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07)一一也说烦恼这档事
文:杨忠敏
烦恼,现代汉语注解为烦闷苦恼,这是那种似解而未解的解释。细究,烦恼是因人生种种际遇而又无法化解而产生的心理不适的情绪反应。 
在古汉语里,烦是烦,恼是恼。烦是指烦闷、苦恼;恼是指生气、发怒。这个烦字是战国以后才出现的文字,而恼字的出现会再晚些。春秋战国(前770年一前221年)这五百五十年,是华夏大地剧烈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制社会在土崩瓦解,战国是封建社会脱胎成形时期。社会大变革大动荡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于是,烦和恼之类表现心理活动的大量字眼就产生了。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种种社会矛盾与冲突越是纷繁复杂,越是撞击人心。因而,人的心理反应越是呈现出错综复杂,郁结难化,强烈而尖锐的倾向。
当封建社会臻于成熟而稳定时,人类的情感变化更见多元多向、深刻深邃、细腻细微。与人交会看人面、人际交往讲情面、官场交际讲场面。遇人遇事之际都是动心用情费脑筋的地方。于是烦的感觉、恼的感受油然而生,一古脑儿地涌上心头。南朝梁武帝巜净业赋》“抱惑而生,与之偕老;随逐无明,莫非烦恼”。人生如此!七情六欲而生惑,五光十色添烦恼。这就是世事,也是尘世。 
当代社会,竞争空前激烈,拼搏及近拼杀。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网络抖音。人人都在拼都在搏都在比,个个都在攀都在争都在斗。正如《坛经般若经》所述“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这不,个个凡夫个个佛,悟得烦恼智慧开。
尘世一遭,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要能走进去,更能走出来。金钱,没了就是凄风苦雨,多了就是无尽牵挂。不多不少,够用即是福;名誉,名至实归心地坦然,名不副实,一切枉然。远恶而近良是为美名;地位,才乏德缺而位高是险,德才兼备而位卑是安。安危之辩系着身家性命。在金钱、名誉和地位问题上贵在知轻重、辩虚实、度长短,取柔而守刚,就卑而往高。 
古训讲究人生要养好四气:养骨气以立世,养正气以应世,养大气以视世,养才气以治世。如此,才能丢掉撕撕扯扯、牵牵挂挂、计计较较、啰啰嗦嗦的怪毛病,心无旁骛才气地走进属于你的时代。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