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留坝的路上
文/李东亮
说要去留坝县采风,着实有点小激动。近期反反复复的疫情,捂着口罩窝居家中,思想发霉了,心也长毛了,今天终于能出县域到邻县的留坝一游,呼吸一下不同的清新凉爽之风,心情很激动。

留坝县,听名子土里土气,毫无诗意,相传这里原来为辟谷大坝在西紫柏山下,坝上住着姓刘的人家,故名刘坝,后因汉留侯张良激流勇退,隐居辟谷坝西紫柏山下,英雄归山,山也英雄,紫柏山“英雄神仙”名震天下,于是,刘坝更名留坝。留坝结缘留候张良,便生出许多人文佳话,也让这里的山水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我们凤县作协一行18人早7点坐上大巴准时由县城出发,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已成为人人皆知的常理儿,文学采风和旅游也一样,独自一人,干而无味,成群结队,有男有女,你言我语,天然成趣,说说话话,喧喧闹闹,让时间的分分秒秒走进快乐愉悦的过道。一上车,清点了人数后,随着车的启动,车内也炸了锅,大家好象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相互招呼问好,特别是女同志,她们是天生的乐天派,开始给大伙让吃让喝发东西,完了,她们便开始了又说又笑又欢唱的喧闹。“大家系好安全带!”一脸严肃的开车师傅大声叮嘱道。尽管安全带束缚了人的自由,但放飞自我的心态仍然把车厢里噪得火热。

网红小丫和老公坐在车前排眉喜眼笑,数她最活跃,她和大家伙说着唱着便拍起抖音来。由于车内的热闹吵杂,无暇顾及车窗外夏日浓绿翻滚的秀美景色。
我们的车还在凤县境内的酒奠梁上“蜗”行,高山巍巍,云海茫茫,峰峦叠嶂,翠绿如一道道屏障打开了山的画廊。

“大家快看,云海,酒奠梁云海在我们脚下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们不约而同地目光一起投向车窗外,是呵,近处翠绿欲滴,稍远处云雾缭绕,那些云雾不停的变幻着姿态沿山腰攀援上来,好像要追赶我们的车子,由于大家的好奇和对眼前美景的不舍,我们让司机师傅择地停车小憩,严谨而善解人意的师傅刚一停车,大家便纷纷下车,专业的摄影师将焦距对准了自己选择好的美景,其他人不甘落后,纷纷用自己的手机拍照留念。
好景不长,也不可久留,我们再次上车出发,沿316国道继续前行,酒奠梁——酒奠沟——留凤关——南凤——南星——连云寺——水磨——榆林铺——高桥铺。一路向南,车到高桥铺就到紫柏山的柴关岭脚下,这时我们的大巴车朝左一拐便进入留坝县境内开上了最美乡村公路——高江路。
这条路好美啊。位于留坝县玉皇庙镇,这里山清水秀,景色怡人,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道路”,是一条形成于半个多世纪前的高等级山村公路,从高桥铺到江口全长39公里,公路两旁植被覆盖以杉树、银杏树、金丝柳等。真是名富其实,虽然不比高速,但路面坦荡,路基厚实,最引人注目的是群山重峦叠幛,绿色跌宕起伏,路两边高入云霄的水杉笔直挺拔,摩天接云,形成长长的绿色林荫大道,在头顶紧缩成“一线天”,坐在车上,也有腾云驾雾之感,美是相同的,但这条路的美是少见的。路走不到一半,便进入留坝县境内的江口镇,留坝的山,奇绝错落,层次迭宕,石门对开,另类天地。一股股山风入窗扑面,一阵阵清爽凉透心身,难奈美景诱惑,再次下车,呵,什么叫爽,这才是真正的爽;什么叫凉,这里才有夏日里冰淇淋般的凉快。
我们的车仍行走在去留坝的路上。
这才真正走进留坝县,感受留坝。大山的葱茏,空气的清新,道路的舒畅,身心的清凉,真有一种人在诗画中的奇妙享受。是的,翠绿、清凉、诗画、人文、红色、发展这些词汇不断冲击人的感受。

梦遥先生是凤县作协微信群里的“定海神针”,也是作协一宝,他从国土局政位上退下来,无官一身轻。由于曾多次到过留坝县,“地理鬼”坐在车前面,自然也就成了“导航”。他今天特意带了瓶陈酿浆香,要让作家们“煮酒论文章”,他要现场直播诗人李太白斗酒诗百篇的穿越剧。他一路幽默风趣,插科打诨,又说又笑,时不时地来句冷幽默,逗得车内哈哈大笑,使得车内气氛像车外的天气一样不断升温。

邹秘和小袁满面红光,永远快乐的心态,永远热心的情怀。每个景点,走前跑后,上车下车,招呼大伙,清点人数。为大家热情周到服务。
路上,女诗人萱波满眼的诗情画意,每到一处,她都要与古人心灵对话;每走一步,她都要与诗词合辙押韵;每遇一景,她都要和词牌对白定调:念奴娇、定风波、沁园春、浪淘沙………酝酿中满腹的长调小令和抑扬平仄——行道水杉、石门对开、栈道渔村、荷塘幽韵、凌霄花艳、老街古风………

花朵朵,你一定以为是一朵花,她不是,她是我们作协的美女作家。修颀大方,痴爱文学,快乐自信,文如其人,广受读者喜爱,做事一丝不苟,有女性的温柔细腻,更有男儿的率真豁达,尽管今天身体不适,但仍然笑容舒展,欢声笑语不断,为旅途带来无尽快乐,她每到一处景点,都抑制不住的激动激情和激扬,她似乎对留坝老街情有独钟,逛老街,赏书房,古色古香,心灵对撞,让自己陪自己,让浮躁归于沉淀,让喧嚣归于静美。她是文章快手,不定又有满腹的花朵朵、美哒哒又要排队出笼,从她智慧的目光中似乎看到了文思涌动的泉眼。

路上的杨丽,文静忠实的文学爱好者,沉稳静思,以文感人,外表的恬静饰掩不住内心的激动,往日的“晕车专业户”今儿却表现的格外神清气爽,大概早已经酿成一篇篇回味无尽的好篇章。

凤霜老师,为师为文,文章激情,为美而歌,向善而作,既为人师又为文友,美文频发,内心淳朴,把快乐与美融入每段快人快语和神情举动中,她看见那一泼红红火火的凌霄花情不自禁,爱不释手,站在那一团烈焰中摆着最美的姿态,仿佛她就是一朵盛开的凌霄花,花红人更美,人美文亦美。
晓娟一路,悄然无声,哪知她内心美景波涛早已潮涌。每次下车,每观一景,都文文静静、蹙眉深思。走山路,观风景,游栈道,览渔村,叹水景,赏池荷,她都默默地为自己的笔下生花搭桥铺路,她的文章一呼即出,她的构思一夜生成,文笔隽永,辞章有致,风格清丽,这留坝的路上,有太多的留恋。
尹作家一路不语,似在沉思,似在默想。为了这次留坝之行,提前几天与工友调班早做准备,此刻,他看着车窗外的景色,最美乡村路、整齐的行道杉、断开的石门险崖、记忆犹新的红军路、仙境般的栈道渔村、四千年的古老银杏……这一切随着车行的节奏,合辙押韵在翻腾,抑扬平仄在跳跃。平平仄仄平平仄……
童心未泯的青年科幻作家飞鹤已经随着行程的深入,内心早已插上翱翔的翅膀飞向科幻的天宇,时而穿越千年,时而魔幻现实精灵,一路所有的景色在他的眼中都幻化为科幻故事、童话世界,千年的银杏树变成一位睿智达观的老人、老街突变作城堡、云杉变成少年、宇宙变成魔盒,太空瞬息乌有,他眼中的一切都很快演生成娃娃们喜闻乐见的奇奇怪怪而又实实在在的好故事。

一路上,深谷幽蓝是个看见好风景就激动的有心人,也是凤县作协女当家,酷爱文学,辛勤笔耕不辍,文章源源不断,精心策划每次活动,热心扶持文学青年,总是那么精神抖擞,总是那么神情专注,热情饱满,活力四射,能量无限,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众人皆赞,此刻她静立在栈道渔村的荷塘中,亦如一只翩翩翻飞的蝴蝶游曳于荷隙莲间,亭亭净植,香远益清。

半路上,栈道渔村是个大景点,我们再次下车。一池碧水,几垅莲塘,田田阔叶,婷婷荷花,爽心悦目,引人神往,女子本喜花,便袅袅娜娜地飞向荷畔,裙起蝶飞,欢歌盈塘;男子本气概,也被涟涟水车气势吸引,身不由己奔向悠悠转动的高大水车,摆姿拍照,与女伴们搭配起舞,似乎满池的荷花也随着男女欣然起舞。好一派北方大山窝里的江南水乡,好一曲高山平湖般的山寨渔村新韵,好一阵清凉透人心田,如此深山藏闺幽灵仙境使人留恋不舍,这般清凉透心的世外绝景让人流连忘返。留坝山中,真有世人无缘知晓的好景致,到了,你才能感觉到她的清纯唯美,天作美景,人不留天留,天不留景留,留坝留坝,留下才作罢。

人,只有身心沐浴在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情,这样的景中,才会百病不侵,万劫无动。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世间喧嚣、纷纷扰扰皆为过眼烟云。置身于高天之下,视一切皆为浮云,这里可抛却一切私心杂念,闭上双眼,让思想休闲,给心情留白,你会静默如禅,心洁如莲。
去留坝路上,风景如画,馨风吟诗,人在画中犹如鱼在水中,人在风中,更如诗在画中。正像有人说的,人生本是一场漫无目的的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也正是怀着这样的心境,我们走在去留坝的路。

人永远在路上,路上的山,路上的水,路上的高天,路上的大地,路上的风景,路上的风雨,路上的所见所闻,路上的邂逅相遇,路上的悲欢离合……所有的温馨,所有的遇见,我都小心翼翼地珍藏在心灵深处,每每遇到人生的拐弯和沟坎时,我会让它抚慰一切冷漠与冰霜。
去留坝的路上,一切经历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已足以让人心旌摇曳,文思泉涌,就要到留坝县城了,下一站还有更美更好的风景等待我们——县城新貌、老街古韵、张良庙古柏、石刻古碑……我们的车子又一次驶上了通往县城的路,我会更加珍惜路上的每分每秒和每段难忘的风景。
去留坝的路上,你会感悟许多许多……
作者简介:
李东亮,陕西扶风人。1958年11月,生于古城西安,长于关中扶风,工作辗转三十二载于山地凤县。现已退休。系风县作家协会会员。人生沐法门之佛音,聆西周之秦韵,秉关中之淳厚,经山地之历练,承秦岭之风骨。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研究与教改工作,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获教育成果奖。嗜好文学,多年来,演绎演讲激情故事,精彩纷呈;讲述平凡人间真情,扣人心弦。其间,《山路弯弯》、《拜读大秦岭》、《走,到外村看电影去》、《风吟霸王山》等多篇散文分别在《延河》、《宝鸡日报》、《秦岭文学》、《凤县文艺界》等省、市、县报刋和媒体发表。上世纪九十年代,撰写的《桃花掩映的坟茔》、《读你,在讲台》、《进入“角色”之前》、《生命》等多篇散文、杂文分别在《教师报》、《中学生阅读》、《宝鸡教育报》等多家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