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舅,您一路走好!

早上起来有点心神不宁,原本准备8时离开西安到外地避暑,直到9时才开车离开。车开了不到100公里,电话铃声响起。从我有了手机开始,不管是不是存储过的电话,反正来电话就要接,害怕把单位事情耽误了。现在离开军营,进了干休所,放下工作担子,这个习惯没有改变。车载电话系统接起来方便,打电话来的人没有闲话,直呼我的名字之后,“你二舅走了,星期六安葬”。真正是有事,有大事。
车辆行驶中看到前面不远处就是服务区,停下来思考再三,定下返回决心。放弃去太白避暑,回老家去参加舅父安葬仪式,以使母亲对我们教育落实到我们行动之中。

二舅与我家没有血缘关系,但在我们心中一直与亲舅舅一样亲。
二舅是我前妈的堂弟,而我的前妈与父亲生活也就一年多时间,1946年病故,没有留下一男半女。她这个堂弟就是这年刚刚出生,他们姐弟并未来得及相见。我的母亲是父亲后来续弦之妻,是我们兄弟姐妹6个亲生母亲。二舅今年77岁了,比我哥哥大3岁,但我哥在舅面前从来都是充满敬重之意。据二舅妈说,二舅就是与我前一阵通完话之后,躺倒再不会说话了。想想真正让我内心对老人充满敬意,真正是往事历历,涌上心头。
从我们记事起,每年重大节日,如拜年等等,我们都要去母亲娘家两个地方。一处是母亲娘家丰洛村,这是姓王的外爷舅舅家,这一大家人,尽管母亲两个亲哥哥一个病故在山西,一个参军后转业到甘南,但母亲的堂兄们对我们也是关心有加。另外一处就是永内三队的张姓舅家,这也是母亲年年必须亲自走动的娘家,尽管她到这里只是个续角女儿。我们能够看出来,在母亲心中,这两个地方她一样看重。而永内的大外爷是前妈的亲生父亲,我们见到的大外婆也是后来续弦到大外爷家,与前妈没有血缘关系,与我的母亲当然更没有关系了。但在我母亲的言语与行动中,对大外婆与三外婆一样尊重,一样的孝敬。三外婆比我母亲年长5岁,但母亲终生把三外婆称三娘,一直行女儿对长辈的礼数。母亲病故的早,只活了68岁,但她67岁时拖着癌症的身体,晚上让我们用手扶拖拉机把她拉上,亲自去给她三娘拜年,亲自叩头,让我们看到什么叫真感情,什么叫真尊重,什么是比血缘更重要的东西。母亲临终前要求我们,她死后安葬一定放在父亲坟的下首,把上首位置留给我们前妈。如果立碑一定要把前妈简历刻上去,实事求是,不能让别人看笑话。母亲的话我们记住了,也照办了,母亲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满意高兴。

爱人特别崇敬三外婆的人格。
三外婆对我母亲一直比较关心,尽管两家相距快十里地,尽管老人家是小脚,但年年都要来我们家几次,看望她这并无血缘关系的侄女。按照我们当地风俗,送来元宵节的灯笼,送来过节的花馍,送来她亲自做成的鞋垫,也送来三外爷亲手缚成的扫帚。有时来带上他们地里产出的菜蔬,也有时带来一些少见的瓜果,让我们从小记住了三外婆对我们关心与照顾。母亲病了,三外婆几次来看望,有时是后辈们骑车子送来,有时则是她一步步走来,反正我们家有事老人家一定到场。
爱人告诉我,她与我订婚之后,有一年她也是到家中看看,正好三外婆带着她孙子,我的表弟张军来我家中送花花馍,既有张军给姑姑拜年意思,也有她老人家提前送来元宵节关怀行动。我母亲看到三娘来了,特别高兴,二人有说有笑,真正是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家常,亲热的不得了。后来我母亲从衣服口袋给娘家侄子掏压岁钱,表示她祝贺与美好期望。母亲掏出来一张十元的票子,准备递给侄子,这时三外婆看见了,马上制止自己孙子不能要。三外婆说,张军你不能要。你大姑眼睛不好,没看清楚。三外婆知道我母亲高度近视,实际度数是2600度,但一生没钱配眼镜。农村人并不清楚具体度数。平时完全靠手摸感觉与人交道钱的事,这一定是没有感觉清楚。因为当时我们这里给小孩大多是一、两毛钱,最多的也就是五毛,极其个别的才给一块钱。我的爱人当时是我的对象,目睹了这整个过程,从心底里钦佩三外婆这一举动。后来爱人随我到了外地,只要回到老家,就要去看看这年迈的三外婆。三外婆也一定会亲自动手做一餐饭给我爱人吃,不管是冬天寒冷,也不怕夏季炎热,反正你不吃饭是不能离开她家,直到三外婆90岁时,也是亲自在院子水龙头上放水,用桶提进来做饭。老人94岁那年正在外面与人说话,听说我们来看望她,马上小跑着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既感动,又为她安全操心。她如同我们年轻时,两个外婆比着看谁先做好饭,看谁让我们先吃上饭,看在东边窑洞大外爷家吃得多,还是到西边三外爷家吃得多。95岁那年我们去她家中看望老人家,仍然拿出来她为我亲手绣成的鞋垫,这一针一线,真正是费尽自己的心血,把对我这外孙的关心与关怀,对我们后辈的期望全部融入到这针与线之中。

嫂子说二舅对人的关心是具体真诚的。
我们兄弟们到二舅家吊唁后回到家中,病中的嫂子对我们讲了二舅对我们一家人关心的具体情况,也是感动万分。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大多数在农村,大人与小孩加起来也是几十口人,得病需要治疗的多,住院需要协调的多,家中一时拿不出钱得先安排床位的多,有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马上处置的多。我们家第一选择就是找二舅,请他帮忙。二舅也习以为常,感觉到他姐家事,他外甥外甥女的事,他帮助是理所应当一样。
我的儿子病了,当时没有随军的家属一个人在县城里工作,早晚都是抱着小孩去找二舅,要不亲自诊疗,要不请人诊断,要不具体组织检验,反正把小孩病得治好他才放心。

姐姐家儿子不慎被烫伤,三四岁的小孩痛疼难忍,彻夜不眠,痛哭不止。是二舅一针针把烫伤的泡挑开,把抗菌药一点点酒进去,让小家伙尽快从痛疼中走了出来。
嫂子带着她的二儿子到县里找二舅看病,一直到晚上仍在输液,而外边大雨如注。二舅提出来,让嫂子与妗子一起住他们家,他自己冒雨出去找地方。当时嫂子坚决不同意这样办,二舅又找来一位护士,冒着夜雨步行二里地,把嫂子送到她亲戚家,看到有人接大人与小孩进了大门,他才放心的走了。

二舅对我的关心持续了半个世纪。
1963年大致是阳历7月,我的亲舅舅由他抗日所在地山西迁坟回到故乡,因为安葬那天突然天下暴雨,我被淋了之后诊断为着寒,多日连续高烧不退。后来家人把我送到当时最近约5里地柏社村,这里有公社的诊疗所,对我进行治疗。
二舅是由上中学转到这里学习卫生员,由他每天步行往返于我的亲戚家与诊疗所,三次打针与输液,持续了快一个月时间,让我恢复到可以去学校上一年级了。当时6岁的我记住二舅是给我看病最为用心的人。

二舅由卫生员到医生,文化革命期间回到村里担任赤脚医生,与他的堂兄,我的大舅一起担负着本村以及周围近三 千人的医疗任务。文化革命结束后,他又到了公社卫生所、县医院工作,担任了公社卫生院院长,城关镇医院院长,县防疫站站长,直到退休为止。但他对我的教育一 直在持续,不论是我去看望他,或者偶然给他写一封信,或者与他见面,他一直教育我努力工作,把事情干好,这是自己的本钱。既有他这祖籍山东曹县人的实在与真诚,也有着几个外爷逃荒要饭到了陕西,由延安甘泉给人打工,最后流落到我们澄城县以后定居,这家庭对他教育与传承。做实在人,做个努力奋斗者。尤其是他小脑萎缩快十年时间,与我交流一直没有断过。我休息了有时间,与爱人过一阵就去看看二舅。送点村中樱桃,送点其他过节的吃食,与他进行交流。也陪同他到有关专家门诊请会诊与治疗。我成了高级干部之后,既是他的高兴与骄傲,也是他提醒与关心的对象,这一点我十分清楚。在生活上,二舅也特别关心我,让人感觉到满满的真情流露。快退休那年。我大年二十九回到家中,去看望了二舅,因为有其他安排,不能陪同他一起吃饭,他执意要安排我吃一餐正宗“澄城水盆”羊肉,我告诉他正月初二早上我离开老家,没有地方开门。不知他想了什么办法,求了什么人情,让县城“老同家羊肉馆”初二专门为我们去营业。当早上6点来钟,天还不大亮,我们到了羊肉馆门口,看到快70岁的二舅与二妗子站在雪地之中,等待我这个外甥与媳妇和小孩时,我的眼中充满了感激的泪水。这个早餐,不只满足了味觉,更重要的是体会了二舅与二妗子对我这个外甥一家三口的真诚关心与关怀。

这几十年一件件,一桩桩,二舅对我们全家人的关心与关怀,真正是没齿难忘,让人感动。
正如他当初教育我们的话一样,血缘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感情才是最为珍贵的存在。
二舅13日就要入土为安,祁愿老人家在无病无痛天国如意,也期盼老人家在天之灵保佑我们这些有与没有血缘的外甥们。
二舅你安息吧!


《作者简介》
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国外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经基层部队带兵训练,后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至退休。少将军衔。长于战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文字新手。

2022年8月11日于故乡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