力量,而文化却是方向!学习是终生的事情,教育也是终生的课题。知识教育让我们养家糊口,文化教育让我们灵魂高尚。当下世界教育已经背离正道,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严重失衡,有知识没文化的莘莘学子大有人在!所以教育的意义不是博学多识为自己谋得生存技能,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孩子生命自觉,提高文化修养的层级进而通过全民教育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也即将天下学子变成彬彬君子,从而促进社会和谐,所以社会教育当以文化教育为首,知识教育次之。中国近百年有许多教育方针是互相矛盾又经不起推敲的,例如“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知识就是力量”,“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孩子能力的培养源于文化修养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而非知识的无限储备。

知识让人聪明,文化让人智慧。“十年寒窗”乃是人生储备知识领悟文化的必然过程,也是孩子磨练心志风雨成长的过程,此时不苦何时苦!温室中的小苗若成就为参天大树必须将其置身于风霜雨雪的严酷环境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相信知识就是力量吗?知识再多也是一堆脑浆杂物,又是私欲的创造来源,如果没有文化智慧的引领,知识如何单独造福人类!只有将知识加以运用才能发挥知识的本然作用,而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来自于文化修养及其思想价值的判断。所以文化犹如根子能扎入灵魂深处,知识言尔不过枝枝叶叶,去糊口裏衣罢了。
中国传统教育,分为大学与小学教育,大学就是文化教育,小学就是知识教育。有人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人生是一场龟兔赛跑的马拉松比赛,意志、品质与奉献精神是决定孩子终生输赢的关键!难道我们仅仅关注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输在起跑线上吗?我们应当牵记人生绝对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起跑线上的速度绝对代表不了生命的长度、深度与力度!为什么很多人会被这些极其肤浅圖陋的教育概念蒙蔽双眼,而去误人误己误导子弟!
教学相长,教育本是伴随孩子一路文化成长的,其目的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与道德品行,培育孩子的爱心与正能量,培植孩子的正确价值观与是非判断力,而不是增加孩子的知识储备与赚钱能力!所以教育就是让孩子自己找到人生的“北斗星”,一生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所以德是人生的价值判断标准,“蒙以养正”则是教育之根本基础!我们学会陪孩子读书成长,不仅仅是承继诗书传世的家风,无意中却升华为人类文明的延续!最终让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平衡发展,交相辉映,龙凤呈祥。而家庭教育中,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是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中,孩子成长的环境决定着孩子的未来,甚至说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也是社会进步的储备力量。陶行知说,教育是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和人类。
家庭教育是学校及社会教育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家、校、社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空气,而对未成年的孩子教育来说,可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家庭是孩子出生的摇篮,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最早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立人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才有重要的影响。纵观历史,英雄的儿女背后往往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让我们耳熟能详。
《三字经》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人们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及品格养成至关重要。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环境有时候可以帮助造就一个人才,环境有时候也可以毁掉一个人才。“子不学,断机杼”,孟子的母亲发现孟子不好好读书,就剪断了自己正在织的布,让孟子从断机杼中领悟,做事或学习半途而废,就永远无法成功。人们总是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的环境,并在改变环境的过程中改变着自己。父母的榜样引导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家长率先垂范,立足于自身提升自己,耳濡目染,身教胜于言教。只有家长掌握并运用科学养育知识和技能,与孩子之间保持情绪轻松的自由的流动,共同营造的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是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家庭教育要科学引导且无为而治,努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集中精力沉迷于学习之中,家长尽量不要打扰他们,让孩子在一个温馨安静的环境里,全身心更好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家庭学习前的预备工作和准备工作,如笔本子、字典等学习工具一应俱全,等一切就绪马上开始学习。家长默默在一旁读书或从事自己的相关工作。学习之余也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家长与孩子一起在学习与劳动中培育创造力、意志力、耐力等各种能力,这样家长与孩子不仅有亲情陪伴同时同体共成长。
家长应学会情绪管理,父母情绪稳定,孩子更具幸福感以及安全感。曾经有一个绘本是《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内容是,一只小企鹅在面对妈妈发火时,吓得魂飞魄散。最后,即使妈妈找到了小企鹅,但孩子受过伤害的心灵早已无法弥补。尽量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因一时的表现不当或不符合父母意愿,就对孩子说出你就是个“不懂事、不礼貌、不爱学习、习惯不好”的孩子等,你只描述事实,不评判对错、好坏,不给孩子“扣不当帽子”、“ 贴负面标签”。当孩子和你提出较高的要求,家长无法满足时,要坦诚说明。孩子单纯,需要你直接说清楚,如果能满足就早点答应;如果不能满足,也无需给以负面评判。要多理解孩子的需求,直言不讳告诉孩子,无法满足时是父母现在做不到,日后能弥补,还是以后也做不到。如果孩子的需求不合理,那也要家长和孩子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协商。必要的时候家长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感知家长的喜怒哀乐,促使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流动起来,让亲子关系更和谐更融洽,也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作为家长要加强学习,终身学习。对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鼓励。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轻松的氛围环境,在教育上有原则和底线,才会让孩子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文化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长做到知行合一,言而有信,行而必果。生活中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履行承诺,言行一致。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不仅要他律,还要自律。常常进行灵魂拷问,如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不能在家里实行双标,不能用家长权威压制孩子,讲究民主有商有量。家庭氛围和谐,时时用爱滋养孩子身心,让爱的暖流充溢着整个家庭,更利于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家庭教育是对孩子的全面培养,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德是必须置于教育的首位的!德是什么?德是道之显示,道是什么?道是万物之本体及其运动规律,人只有遵循大道而行才能悟得大道本真,而大道的表现犹如天地般天真烂漫,而德就是依道而行的一切收获,所以德者得也,如果失去德之支撑,背道而驰则知识愈多愈给社会带来负作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科技专家人才,不是培养高层知识分子,不是更多培育人力资源,也不是知识性常识性填鸭喂养,而是在于百年“育”人!所以必须以文化修养、道德修养、品质修养为重中之重,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之根本!
“三木秉凤杯”第十七届征文公告
昼往夜来入阑珊,骚人墨客载文船。当仁莫让擂台上,何教金榜错华年。踏着文化自信的金鼓齐鸣,迎着文化复兴的阵阵春风,“三木秉凤杯”第十七届征文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 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一、征文种类: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七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2年6月15日起至 2022年12月15月截稿。奖项设置: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优秀奖100名:奖金20元。
主编:希望之梦(木易)欢迎您的投稿
[图片]
微信:yangrrong123邮箱:1628586637@qq.com


【三木秉凤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2月29日晚上2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