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 荆 庄 记
文/一愚
丁酉孟冬,羁榕城。偶有暇,觅祖脉,惠钦,洪良,国彬宗亲陪游永泰爱荆庄。
车过同安,抵近洋尾,一座群峰环峙、溪流廻绕闻名遐迩的闽南古寨便突兀在眼前。她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占地60多亩,360多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历经18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西南和东北角的两座巍峨铳楼和别具一格的方形寨墙。两座铳楼雄视庄寨内外四周,火力覆盖没有死角。铳楼和寨墙均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天然石墙,上层为板筑土墙。石墙米黄,土墙雪白,铳楼立面设有重檐,厚实坚固,古朴壮观。

庄寨内侧四周依寨墙建有厢房和马道,青色瓦面人字型屋顶,与黄白相间的寨墙相映生辉。东西两侧厢房,因南北地势渐次抬高,五重歇山屋顶,依次跌落,抢人眼球,与承德避暑山庄“梨花伴月”之景异曲同工。
正门楣宇,“爱荆庄”三个大字端庄猷劲。进到正厅,浸染苔藓的前厅天井和已经老旧的木榫结构大堂,似向游人叙说寨主当年的殷实与蕴含。

庄寨主体房屋为三进主轴对称建筑,座南朝北,依山而筑。第一进依南侧寨墙建设,大门开寨南寨墙中轴线上。第二进、第三进有东西正房相连,中间留有天井,又形成一座中间隆起的四合院建筑。有居住、生活和公共三种不同功能用房,东南侧环境清幽,私塾学堂设在这里。家祠位于中轴线的最高处,站在这里鸟瞰全寨:蓝天白云之下,整座庄寨回字型轮廓尽收眼底,主体建筑屋面舒缓,沟檐灵动,脊走龙蛇,瓦楞栉比,错落有致,俨然黛雕琼阁,墨菊丛绽,愰若进入到了一个青白辉映的童话世界。
“吾祖美祚公五十七岁起建新寨,将“拙荆”改“爱荆”,并命之为庄寨名,在夫权威盛的时代,不仅表明了他对爱妻的敬爱和崇拜,更透露出美祚嬷实际统领爱荆庄的信息。”陪游宗亲如是说。

实际上美祚嬷及由其代表的女绅文化,是这座古老庄寨的灵魂。爱荆庄文史资料记载:“爱荆”美祚嬷,出生儒士之家,从小熟读儒家经典,知书知礼知性。她聪慧能干且以慈善为本。初嫁鲍家便变卖嫁妆兴生财之业。当一只母猪因少下崽而面临宰杀时,她坚持善待而终得其利,为中兴鲍家赚得第一桶金。她重视教育,坚持开设远近闻名的媳妇斋。凡过门的媳妇都要从小在鲍家接受教育,男童上日课,女孩上夜学,美祚嬷亲自上女课。爱荆庄规定,凡进学入贡者重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成为本寨媳妇,夯实了鲍家世代兴盛的基础。她儒绅风雅,薰染了全庄甚至周边村寨。爱荆庄中轴、对称、规整的空间布局,方正、简明而又不失典雅的装饰风格,虽然是建造师所为,但明显打上了美祚嬷的儒绅烙印。邻居借钱,自己没钱也要借钱转借与人,突显了她的义。逢年过年给子孙派发节庆物资也坚持公平,突显了她的正。以至于邻近村寨邻里不和、利益纷争,都请美祚嬷调解或裁决,而非美祚公。有些因贫而起的纠纷,她还热心地予以钱粮资助。爱荆庄四世同堂,百人同庄。美祚嬷与美祚公举案齐眉,相濡以沫,双逾八十高寿而终。

爱荆庄北侧厢房为闺房。相传墙外山坡曾植有大片梨林。遥想当年,梨花盛开,皓月当空,万籁俱静,美祚嬷与众女眷在这里诵读诗书,是多么雅致。这才是真正的梨花伴月。
是夜,返居榕城客栈,夜不能寐。爱荆庄特别是美祚嬷的影像在脑海里挥之不去,还有永泰三洋鲍氏祠堂那口永不干涸的老井,渐而幻化成了闽浙一带海神庙的妈祖和海南岛的黄道婆。爱荆庄是鲍家的,又是历史的和民族的。虽然,随着岁月的流逝,沉淀这里的农耕社会家族聚落的生存记忆已经淡去,但她作为我国明清庄寨“天人合一”的建筑奇葩,作为孕育近代女权运动弥足珍贵的女绅文化载体,定然焕发青春。
丁酉年冬月于福州

【作者简介】
鲍厚成,笔名一愚。湖北仙桃人。长年从事文史研究工作。有若干诗歌散文,见诸文学期刊和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