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小知识——中元节】文字整理/朗诵/牛丽君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小知识——中元节】文字整理/朗诵/牛丽君
精华
热点
22-08-11 12:21
38171
阅读
关注
中国传统节日系列小知识——中元节
文字整理:牛丽君
中元节,也称鬼节、七月半、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既是道教的中元节,又是民间的鬼节,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它体现了道文化、佛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元节,源于早期“七月半”农作物丰收时的秋尝祭祖,古时候,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租节。而被称为“中元节”,是来源于东汉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一月十五是上元、七月十五是中元、十月十五是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佛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盂兰是“倒悬”之意,形容苦厄之状。佛教认为此器具可解救已逝去的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唐代的统治者推崇道教,所以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日的名称,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关于中元节,在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那就是目连救母。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非常富裕,但却吝啬贪婪,儿子目连却非常有道心并且很孝顺。其母亲总是趁儿子外出时,天天宰杀牲畜,胡吃嗨喝,更从不修善。死后就进了饿鬼道。目连为救母出家修行,成道之后,以神力运饭给母亲吃,但食物进嘴就化成火炭。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就向佛祖祈求。佛祖让目连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的力量,让他母亲吃饱。目连就依照佛祖的嘱托,于是就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的母亲吃饱后就转入人世,生变成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佛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这样一个佛教故事能从西晋一直流传到现在,而且是口口相传,关键在于故事劝人向善,劝子行孝。
由此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宗教的角度,勤勉互爱。
中元节有很多习俗,主要有祭祖:民间相信此时盛夏已过,天气转凉,气温适宜,祖先会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吃鸭子:辟邪压鬼神;放河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还有做茄饼:民间认为,茄饼可以成为已故祖先前往盂兰盆会的干粮;还有祈求丰收: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摆上供品,祷求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得越多越好,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现在这些习俗已经简化,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除了传统习俗,中元节也有属于这个节日的美食:花馍、蒸面羊、扁食、饺饼等等都是中元节的特定食物。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元节有着自己的特殊含义。就其文化内涵而言,它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则是一种信仰,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这一传统体现了古人慎终追远的思想,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基于这种思想和对先人的感情与责任使然,中元节将会不断得到延续和传承。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273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