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黑熊来了
雷洪波
“黑熊来了”!是孩提时常常听大人们哄吓小孩的一句口头语。
但那时候真有黑熊。
我老家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兰蓉乡水坪村,是湖南城步、新宁和广西资源两省三县的交界之地,背靠当地最高峰二宝顶,面向黔峰山,是半山腰的一个苗乡小寨。从屋后往南至广西资源县和湖南新宁县之间有一百多平方公里没有村落人家。三江口、冷水冲、横盘岭、饶晨坪、瓦罐窑、十里坪坦、大坪里这些地方人迹罕至,一片原始生态。多种动植物生息繁衍。从动物来讲经常见到的有羚羊、麂、獐、野猪、黄鼠狼、刺猬、白面狸、穿山甲等等。
但最引人眼光的是黑熊。黑熊,家乡人也叫狗熊、熊霸。其样子像条大黑狗,但比狗大多了,头部像狗头,身材呈圆形;手掌像人掌,脚板似人脚。最有特征的是它能站立起来,然后可以看到它胸前有一半月形的白圆圈。
黑熊栖息在那片土地的树林里大概是千古以来的事。原来人们对它是很敬畏的,因为别看它憨态可掬,如果人类与其相遇可能对它造成伤害时,它会不顾一切地对准你扑来,你躲避不及时就会被它的利爪抓住撕裂。因而当大人们说:“黑熊来了!”小孩立马就不哭不闹了,赶紧缩到大人们的衣角里藏起来,格外地听话了。

在我家乡发现的黑熊
黑熊原本与其他动物生活在那里安然无恙。但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们耕作不断“侵占”那片原生态的领地。用刀耕火种的原始手法种植了不少的苞谷、糁子、六谷、红薯、粟米等作物。这下好了,野猪、黑熊等野兽黑夜出没,也来分享人类的食物。被这些野兽光顾过的地方,农作物会被搞得一片狼藉,颗粒无收。这下可惹怒了人类。人们训养猎狗,制办火铳,组合成打猎队,小村寨大小二百余人,那时候大凡是成年男人都有火铳,都是猎人。人们在农作物地搭个棚子,夜晚燃起篝火,敲着竹梆,喊着号子吓唬野兽,防止它们过来糟蹋农作物。白天,人们背着铳带着猎狗循迹于野兽出没的林间山地,把它们赶出来,然后用铳打。这种围歼的办法还真有效,那些野猪、黑熊哪是人类的对手,赶出来一个打死一个。然后人们抬着野猪、黑熊等猎物兴高采烈地回到山寨,小孩们围着看热闹,妇人们帮着支锅烧水。猎人们一边刷毛剁肉一边“吹大山“,谈论怎样怎样打野兽的事。待到把肉烹熟,猎人组织里的一位长老就将野兽的头、脚摆在神位上祭祀山神,此仪式完毕后大家围在一起吃肉喝酒,山寨的这个夜晚一派热腾。
我那时十多岁,也经常牵着猎狗跟着大人们进山搜山赶兽打猎。记忆里有很多次都打了黑熊抬回来,有时还一次抬回来两只。那些黑熊有大有小,大的二三百斤,小的也有几十斤。当然黑熊是一种猛兽动物,人类伤害它,它也会伤害人类。有一次我们的人在山坡的下方向黑熊开铳,但没有伤到黑熊的致命要害,黑熊向开铳人直扑而来,将人的头部、腰部、手部抓伤,人差点丧了性命。在大伙的围打下才将黑熊打死救出了人。在我们的山寨小村里,我见到的有几个人因围打黑熊而被黑熊咬伤抓伤。记得在我十六岁时也背了铳跟着打猎队进山。有一次还真碰着黑熊对着我走来。我慌乱中抬铳瞄准,扳动火机,铳响后没打着黑熊,可黑熊受了惊吓对着我扑来。幸好我身边有一块较大的岩石,我便躲到岩石下,只见黑熊从我头顶呼啸着蹦过。我那时真是感到黑熊来了!因为是下坡,黑熊跳过岩石后没扑到人就往下滚去了……
后来我离开家乡在外工作,这样打猎的事成为了过往。
随着原生态的破坏,以及人们不断地围打,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黑熊成为濒危物种,人们很少见到黑熊了。我总想起山林里原来经常出来扮苞谷的黑熊。每次回到老家向父老乡亲们打听,见到黑熊没有?他们基本上是说没见到黑熊了。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有点哀叹!随着国家对生态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加快,退耕还林,小水电退出,矿山退出,那里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绿水青山还原了原来的原始状态,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人们也有了法律高度上的认识。随后,城步县建立了国家公园试点,那片熊出没的地方成为了核心保护区,黑熊又有了可供繁衍的栖息地。最近一次我回到家乡询问见到黑熊没有?有人告诉我,已见到了黑熊的踪迹。
我梦萦着黑熊,真想“黑熊来了”!
影像说明:位于我家乡的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由山上摄像头拍摄到的资料--国家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黑熊在觅食。
作者简介:

雷洪波,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多有摄影作品在国家级、省级摄影赛获奖。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