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主治医生
文/惠琴
“你每天把我们扎几十针,扎了十多天,我们不记仇,还要送锦旗感谢你呀。”这是我和两个闺蜜出院时,给主治医生南媛大夫送锦旗时,笑着和南大夫开玩笑说的话。
去年冬天,我在北京给女儿看小孩,气温变低时,原先对凉水敏感的手,突然对低气温也毫无抵抗力了,双手开始晨疆、肿胀,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孩子们求医问药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一次和好朋友视频,她说延安中医院针灸科有个南媛大夫,扎针特别厉害。朋友还列举了家里和周围许多被治愈的病例。我将信将疑。这几年外抹、口服、贴膏药想了许多办法,都不顶用,她真能扎好吗?“她如果能扎好我的手,就给她送面锦旗。”我脱口而出。
经朋友一说,我还真把希望寄托在南大夫身上了,今年六月底回到延安,效仿朋友们的办法,我和两个闺蜜陈霞、陈慧约定七月中旬一起住院,两个闺蜜也分别是腰疼和肩背疼。我们共同选择了南大夫做主治医生,入院那天,南大夫的敬业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每个患者都态度和蔼,并详细地询问和记录病情。她询问的许多方面,连我们患者自己平时都留意不到。
入院的第二天就开始针灸,我们本来是特别害怕扎针的,但面对笑意盈盈、语言动作温柔、针法娴熟的南大夫时,恐惶的心理就消涂了大半。我们一致感觉:南大夫没有一点架子,面对她,就像面对家人一样放松。南大夫的病人很多,她每天给病人扎针前,都要详细询问病情好转情况,然后再下针。扎了几天后,我们感觉各自的疼痛都有了明显好转,但好转的程度很难描述,当南大夫问:“你感觉十份里好了几份?”我们立马就感觉描述变得具体形象了。过后,我们三个还经常说起这件事,南大夫把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变得具体化了。
南大夫不仅扎针技术过硬,对前来求医的人也是百问不厌,百答不烦。一次我们三个的针刚扎上,只见针灸室进来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一年前在其他医院住过院,却让南大夫在中医院的工作电脑上给他查住院信息,老人有些耳背,南大夫耐心地给他解释了不下十遍,他才听清。南大夫询问了老人的病情后,把他送到相应的科室,她对病人表现出的无限耐心和爱心,令在场的人心生敬意。
南大夫对患者态度和蔼,在科室里也非常付出担当。住院期间,有一次,我家里突然有事,我就请假离开医院,误过约定好的手艾炙时间,下午赶到医院时,已是四点半左右,两个闺蜜陪着我,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不好意思地走进针灸室,六支床全空着,一个病人也没有了,因为针灸室五点钟下班,我的手艾炙要做将近两个小时。没想到南大夫却和气地说:“做吧,刚好我可以在电脑上加会儿班。”我们感动地真是不知道说啥好。南大夫和小美女护士给我铺好生姜艾绒,已临近下班,只听南大夫对小美女护士说:“你去忙吧,我总要加班,稍带盯着就好了。”护士感激而愉快地离开了。护士刚走,另一个针灸室的大夫请南大夫帮忙,她二话没说就去帮了。我的手艾灸中间也要加一次艾绒,这一来二去,她也没在电脑上做多少活,却晚回了一个多小时。
住院的十几天中,南大夫精湛的针灸技艺和高尚的医德,给我们三闺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许多人讲过,风湿骨病要在伏天治疗,而且要连续治疗三年,可我们这一伏治疗就效果显著,陈霞的右臂原先疼得够不着梳头发,现在运动起来灵活自如,疼痛全部消失。陈慧原来腰疼得蹲不下站不起,现在也只有轻微的感觉,我的手也好了许多。我们三个在感激之余,不约而同想到了送锦旗。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流行语:少年强则国强,由此我们联想到:大夫强则医院强。我们深信,延安市中医院有南媛这样的好大夫,一定会越办越好,造福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