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刘爱英
【老师简历】
黄俊明,出生于1942年,江西作家协会会员。1978年起在报刊发表作品。已出版科幻长篇小说《劫难》《黄俊明短小说集》《诗书画精品集》《书画作品集》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科幻小品等100余万字。是南康有名的才子。
几年前,我在区图书馆参加了一期文学知识培训班。这是我的文学启蒙课。主讲老师是南康著名作家黄俊明老师。黄俊明老师一米七八的个子,偏瘦,身材挺拔,头戴鸭舌帽,衣服干干净净,说话吐字清楚,语调平和,典型的中国文人形象。
讲座开始,黄俊明老师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开始讲课。老师先给我们讲授文章的种类。
他说:文章分两大类:文学与非文学。 文学包括散文、随笔、诗歌、小说、戏曲等。非文学包括评论、公文、新闻等。文学又分两大类:虚构和非虚构。虚构为小说、故事、报告文学、戏曲等。非虚构为散文、随笔等。杂文属于评论的一个分支,内容以议论为主。
接着,黄老师给我们讲授文章的写作方法。
他娓娓而谈,告诉我们文章主要有以下几大类:以理入情类。先讲道理。再举事例。讲故事,包括评论、议论文章以及工作总结等。
以情入理类。先讲故事。讲事例。再得出结论配之以议论评论。这种文体可读性强,读者最容易接受。
故事类。只讲故事不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并得出结论,《民间故事》用的就是这种写作方式。
另有一种文体,针对某件事展开评论,文章里没有任何故事情节只是说理。这种文章特点是针对性强。力度大,但文学性可读性差些。

针对学员们大多来自机关单位。习惯公文体写作,对随笔、散文了解不深,老师还特地给大家深入浅出的讲解公文体、随笔散文体的区别与写作方法。他说:
散文(包括随笔性散文)的结构和公文的结构是有区别的。
公文是先总后分。先表明立场和观点,尔后再举例。散文是先分后总。先写举例,再进行总结(立场和观点)。
有的散文看不到立场和观点。立场和观点隐在文章里。如当代文学泰斗茅盾先生的《风景谈》、著名文学家碧野先生的《天山景物记》等。小说与散文随笔既相同也相异。散文是形散神不散,小说是形神都不散。文章结构方面:散文是事实+修饰。小说是虚构(非事实)+修饰。
方法方面, 散文内容分固定和不固定两部份。她的基本事实是固定的不能虚构,否则成小说了。修饰不固定可以变化,有变化才有情趣。小说主体内容与修饰为不确定,即可以根据需要来变化。
讲座最后,老师遗憾的说道:不少人把散文当作小说来写,内容情节都是虚构甚至是胡乱编造的。这类文章已经不是散文了。充其量是“虚假散文”或“小说体散文”。
他说:还有一种情况是“公文体散文”。这类文章内容是真实的,但表现手法却是公文手法。这也是错误的。
他指出:“小说体散文”、“公文体散文”目前有泛滥的苗头,究其原因是许多作家文学理论短缺,有的还是严重短缺,甚至一窍不通。
老师希望我们能够避免这些毛病。
一上午,这位快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毫无保留地传授他几十年的写作心得,令我茅塞顿开,从此,我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