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 想 随 笔
文/薛海
浪泯长河一瞬间,生死白驹尘埃散;
云天江水亘古流,唯有时光落日畔。
1
生命是宇宙中的奇迹,它产生于无数的偶然。地球出现在无限的宇宙,而且具有了适合生命产生的所有条件,每个智慧的生命又恰恰在亚当与夏娃的性爱组合中诞生,这种偶然又转换成生命产生的必然。当你惊叹这种奇迹,感悟这种宇宙的神秘之时,你就会敬畏生命。然而,自然又对生命的时间具有规定性,于是死亡就成为人的宿命,死亡是个体对类的存在和延续的一种有意义的牺牲。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你的父母来到世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偶然;在芸芸众生中他们相遇,这又是一个偶然;当你父亲六千多万个精子进入到你母亲体内,通过宫颈、子宫,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受精,而六千多万个精子中只有一个可以与卵子结合,你便是这种结合的结晶体。如果当初你母亲的卵子选择的是你父亲六千万个精子中的另一个(这种可能非常大),那现在的你就不会是你,而就是另外的你(他),现在的你的诞生纯属偶然。但是人来到世上,带有一种超越自我生命的不朽神性的东西,谁也阻挡不了这种生命的到来,这就成为了必然性。因而,你、我、他的出世也就是这无法抗拒的必然。
2
生命有没有意义?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从宏观的视角来看,生命的存在是绝对有意义的。大海中每一滴海水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大海是由每一滴海水汇集而成,如果没有无数滴海水的汇聚,大海也就消失了。所以,每一滴海水的存在意义就是与其他无数滴海水聚集在一起,形成大海。当一个生命来到世间,他就成为了人类这条大河中的一滴河水,与其他生命一起,承继着人类的繁衍与发展,这就是有限的个体生命与人类无限的整体生命之间的统一,个体生命也就有了意义。如果把生命放在宇宙中来看,他就像一粒尘埃,但他犹如一滴海水一样,对于宇宙来说他仍然具有存在的意义。从微观的视角来看,生命的存在依然具有它的意义。首先,我们每个人来到世上,我们的生命天然地带来了美与爱,自然与生命的和谐创造出美,生命外在的优雅与内在的深刻让我们总是处于“诗意地栖居”。爱让生命具有了活力与激情,它不仅包括了我们对他人的爱,也蕴藉了同类对我们的爱。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生命并不完全属于自己,为家人活着,为朋友活着,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这便是我们生命所应付的责任,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父母爱人、兄弟姊妹、亲戚朋友,他们的爱,以及我们对自然对人类的爱,让我们的生命具有了存在的意义。进一步分析生命(人生)的意义,我们就要把人群分类研究。一个具有事业的人,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挽救过无数生命的医生,毫无疑问,他们的生命充满着人生的意义。富翁(极少数富翁会认为人生无意义,但他们不具有普遍性)、恋爱中的男女、帝王将相、领袖伟人、名人明星、具有信仰的人等,他们不会对生命具有意义持怀疑态度,只有少数陷于灾难、挫折中的或生活平淡无聊的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无意义,比如疾病、失恋、失业、饥饿、失败、孤独、痛苦、濒亡、残疾、信仰毁灭等。所以,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生命有没有意义从宏观上来说是肯定的,从微观上来看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每个人对自己的生命都有不同的认识。作为我们普通人,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具有意义,就应该主动去追求幸福,去做自己喜爱的事,让忙忙碌碌的人生有一丝希望,哪怕是一小点快乐,那也会让你感到人生有意思。只要我们降低自己的欲望,幸福感是很容易获得的。生命的意义与无意义是人类生物体都在体验和经历生与死的过程,是快乐与痛苦交替的主旋律。磨难是痛苦的,但也是甜蜜的,它孕育着幸福与希望。生命的意义无外乎就是体验这一世的生活,从这种体验中获取经验与智慧,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最终觉醒后使自己的灵性得以升华。

3
“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是人生两大幸事,除此还有什么比这幸福的?有人说拥有健康,但有人说我很健康,然而我并不感到幸福,因为我没有钱,没有名,没有爱情,没有事业。听起来这实在是很惨,只有健康确实不会幸福。但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却会对他说:老兄,你太幸福了!如果我能像你一样健康,我所拥有的一切我都愿意让给你,包括金钱和美女。所以,在人类欲望面前,只有健康不会幸福;对于生命的意义来说,健康是幸福的前提,有时就是幸福本身。有健康无思想,自然幸福;有健康又有思想,内心必滋生痛苦。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垃圾旁晒太阳,他自认为很惬意,然而我们却认为他很可怜,是我们可怜还是他很幸福?有人说如果我是一富豪,想要啥就会有啥,那是多么幸福啊!真正的富豪说:我一点幸福感都没有,我想要的女人她却不稀罕我的财富,我想要的名誉地位用金钱又买不来,我身边的朋友都是为了我的金钱而来的假朋友,我感到无聊,人生没有意义。有时幸福并不在财富里,但是金钱又是幸福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没有这一物质基础自然也就没有了幸福。所谓“诗和远方”的理想生活就必须建立在一定物质基础之上。请注意:在这里金钱只是量的问题,而不是越多越幸福。幸福的定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会一样,但只要身心愉快,生活舒适,精神富有,体魄健康,就是幸福,当然还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4
悠闲人生和荣华富贵都是人生的理想,两种理想在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的意义上有着很大的分歧。悠闲人生崇尚佛系生活,淡泊名利,而追求名利的人生必是一种劳碌的生存状态;悠闲人生淡泊名利必要放弃对事业与理想的追求,甚至放弃对爱情的追求,爱情是一种激烈的情感,她在悠闲中难以存活;悠闲对于健康和长寿又具有极大的好处;悠闲人生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有害的,它是阻止人类文明前进的绊脚石。利的获取可以使你活得轻松快乐,让你没有生存压力,使你的精神有一个自由翱翔的空间。追求名实际上就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承认与尊重,是人性中最深刻的本能——被欣赏的渴望,这是更高的精神境界,它在利之上。追逐名利必然会陷入名缰利锁,由于不甘于无意义的人生,也就无畏之缰锁,况且追求事业、理想、爱情亦无缰锁能囿其心困其智。那么悠闲人生和追逐名利这两种生活哪种更有意义?哪种生存状态更好?两种生存状态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没有更好,适合你的就是最好。

5
爱国到底是爱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国家”的含义。国家包含民族、领土和政权三大最基本核心的意思,但它其中含有文化传统、历史风俗、故乡人民、山川江海、森林田野、草木虫兽、政府党派、社会制度等内容。在国家这些内含之中,民族和领土是永恒不变的,只有政权随着朝代更迭。那么我们爱国主要就是爱我们生活于此的土地,以及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如果政府党派、社会制度、政治领袖都代表人民的利益和先进的社会生产力,爱国也就包含他们。当然这是会变化的,如果他们是反动的,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自然我们就会抛弃他们。所以有人说爱国不是爱一个政府和政党,不是爱政治领袖,不是爱一个社会制度,我认为这是片面的,因为有时它就是人民的代表。但现实往往不是非此即彼,正义与邪恶并储,真理与谬误共存。1901年,清政府在义和团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与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si帝国、大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西班牙王国、尼德兰王国、比利时王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这是中国的国耻。这样的清政府难道我们还要爱它吗?难道我们还要去爱这样的统治者慈禧吗?所以爱国的定义有时太难把握,因此爱太难,但我们又自愿地充满激情地去爱。为什么我们要爱国?爱国其实是一种很自然朴实的情感,就像我们要爱自己的母亲一样,因为母亲生育了我们,祖国养育了我们,所以我们要爱她们。无论我们在天涯海角,我们都会思念故乡,就像游子思念母亲一样,这是一种民族情感,它天然地生存在我们的血液里。不管母亲贫穷还是富有、弱小还是强大,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爱她,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当祖国强大富裕时,我们会因她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当祖国贫穷弱小时,我们会用血肉之躯去保护她。这就是爱国。
6
一个公民到政府设立的政务大厅办事,对其服务态度极为不满。问道:你们标榜“为人民服务”,怎么是这个态度?公务员回答:是啊,我们是为“人民”服务。请问你是人民吗?公民回答:我不是人民,但我是人民中的一员。公务员又问:你怎么证明你是人民中的一员?公民语塞。公务员又说:如果你无法证明你是人民中的一员,那你能代表人民也行。你能代表中国人民吗?公民又一次语塞。公务员接着说:既然你不能代表人民,也不能证明你是人民中的一员,我能接待你就不错了。我们只为“人民”服务。公民彻底语塞。按照公务员的逻辑,好像他是有道理的,其实他是钻了“人民”这个模糊概念的空子。如果到政务大厅来办事的人都不能确定是人民,那么“为人民服务”就是空洞的口号。
1934年,斯大林进行了一次“大清洗”运动,68万多人被枪杀,130多万人被判刑。斯大林解释说这是人民的意志。统治者最善于用“人民”这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而又模糊不清的概念来解释他们的行为,维护其统治。
由于人民这个概念的模糊,因而“人民万岁”也就显得很空洞,况且人民也会犯错误,如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等就是例证。那么,什么是人民呢?人民是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是国家的捍卫者,是国家建立、维护的基石,是被统治的大众。人民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所有劳动者。即使这样解释还是不能清楚准确地回答上面那个公务员的关于“人民”的问话。确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人民中的一员,但我们又无法证明,更无法代表全体人民。所以,“人民”这个概念就最容易被利用。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是指人民,舟喻统治者。唐代李世民当时就看清了统治阶级与人民存在的两面性的关系,强调人民的作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统治者大多数时间处于强势地位,而人民大多数时间则处于弱势地位,担当时势变化时,强弱则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载舟与覆舟的关系。

7
我们长期以来,在国家、人民、历史、战争、民主、自由等问题上的是非标准都是以正义为其圭臬,殊不知我们常常视为准绳的正义有时并非就是正义。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哲学上,抑或还是在各种意识形态上,正义都是变色龙,有时它正义得无比崇高,有时它又反动得无比卑劣,下贱得无比邪恶。正义是可以转换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正义,可以随着目的、时间和历史变为非正义。在人民手上的正义如果被一些政客篡取,可能就会变成非正义。世上没有永恒的正义,也没有永恒的非正义。正义需要用哲学和历史的辩证思维去思考判断,它不是一眼就看穿的单纯少女,它是深不可测变化多端的巫妪。
8
人是伟大与渺小、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多重性使人成为了宇宙中最复杂的生物。希特勒是个杀人恶魔,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杀害了600多万犹太人,包括无数的儿童。但他每次在参加他的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家庭晚宴时,总要动情地亲吻戈培尔的孩子们,给每个孩子礼物,他很喜欢孩子。斯大林可以隐名埋姓地给他的一个元帅的父母汇款几年,但他却在“大清洗”中毫不留情的杀害68万多党政军要员。曹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奸雄,他杀了自己的朋友吕伯奢一家,留下了千古恶言:“宁教我负天下,休教天下负我。”许攸是曹操的恩人,却被他无情地杀了。但袁绍手下大臣陈琳,曾写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都骂遍,但曹操俘获陈琳后,不仅没有杀他,还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魏种多次反叛曹操,但当他被俘时,曹操没有杀他,任命他为河内太守。可见曹操是典型的具有两面性的人物,他有时心胸狭隘,有时又气量宽宏。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瞒着老婆包养三个女人,他既收礼又行贿,拉帮结党,贿赂朝廷高官张居正,在他光鲜的背后也有阴暗的一面。邻居有个太婆,每天清晨和黄昏都要到树林去给野狗野猫喂食,但她却长期虐待瘫痪在床上的老伴,经常只给一顿饭,说这样老头可以少拉些在床上。人是野兽,具有动物的一切欲望,但从哲学、宗教、艺术、科学上来看,人绝对又是万物之灵,人的灵魂具有超自然的神性,伟大而神圣。人啊,真是一个自然界最神秘而又奇怪的复杂体。
9
小人是世上最可恶的一类人。在权力面前小人是条狗,在美好事物面前小人是一只苍蝇,他们为人趾高气扬、同时又卑微下贱,胆小如鼠,内心阴暗,造谣中伤,博取同情,又欺压弱小,他们是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恶狗,给他们施以凌迟极刑都不为过。古人云:“远离小人”,这有两层意思:我们要结交君子,不与小人为朋友;我们要远远地躲着小人,不要让他咬着你。如果按照第二层意思来指导人生,小人则会横行霸道。面对小人,我们不要害怕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要以小人之道还治其身,在小人面前越是退让,他们就越是猖狂,我们的麻烦就越多。要以痛打恶犬之势对待小人,不能心慈手软。

10
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二十五元,他给司机三十元,说不用找了。司机用惊疑的眼光望着他,倏地又泛起喜悦的光芒,连说谢谢。 一个卖小菜的婆婆卖给他一把小白菜,二元五角,他给她三元,婆婆找他五角,他说不用了,婆婆很高兴。过后,他拷问自己的内心,为什么要这样做?显示自己的富裕与道德优越感吗?满足自己的虚荣吗?还是对他人的怜悯?你的善意是否是一种虚伪?慈善需要谦卑和敬畏的态度,慈善不是用来炫耀自己的高尚与富裕,无论是你刻意还是盲目,都要把握好道德的剂量,让对方和自己都处于一个合理的社会生存空间。给予不仅让对方快乐,也是让自己获得愉悦的方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一种人,锱铢必较。在菜市场买菜,秤盘上显示3.96元,菜农说4元,她立即高声辩道:3.96元!为什么要4元?菜农说四舍五入啊。不行,我微信付账,一厘都不能多给。有一人在路边买水果,算了账付了钱,坐公交回家。到家后一算账多付了4.8元,于是又坐公交回去讨回了算错的钱。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女性居多,大多一辈子都不富裕,在争回了属于自己的钱后心里充满让他人无法理解的快乐,这种快乐与前面提到的快乐有本质的区别,但它依然为快乐,依然对身体健康有益,只是人生境界高下不同而已。
两种快乐都是宇宙给予我们人类心理的自然存在,它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
11
一个人可以不相信宗教、主义或神,但不可以没有信仰。信仰是一个人这一生应具有的精神目标,人类一切真善美的精神活动都是信仰的体现,有了信仰才有超越世俗的精神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官史道芬贝格刺杀希特勒未果,最后被希特勒杀害。但他为结束纳粹统治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拯救德国与人类的民族大义和反战争的正义行为值得肯定。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明朝左副都御史杨涟,由于揭露了宦官魏忠贤的罪恶,被当时显赫一时的魏忠贤施与土袋压身、铁钉贯耳等酷刑,但杨涟至死不渝,正义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底线,信仰是人类的精神价值,它支撑着人类的精神活动。
有人说我不信仰宗教,不信仰主义,不相信上帝与神,我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我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只是活在世上而已。无信仰的活着也是存在的,这部分人也不少,但也是合理自然的,我们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有理想。但话又说回来,人的内心总存有哪怕一丝真善美和正义的东西,只要存有,这就是人生的底线,就是信仰。
信仰并非只存在于宗教,也并非只存在于主义,它存在于一切真善美的精神追求的活动之中。
12
崇拜名人是很正常的行为。大多数人都会敬佩卓越,膜拜天才,因为我们平庸之辈无法企及天才的卓越,自然就会心生崇拜。但有少数人决不崇拜任何名人,这有两种情况:他本身就非常卓越,或者他过于盲目自信。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圈内的人大多难于形成崇拜,反而容易产生嫉妒,生活不在一个圈内的人容易形成崇拜,墙里开花墙外香,自古而然。
中外名人大多数是由媒体捧出来的,是众口铄金般的舆论铸造出来的,其中有许多徒有虚名的伪名人。毕加索生活的那个年代,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后这一技术大量应用到医学上。人类可以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当时很多医院就是用X射线给病人透视。毕加索就是根据这些透视底片,创作了大量画作,比如“阿尔及尔的女人”(售1.79亿美元)、“三个音乐家”、“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现在来看,这些作品就是那个时代因科技而产生的有颜色的X光片,哪里有什么艺术?哪值上亿美元?前几年书法界流行一种丑体,热炒到几十到几百万元一幅,现在书法界又反过来拨乱反正,否定这种丑体,认为丑体是非书法艺术发展的方向,高价收购这些丑体书法的藏家痛不欲生。经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深入到名人的内核,认真仔细勘验他们的思想和作品时,会发现他们并非像媒体和人们所说的那样优秀卓越。因此崇拜需要思想,决不能盲从。
2020年6月12日写于成都

【作者简介】
薛海,男,1958年6月生。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成都市建筑技术学院、四川函授大学教书:曾在四川日报社当过记者、编辑。小说《北川之恋》、《追杀》、《天才大厨》在网上发表。部分散文在网上和期刊上发表。现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