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片由兰光武老师提供
主编:姚京平

包符子
文/兰光武
诵/李华敏
农历七月十五(在广大南方地区,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这一天是汉族人祭祀亡故亲人、缅怀祖先的日子。
这天一大早,母亲就叫我去取符子,这是几天前就请那个做钱纸的小店做好了的。包符子就是把专用格式的封皮填好后,把一叠钱纸包起来,就象到邮局填写汇款单一样。小的时候会写字了,婆婆教我写过符子。但那时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符子里的钱逝去的人怎么能收到到呢?这个格式有讲究,母亲每年生日都要给婆婆包符子。

这个汇款单这样填写的“今逢母难之期,虔备冥钱贰拾包奉上。故显妣贺芳珍老人正性收用。查明放行,关津渡口,孝女孙德秀具。”母亲想她的生日,就是我的婆婆受难的时候。一个新的生命诞生,是娘奔死儿奔生,那医院产房里的撕心裂肺的叫喊声震撼人心。那真是母难之期啊!

七月半这一天,母亲叫我们要做一顿丰盛的宴席,请已故的老辈子们回来团聚,要象过年一样。特别讲要做点烧白和粉蒸肉蒸软点,他们嚼得动。
这顿宴席开始之前,先把筷子摆在碗上,每个碗里添点饭,把酒到好,大家肃立。妈妈一一请故去的老辈子和亲人回来喝酒吃饭。祭祀结束了,我们再吃饭。

饭吃过了我们再去烧符子,妈妈一共包了四百个符子,妈妈说那个时候苦啊,现在生活好了让他们多用点。我们在这边,他们在那边。插好香烛烧符子。在那火光中,在那青烟里。我想到了,陆游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那家国情怀,那盼望着收复失土,完成国家统一的遗愿感动了多少人,给逝去的先辈告诉这个胜利的消息才是最好的家祭。
我又想到陈毅元帅在梅岭被围时险象环生,写下的“梅岭三章”的第二首;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陈毅想到他们如果牺牲了,不需要焚香敬烛,后来的人们告诉胜利的捷报就是来烧钱挂纸了。多么高尙的情怀,多么感天动地的诗句哟!
我去看过小平的祖坟,那刻在祖坟两旁的对联还记在我的心头。“福地不如心地,后人须学好人”。前不久,街邻有人去世,请道士拿罗盘看风水,定了骨灰盒下葬的时间。那个道士定了个凌晨4点半,结果这个道士七点半才醉熏熏的赶来,一群披麻代孝的孝子贤孙问他怎么来晚了,这个道士满嘴酒气的说道,“这有狗屁用!”这群人一听义愤填膺地给了这个道士一顿拳脚。哪里有什么风水宝地,心地善良好就是最好的风水;后人能学好人做好事就是最大的成才。
我们在烧符子的时候,旁边有个老者也在烧,他说这是前传后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人就不会这样做了。是啊!后面的人或许不会这样做了,但初心不忘,记住根本还是要的。先辈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还要传承,妈妈在她今年生日时讲的“人一生要多做善事,多说善话,心底无私天地宽”,还是要记住,还是要发扬下去的。
作家简介:兰光武 在长江边上长4大,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到铁路上工作。现随女北漂带小外孙,偶有诗文,喜从中来。
朗诵家简介:李华敏,笔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世界诗人》《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在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