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十年来,我十分重注家庭档案的收集、积累与整理,如父亲与我们子女之间的数百封家书装进了一个个精致的塑料文件夹,我们及子女从读书起到现在的各种证书、证件、证明等都整理得有条不紊。
那一封封家书、一张张奖状、一本本相册、一摞摞工作日志、一袋袋健康等资料、一叠叠发表文稿的报刊杂志等,体现了明显的时代色彩,成为我们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沟通家人情感、传承家风美德真实而鲜活的教材。
为了保护好这些家庭档案,我每年都要往专门的柜子里投放几次防霉防蛀片。
每当我打开这些家庭档案、查找资料的时候,就像打开了历史的窗口与记忆,深感它们真实记录了我的人生轨迹,不仅记载着家庭的历史,而且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深感家庭档案传承家风、激励人生。
特别是近两年我整理父亲书信、编辑出版《叶培元家书》的经历,更加意识到,家书作为家庭档案的内容之一,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可转化成社会档案,成为了仙桃市新闻出版局审查通过、批准印刷发行的出版物,为社会所重视,起到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家风美德的良好作用。
《叶培元家书》收入的137封家书,大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父亲写给我们子女以及孙辈的书信,内容从理想抱负到思想修养,从艰苦奋斗到勤俭朴素,从珍惜时光到勤奋学习,从杜绝陋习到严格自律等,涵盖了教育后代成长的诸多方面,饱含着家风家教家训的丰富内涵。
父亲书信里的许多观点、许多提醒、许多批评、许多鼓励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指引着我在长久的工作生活中十分注重廉以修身、勤以养德、俭以持家,使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心系家国成为我崇尚的家风美德。
我想,父亲的书信饱含着那么多朴素家风家教家训的内容,为什么不能编一本家书呢?
于是,我把这些书信一字字、一句句、一封封打出来,竟然达到15万余字。
为了使书信里的家风家教家训思想一目了然,我将每一封家书中最经典的语言复制在书信的顶端,作为导语,让读者可以瞬间就看到这封书信的家风家教家训观点。事实证明,这样做效果不错,后来好多读者对此给予良好评价。
家书一校完成后,我请印刷厂做了一些草稿书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听取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大家认为,出版《叶培元家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是一笔精神遗产。
经过2两年多的努力,《叶培元家书》于2021年9月出版了。作为这本家书的主编,当我手捧着这本厚达300多页、还透着墨香的《叶培元家书》时,心情无比激动。
我编辑出版《叶培元家书》,不仅挖掘了父辈精神力量,领悟了家风家教家训的正能量,而且感受到了家庭档案的无限魅力。
我没有想到,《叶培元家书》的出版,受到了仙桃市有关部门、群众团体以及众多读者的广泛好评。仙桃市孔子研究会、仙桃市作家协会、仙桃市仙源学校还联合举办了“《叶培元家书》研讨会”,数十余名专家、学者发表了评论文章和诗词。
同时,《仙桃日报》、仙桃文明网、仙桃市公安局“平安仙桃”公众号对《叶培元家书》的出版进行了报道。《叶培元家书》被仙桃市档案馆收藏后,《仙桃日报》、《中国档案报》、《记忆仙桃》公众号也都相继进行了报道。其中《中国档案报》、《记忆仙桃》报道称:《叶培元家书》是湖北省仙桃市首部家书出版物,家书反映了当时仙桃的人文风貌和百姓生活状况,不仅是家风家教家训的重要史料,而且具有一定的档案价值。
我以为,15万余字的《叶培元家书》中体现的家风家教家训内涵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珍惜时光,学有成就。二是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三是品德修养,严格自律。四是锻炼身体,杜绝陋习。
家庭档案见证历史,家庭档案对于教育后辈继承良好家风,构建和谐家庭与和谐社会等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相信,建好家庭档案,传承优良家风美德,是我们以及千家万户都应重视和实践的事情。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男,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在《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等媒体发表通讯、论文、散文等百万余字。还作为志愿者,担任武汉园博会园长,并主编《我来了,我是园长》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