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喜
杨子
小喜个头不高不低,身材不胖不瘦,长相不丑不俊,是放到茫茫人海里,永远也不被注意的那种人。有人开玩笑说,像他这样子的人最适合做地下工作者,可惜他生在了和平年代。小喜最大的特点是普通,如果硬要再给他加上几个形容词的话,那就是老实、木讷,不善言辞。上学时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就是中等偏下的成绩,更没有体育、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特长,因为不调皮,不捣蛋,所以老师也不用喊家长,几乎在所有人的不知不觉间,小喜长大了。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他跟着别人外出打工。这些年时兴同学聚会,但他们同学中极少有人能叫出他的名字,很多人干脆就想不起有这样一个人。
刚回家那几年,小喜的父母并不为他的婚姻大事发愁,心想儿子年龄还小,再说又踏实肯干不惹事儿,是一个标准的好孩子,还怕找不着对象?几年过后,眼看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小喜的父母急了,开始四处托亲戚找媒人,但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小喜的父母都是农民,把他们姊妹几个拉扯大已不容易,手里根本没有闲钱。小喜自己没车,更不可能在县城买房,在婚姻市场上是最缺乏竞争力的男人,他又不会甜言蜜语,见机行事,自己也领不来大闺女小媳妇儿,三耽误两耽误的,小喜就成了30多岁的光棍汉。父母虽然愁得白了头发,可也毫无办法,他们这才知道,世道已经变了,光靠老实是找不来媳妇的。带着遗憾和不甘,老两口相继去世,小喜成了一个大龄孤儿。
亲戚们看着他可怜,还是想方设法想给他找个伴儿。一次,大姑托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小媳妇儿。见过面之后,大姑不放心,第二天专门儿跑到他们老家问他:“喜,昨天那个女的咋样啊?”
“不咋样,我一个人还得管他两张嘴嘞。”一句话,气得大姑转身而去。
舅舅家的表弟认识人多,看到他们厂里有个做饭的外地女人,年龄相当,是个离婚茬,也没拖油瓶,就赶快把他们约到了一起。
过了几天,见没什么动静,表弟专门打电话问他:“喜哥,进展怎么样啊?”
“没啥进展,人家好像不愿意。”电话那头传来小喜无精打采的声音。
表弟又问道:“那天我走后,你们怎么吃的饭?”
“没吃饭,也不知道中不中,吃顿饭还得100多块钱呢。”不用问,婚事又泡了汤。
表弟长叹一声:这个喜哥真是个小气鬼。小喜长年累月在建筑工地上打工,出的是苦力,挣个钱确实不容易。
后来,亲戚们陆陆续续又给他介绍了几个,可没有一个女的看上他。没车没房没情趣没固定工作的老实蛋儿,哪个女人喜欢呀?
42岁那年,小喜被确诊为肺癌。医生让他住院。他噎了医生一句:“住院能把我救活?”医生心里恼火,但还是耐着性子说:“要不给你开点药?”他说:“若是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可以开!”医生实在忍不住,冲他摆了摆手:“你走吧,没见过这样的病人!”
亲戚们,舅舅,大姑,哥哥,也都劝他配合医生治疗。舅舅说:“你若没钱,我们几个给你凑点。”他说:“花那冤枉钱干吗?”
接下来,小喜该干嘛干嘛,该吃吃,该喝喝,该上工地上工地,丝毫看不出是个病人。
半年之后,小喜去世。丧事很简单,由他的哥哥一手操办,因为小喜是一个未婚男青年,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两个年幼的侄子干哭了几声之后,小喜就匆匆下了葬 。
办完丧事不久,村里收到省慈善总会寄给小喜的一张十六万八千五百元的捐款收据。
作者简介:
扬子,女,巩义人,曾在乡镇、教育岗位任职多年,业余爱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