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旮旯闲话(506)一一自知之明的价值
作者:杨忠敏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人的素养里最富价值而又最容易缺失的就是这四个字。而这四个字的内涵,就是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明明白与人相处,坦坦荡荡处事做事。切实把握住人生中那些趋真向善从美,择阳示柔若水的所在,把人生道场做得尽善尽美,不枉命运的恩施。
天性、禀赋这些字眼包含着先天赋予的个性差异。人的生性确有智愚、鲁慎、谐庄、急缓、粗细、宽狭之分。这种性情方面的诸多特征,无褒贬之分,更无优劣之别。论起生性,在处人处事上只讲适合适应和适配。“聪明误”和“愚人福”,“庄重郁结、诙谐释然”和“宽则失范、狭者守则”讲的都是生性正负转化的辩证关系。
生性不论优劣,或者可论长短。而长有长的用处,短有短的用处,这是生性角度看人用人的学问。不饰秉性,就是既不恃才傲物,也不妄自菲薄。古人用“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理性认知开导世人用好自身的天赋。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写了许多不识天赋、玩弄天赋和浪费天赋的人和事,象蒋干中计、杨修丢命、关羽走麦城等等。三国鏖战之时,多少将相谋士血洒疆场,冥冥之中无不是禀性使然。这其中,少说有一半人若能深谙自我禀性的长短,凭着他们的智慧,人生可能是另种结局。
我知我愚,我守我拙,同样会活出人生的光彩。精卫填海的神话、愚公移山的寓言、老农为相的现实,似在告诉世人,许多看似愚拙之行中往往隐藏着社会运行的某种必然和人类改变命运的契机。这也是人生另一种自知之明的表现。 
也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味地的觊觎、掠夺、争竞。贪得无厌地攫取、好高骛远地博名,削尖脑袋地钻营,占得黄袍加身,落得身败名裂。阿Q爱吹祖上荣耀、袁大帅想坐龙椅、东赢再梦东亚共荣……时空里永远充斥着肖小们的黄粱美梦。这是人类失去自知之啊的另一端。
理性价值是永恒的。明白人才能做出明白事,糊涂人只能做出一笔糊涂账。有人输得精光,却不知输在什么地方。
作者介绍
杨忠敏,1950年出生,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时代的风风雨雨。就个人来讲,沐浴着共和国的阳光,走过人生一段又一段里程。
军营里,最爱闻靶场上射击时飘出的硝烟味。最终,有幸走上血与火的战场。虽无前辈的艰苦卓绝,也不及先烈血沃中华,算是尽到一份固疆守土的责任。为祖国平安,站哨几十载,算是个合格老兵。
有幸在垂暮之年,生活在风清月朗,政通人和的好时代,常与战友们切磋互励,网上闲聊,真是人生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