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相信开封的朋友一定去过“开封府”和“包公祠”这两个景点。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定也会去那两点景点游玩,因为那里展示了许多大宋文化,和包拯的生平事迹。以及景点内还会有许多有关演出大宋朝和包拯的节目。今天因为天气太热,我就在空间给大家导游一点景点内的小知识。大家会在包公祠内看到一块石碑上刻着篆书体的五个字“龙马负图处”,它是包拯的墨宝。景点的小导游从来没见过她(他)们向游客讲解,今天借此机会,向大家慢慢细说。

“龙马负图处”是什么意思?据西周文王巜周易:系辞》上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西汉经学家孔安国在解释《尚书。顾命》中说:“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其中,“伏羲”是上古时期炎黄的先祖,也称“天皇”或“天王”。“龙马”,传说是“天地”间的精灵,也有人认为它是河马丶犀牛一类大型水中动物。“河图”是“龙马”或“神龟”背部自然形成的图案。传说伏羲通过对图案认真观察和对自然界事物的认识,发现了日月星辰运转,季节气侯变化,草木兴衰等规律的“八卦”图。古代天文丶地支丶历法丶中医丶宗教等文化的“根”都源自“河图”。

1057年,刚刚上任开封知府的包拯为什么就写下“龙马负图处”墨宝呢?这应和当时大宋王朝的历史文化背景密不可分。1004年在大宋皇宫内建有以“龙图”之名设立的“龙图阁”,还将宋太宗御书丶御制文集丶典籍丶图画丶祥瑞之物等等文化物品收藏于龙图阁之内。1047年宋仁宗赵祯又设立“龙图阁学士”的荣誉虚衔,而包拯当时又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不管是“龙图阁”,还是“龙图阁直学士”,都应出自著名的华山道教学者陈抟所著《易龙图序》。

北宋初期,陈抟曾多次来到宋都东京开封。相传他受到过仓颉庙《仓颉造字碑》内涵的启迪,发现了“五行”等天地变化的内在规律。他提出的“河图”叫作“龙图易”。“龙图”包含在“河图”之中,是上古传说“龙马负图”和“神龟驮图”的简称。进而创造出“河图”丶“洛书”的外在图形,掌握“龙(河)图”变化学说,使上古时期流传的“河图”和“洛书”,真正变成了世人能看可读的“图十书九”的形式。

据说陈抟是举荐宋真宗当上皇帝的功臣。在宋太宗赵光义睌年时期,为立太子的事心急如焚。宋太宗崇尚道教,认为唯有道教大师陈抟最能预言人间祸福,特邀请陈抟来决断此事。宋太宗对陈抟说:“我正为立太子继承皇位人选一事烦恼不堪。三太子襄王元侃宽容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还望先生到襄王府一看”。陈抟领命而去,但刚到襄王府门前就回来了。宋太宗所派听人禀报,陈抟沒进王府就返回了。宋太宗问陈抟:“先生为何沒有进襄王府就回来了呢?”陈抟回答道:“老夫巳看过,襄王府门前来回奔走的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再见襄王呢!”此话一出,表明陈抟对襄王立为太子的充分认可,使犹豫中的宋太宗打定了主意,立襄王为继承人。襄王就是大宋王朝第三代皇帝宋真宗赵恒。

宋真宗即位后,为表彰陈抟举荐有功和发现“龙图”学说的功绩,于1004年以“龙图”之名在大宋皇宫内设立“龙图阁”。将父亲宋太宗御书丶御制文集丶典籍丶图画丶祥瑞之物等文化物品收藏于“龙图阁”之内。宋真宗得到“河图”后,还想得到“洛书”。不久就发起了人造“天书”祥瑞的活动,足见“河(图)洛(书)”文化对宋真宗的深远影响。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登基后,为了尊重先祖的圣意,1047年又特意设立“龙图阁学士”的荣誉虚衔,表示对有文化学者的尊崇。宋仁宗也深知包拯不但是为国尽忠的国家栋梁,而且知识渊博,是宏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典范。于1052年封包拯为龙图阁直学士,1057年任命包拯为开封府知府。
如今在开封市博物馆珍藏的《开封府题名记》碑上刻有183位知府名字和上任年月,包拯名下注有“嘉佑二年三月龙图阁直学士权知”14个小字,时间和“龙马负图处”落款相一致。这说明包拯上任开封府时,就挥笔写下了“龙马负图处”五个篆书字。包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当上京官,重任在肩,励志要励精图治,用龙马精神管理好东京城。

另外在前几年,我去北大清真寺参观时,(它在老河南大学西校门北边200米处,路东)在该清真寺进门过道门楼的山墙上,看到了镶嵌在墙上的包拯墨宝“龙马负图处”。包公祠的石碑只是复制品。

作者简介:
赵祥,男,现年76岁,原在开封市公安局工作。因是开封人,非常热爱故乡,所以网名叫开封迷。为了过好老年人的生活,发挥余热,为宣传开封出一把为,经过在市内扫街(即走街串巷采集有关资料),自己背熟后,再向各界朋友义务导游!
编辑:雨后初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