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谢离江,笔名晓江。现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中心传媒分析师。曾当过工人、民警,84年10月至89年10月在省丝绸公司任保卫干部和正科级宣传干事,85年至89年曾被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四川日报特约记者,是中国新闻学院首届毕业生,写有大量新华社内参、通讯、消息等,分别刊载于新华社、《瞭望》杂志、《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83年在《成都日报》副刋发表了第一首诗《路灯》。89年10月由省丝绸公司正科级干部调入四川日报经济部任工业编辑、记者,分管全省工业报道。90年代初主编四川日报股评,开全国党报先河,曾主编《西部新闻》,曾任四川日报驻巴中和眉山记者站站长,后任四川日报记者部机动记者,做过报纸发行和研究,曾参与《新闻界》改版等。现任:四川老作家书画院副秘书长兼组织联络部部长,四川乡村文化书画院副院长,《四川乡村振兴》周刋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秋思(外二首)
作者|晓江 - 谢离江(中国四川)
当第一次在北京看到满山枫叶
32年前在香山
南方少见的美景饱了眼福:
红叶尽染秋色落叶预报天渐冷
犹在暮霞中刻画出沧桑年华的悲催
想不出何来:秋水共长天一色
孤骛与落霞齐飞的心境
那时正理想满满欲做名记者
清晨冷秋听着《秋来秋去》小提琴声
一种莫名的激动把我带回京城
暖暖的根本不知秋天的冷霜也寒心
消失的是岁月华年与不实际的梦想
留有坚挺的身体与童心
何必在老了时去怨恨或计较得失
叶落是自然法则不是风吹的结果
更不是秋的肆意无情
消失的让它远去
拥有的让它永留
记住该记住的忘了不应该的
用快活拥抱当下的诗情画意
用春的魅力盘活冰封的酷心
即使有许多情思或杂念都别多想了
(2018年9月11日8时24分川报谢离江听《秋来秋去》读“站在秋的路口”文有感即兴作。)

注:80年代中期,节假日外出旅游还是一种奢侈,只有春节有三天假,当时只从报刋杂志读到知北京香山与西山的红叶灿烂(当然更早是在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从电视上看到北京香山的红叶美景)却未亲临,其它地的红叶景观就不知了,直到86年9月到北京上学,国庆节前的一个星期天专门去了香山领略了红叶的壮美,却未留下记忆诗。2005年6月到巴中驻站,十月上南江光雾山才更知红叶的美丽与奇景。
2019年9月12日9时留笔。

2.落叶的呼唤
中秋时节的风一天一个寒意
再看到不断飘零的落叶
更感觉寒冬地临近
这时最舒坦的是:
淡淡云下的火红枫叶上下一片血色
印证了岁月沧桑与展露过的万种风姿
尽管年华留下许多遗憾与无奈
却在云山林水中留下幅幅美的秋景
总令人伴随心境在故往现实未来里
在回忆悔恨憧憬中不断遐想
成岭成峰或远近高低各不同
都怀抱一个目标:怎样活好当下善待余生
中秋的团圆是种种思念
更是太多寄托的呼唤
呼唤公平正义与无私奉献
呼唤平等和谐与务实强国
呼唤和平友好与合作共赢
呼唤人性归真与树立信仰
莫以物喜莫以景忧莫以己悲
敢为天下同富努力奋斗呐喊
(2018年9月15日6时33分川报谢离江听班德瑞小提琴《秋天落叶》和读“天凉,好个秋”文有感即兴作。)

3. 秋天玫瑰的遐想
——听钢琴《秋天的玫瑰》曲有感
立秋的第一晚听到这首优美钢琴曲
瞬间记忆与憧憬缠绕在一起遐想着:
罗马神话留下的浪漫与承诺成了经典
英国红白战争的故事赢得国花与兴盛
不同颜色的七姊妹述说世界爱情故事
朵数的不断累积表示不同态度的情感
俄国的《百万玫瑰》不如《九十九朵玫瑰》风靡世界
都用花倾诉着心中的想望与寄托
中式情人节时鲜花遍递唯玫瑰最显浪漫
玫瑰真能收获爱情那是传说
半年的生长开花期也就月余
那些美好象征都是想像中的愿景
庚子本是多事之秋更有中美冷战升级
假如再以红白论战中华不会重蹈覆辙
有14亿人坚挺还有核武器精准打击
北斗运营何虚锁不定妄为的鬼影
美国新冠病亡数不断增长
挑起事端转移矛盾意在多捞钱
特朗普一上台就到处喊打欲战
结果未战赚了数万亿美元依然故伎重演
记住:“落后要挨打"
思维与发展观落后仍然要挨打
这就是我在抒情乐曲里的领悟与遐想
(2020年8月7日23:59分川报谢离江听黄冬兄微信此曲有感即兴作)


本期荐稿:邓瑛(德国)
本期总编:静好(英国)

注:本期配图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