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年
阔别28年之后又见到了香港《大公报》原总经理尹任先老先生,这次不是在他的故乡淮安,而是在他工作、生活了70年的香港。1983年在淮阴曾第二次见过尹老。
2011年4月18日晚7时许,我和尹老的侄子尹文杰从下榻的温思劳街宾馆打的花了95元港币(合人民币80.20元)到达尹老先生的居住处——香港中环坚道xxx号。是他的已退休的女儿在路边接到了我们,把我们带到尹老《大公报》公寓,电梯升到8楼,刚一敲门,尹老随即开门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尹老异常高兴,精神抖擞地招呼我们坐下,看不出已是95岁高龄。但和1983年在淮阴东长街见到时,确有变化。耳朵听力下降,戴有助听器,难怪他说话声音较高,他是怕别人听不清;再有,他柱了拐杖,一个多月前在室内不慎跌一跤,腿部骨折,住过医院治疗。未变的是,仍然挚着地情系祖国,关爱家乡,鼓励晚辈。
在见面的近一个小时内,尹老话语不断,思维清晰、活跃。他深情地说,从报纸上(在客厅茶几上就放有《大公报》,他仍每天在看报)、电视上看到国内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祖国日益强大,感到十分高兴和骄傲,更为淮安突飞猛进地发展而振奋,因为淮安是我的家乡。转而感叹道,我老了,不能为社会服务尽力了。接着就是无限感慨自责说,我一辈子碌碌无为,未做出成绩,未对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紧接着联系到在坐的尹文杰和我,深情地说道,你们一定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任何时候都不要满足现状,要为民众服务一辈子。尹老记忆犹新而又惋惜地回忆说,1990年最后一次回淮安,距现在已有20余年,按现在身体状况,怕是再也去不了故乡。
听了尹老先生一席肺腑之言,我既更加觉得他品质、魅力无比的高尚,同时自己更加汗颜,在尹老面前显得那么渺小。联系到尹老过去的一生,他是位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爱国者、实干家、老知识分子。
尹老从1936年起,尽毕生心血,全心倾注在《大公报》事业上长达70年,他一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谦和友善,乐于助人。由于在香港报界声望很高,1965年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亲切接见了他,后来数次应邀参加国庆观礼。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他应首任特首董建华先生的邀请,参加香港特区成立庆祝酒会。1993年退休后,报社仰仗其极高的威望和敬业精神,聘其为顾问,按时坐班,这一坐就是十几年。尹先生热爱祖国,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他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积极宣传家乡,也更爱家乡人。他不仅严于律己,对他在淮亲属也严格要求,鼓励上进。
我们在尹老先生谈话的间隙,取出2011年4月10日刊载有笔者拙文〖情系祖国 关爱家乡――记香港《大公报》原总经理尹任先先生〗的《淮海晚报》递给他,尹老先生粗略看了下大标题后,谦逊地说,谢谢你的关注,这是我应该做的,我做的并不好。尹老对报纸上表扬他的文章,显得并不十分热情,这和他的一贯低调精神是一致的。
在他的女儿为我们拍照时,我看到他内衣领口处有一破洞,可见他虽身处国际繁华都市,艰苦朴素本质不变。
再见了,尊敬的尹老先生,祝您健康长寿!
(追记:尹任先老先生于2012年10月17日在香港东华医院病逝,享年95岁)
何永年 文/图
(2011年5月22日刊载于《淮海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