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畅全喜
七律
渗漏毁损世纪难,
执著拼命可回天。
开滦煤矿丰功建,
地铁工程信誉添。
助力三峡成伟业,
协同葛坝解心烦。
一生就干一宗事,
领袖平民展笑颜。
人物简介:
王衡(1950年一),出生于天津市河西区。1962年,全家落户到山西省万荣县光华乡王胡村。
第二年,父亲病故,那年他13岁。
1982年,他到天津落实户口问题,看到了河北省某矿井透水事故的报道,当时淹没了4个大型矿井,导致5万多工人不能工作。矿领导请来了4个外国专家团队来治理矿井透水问题。此时,他就萌生了一辈子为治理矿井地下水的念头。
他经过全面细致的了解,认识到:国内矿井透水、人防工程渗水、深坑塌水,主要是防水材料不过关所致。从此,他踏上了防治工程水害的科研之路。而他只有小学文化,自己阅读资料的困难,外界的冷嘲热讽,他都不在乎,硬是关起门来,反复试验。历经两年一千多次失败,终于取得了防渗效果。
在好心人帮助下,他的产品在某检验所检验,但达不到国家标准。
为了不耽误时间,他就和实验所领导协商,白天他义务给所里干活,晚上借助仪器免费测试。
当时他身上钱花光了,家里又借不到钱。他一天就靠两代散装方便面度日,后来,只能喝开水坚持。到第三天,他便倒在了试验室振捣台上。还是试验所领导和同志们,把他送到医院,并送来了钱和饭菜,使他度过了一生最大的难关。
1986年12月6日,他的产品检验合格,达到“建设部颁发标准”。它的功效主要是:能在6秒钟内迅速凝固、能抗拒660立方米/秒流量。
他婉拒了几个单位高薪聘请合作办厂的好意,毅然回到家乡贤胡村,办起了名为“山西建华化工厂的属于自己的工厂。
1989年,他用自己的产品,在开滦煤矿进行了井筒淋水的世界性难题试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创造出“锚喷治水支护”新技术。矿工们高兴地把他在巷道里抬起来,升井后,又是一番欢庆。
煤炭部将此项技术确定为部级重点推广项目,被授于部级科技进步奖。
该技术在富水矿井建设中,普及率达:96%。
1989年,煤炭部授于他的工厂为“部定治水抢险单位”。
同年11月,他和同事们用“干法泄水堵漏"技术,堵住了禹门口提水工程中直径1米的泄水孔,解决了工程的一大难题。后来,又解决了北京地铁西单1号竖井涌水塌方,影响施工的难题,解了首都重点工程的燃眉之急。
1999年秋末,解决了三峡大坝坝以下70米处78个点的漏水问题。
在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中,王衡的“BR型增强防水剂”对大坝进行了“封堵压力泄水”,创造了660立方米/秒流量业迹,成为中国水利建设上的奇迹。
王衡研制的“BR型增强防水剂”系列产品,拓宽了水泥的应用范围。他们在国家重点工程中总结出的“锚喷治水支护"、“干法应水堵漏”、“干法压制漏水”、“泵送自防水混凝土"、“注浆BR一C型浆液”、“解决井筒淋水"6项技术和产品均达到国际水平,荣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国家级新产品等多项发明专利。
1998年,他援藏回来后,突发脑溢血。病情好转后,又完成了C100BR高性能混凝土复合剂,有效改善了因高强度而因起的脆性问题。
现在,他的产品被业内专家公认是国内外防治水害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可代替部分进口产品。他的产品和技术已先后在国内11个行业1180工程中应用。产品销往日本、韩国、孟加拉和津巴布韦。他还为山西、陕西、北京、天津、武汉、大连、沈阳和乌鲁木齐等大型工程和多项军事工程,提供了水害治理方案,为求援单位设计方案25项,其中国内23项,国外2项。
2002年发表了《地下工程水害原因剖析》的论文,引起国内外专家关注。
目前,他拥有知识产权11项,获得部级科研成果奖13项,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在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地下工程水害研究》、《论地下工程水害治理》两部专著。
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及山西、新疆、西藏、云南、山东、福州、甘肃等省市电视台,《光明日报》、《科技日报》、《山西日报》、巜人民日报.海外版》均报道了他的事迹。
他曾获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山西省特等劳模、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企业家、山西省科企功臣、山西省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
2003年,由专家推荐,申报了“地下水害防治技术",获国家发明二等奖,填补了国家学科一项空白。
2005年3月28日,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受到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和鼓励,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听说他是农民科学家,也对他进行了鼓励。
责任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