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味 之 老张的“债务”
文/赵小强
朗诵/有梦就有远方
我眼中的张老活得是沉重的:60多岁的老人,肩负着沉沉的外债,还要赡养耄耋之年的双亲,那种负累是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
老张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沧桑,相反地,他平和中流露出如火的激情。对村里和学校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能够拿出很新颖的方案,想法出其不意,而且能亲临现场指挥,为他所在的单位捧回了好多的荣誉。年过花甲,他到离家很近的民办学校应聘,为的是能够照顾家中双老。对于教育教学,老张懂得培训教学骨干,对工作扎实认真,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然而他手下的教职员工却是“让我欢喜让我忧”。
要发薪资了,老张这个时候就会一个个地去“借钱”——少则 500,多则1000,老师们多是年轻的女孩,对老领导的低头“求助”不可能置之不理,自然而然地把钱给了张老。当然,如果碰巧家里有事,也就有不把钱借给他的理由。张老也能谅解。日子久了,张老好像把以前借钱的事遗忘了,到下个月发薪资之时,又开始“重复昨天的故事”。”
老师们私底下说老张心思很重,在进修学校当主任的时候,没有少收“好处费”,闹得很多人都对他有意见。
张老育有两儿一女。大儿聪明过人,踏实勤奋,留在省城某机关单位上班,这是老张最为自豪的“家族新闻”。
小女儿做事看人很有眼光,嫁在附近的村里,和丈夫一起打拼,在县城繁华路段建起了商务办公楼,这也是张老欣慰的“作品”。
唯独二儿子,长得五大三粗白白胖胖,只是做事毫无主见,逢事犹豫不决,没给家里少惹祸事。张老夫妇疼爱小儿。见小儿进入驾校学习,又贷款买了崭新的带挂汽车,老人们终于可以透口气了。谁料小儿刚出车不久,就出了车祸——撞伤了一家三口……经过多方协商,赔五十万私了吧!小儿的妻子难以承受未来的苦日子,扔下嗷嗷待哺的孩子,离婚另嫁了。

大儿子和女儿生活刚起步,张老也没有去要求他们做什么。他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小儿子来共同分担巨额的债务。当然,大儿子和女儿也不可能坐视不理的。张老的倔强脾气,做儿女的不好违拗,只有私底下帮衬着。
老张没有放弃对教育教学的研究,特别是小学数学,他在市里算是“行家里手”。民办的俊杰学校在市内刚建成不久,他就加入了小学部主任的行列,加上离家较近,方便照顾年迈的父母,工资也很可观,每月还有不少的退休工资,用不了几年,债务就会慢慢还上的。可居家过日子,总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好多突发“状况”,都打破了老人的预期目标。
很多教师理解老张的难处,对他借走的工资上不予计较;可对有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来说,免不了风言风语。老张一副置若罔闻的样子。
说起来,老张对年轻教师的成长,不是一般的操心。有位来自忻州的年轻男孩,毕业于中文系,很有才华,老张惜才爱才的心理显露无疑,他们共同合作,为学校创建了“三快一外”的教育品牌,扶持男孩坐上了办公室主任的位子。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男孩家离学校路途遥远,和本市的姑娘恋爱之后,老张还亲自为男孩张罗婚事。他召集全校教师组建乐队,敲锣打鼓,为男孩举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

一边是借钱还债的艰难,一边是扶持新人的热心,老张活得真够矛盾的。后来听说,老张的大儿子不幸病故,女儿却在房地产上做得水起风生,忻州男孩每逢节假日都去老张家探望......


【作者简介】赵小强,曾用名盛强、为爱而歌。山西绛县人,供职于太原富士康,负责厂部文宣工作。九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打工仔》收录于当代诗歌博物馆,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诗作五百余(篇)首。

谭景霞:笔名,有梦就有远方。从小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早年曾在当地报纸发表作品,现多部作品在各平台诵读,在夕阳里,将用文字和声音礼赞祖国的繁荣,夕阳的美好。爱好摄影,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