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说《珍珠翡翠白玉汤》
文/韩积蕊(山东)
弘扬传统文化,感悟人生真谛。
——题记
01.《朱元璋放牛》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唯有奴家没得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这是《凤阳花鼓》的唱词,流传甚广。
历史悠久的凤阳花鼓,在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一种乞讨艺术存在,是凤阳穷苦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凤阳花鼓是凤阳"一绝"之美称,并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安徽凤阳也是最早实行土地承包的地方。
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的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订立把土地分到户,实行包干到户的合同书,秘密按下了十八个手印(现被中国革命博物馆珍藏),它揭开了中国农村冲破旧的经营管理体制,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成为中国改革的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提起《凤阳花鼓》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还得从朱元璋谈起。
话说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字国瑞。原名重八,濠州钟离即安徽凤阳人。史称大明太祖高皇帝。
1368年,朱40岁时,在应天府(今南京)做了皇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1398年,也就是洪武31年,朱元璋病逝,享年71岁。庙号太祖,史称大明太祖高皇帝也。
朱的父亲朱世珍,母亲陈氏。朱元璋长得躯干魁伟,方面黝黑,下巴比上颚长出一寸,高颧骨,大鼻子,大耳朵,额头前突,宛如一个小土丘,粗黑的眉毛,大而发亮的眼睛,透着几分威严和沉着。总之: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帝王领袖之相也。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给地主放牛。
一日,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山上放牛,忽然饿了,天色尚早不敢回家,害怕地主责骂,众伙伴你一言我一语,这个说要是吃上一碗白米饭真好,那个说要是吃上一顿肉更好啦,直说得人人心慌,个个嘴馋,小伙伴无计可施,这时,朱元璋说:有肉吃了!说罢朱元璋拉过一头花白小牛,在众伙伴的帮助下,把牛宰了,有的拾柴,有的点火,一会,香喷喷的牛肉被大家一扫而空,只剩下牛皮,骨头和一条牛尾巴。呵呵,大家吃了个不亦乐乎。
日落西山,山下村寨的炊烟袅袅在半空中。该回家了,大家猛然醒悟,肉也吃了,馋也解啦。怎么向主人交代呀,伙伴们相互埋怨,着急,有的吓的哭了起来。朱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出的,祸是自己闯的,责任应该自己担当起来。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急忙吩咐伙伴把牛皮和骨头埋了,把牛尾巴塞在山缝里。就说:小牛自己钻到山缝里,我们大家拽不出来啦。小伙伴都夸赞朱元璋脑瓜灵,个个拍手叫好,眉开眼笑。回到地主家后,自以为得计的小元璋还是挨了一顿毒打,被财主赶出了家门。丢了饭碗。
朱元璋虽然吃了亏,挨了打,受了苦,可是却深深得到了小伙伴们的信任,为朱元璋奠定了深厚的领导基础,历经此事,朱在小伙伴们心目中,形象开始伟岸起来。理所当然的被称为“孩子王”。
老韩智慧心语:人生在世,要善于谋略,勇于担当。做人,勇敢固然重要,但谋略更重要,依靠谋略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
那么日后朱元璋又是怎样喝《珍珠翡翠白玉汤》的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02.《珍珠翡翠白玉汤》
贫居街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题记
话说朱元璋当了几年的放牛娃,到了17岁时,地处淮河流域的安徽凤阳遭受了特大的天灾人祸,天大旱,土地龟裂,庄稼颗粒无收。蝗虫遍野,瘟疫流行,其父母、兄长不到半月相继去世,朱元璋经历了人世间最痛苦的悲哀和折磨。
为了还愿,讨生计,17岁的朱元璋入了皇觉寺,给高彬法师当了徒弟,剃了光头,穿了一件师父赏的破衲衣,照例做点功课。但没受戒,没有受戒是不能算作和尚,按规矩只能算作小沙弥。
随着天灾人祸,寺田干枯,香火冷落,寺院败落。
几百年的古寺第一次闹起了饥荒。师伯师叔师兄们都先后出寺游方。朱元璋才入寺50多天,没奈何,也只有学着师叔师兄的样子,一木鱼,一瓦钵,一衲衣和一个拳头大的小包袱,拜过师父,只好硬着头皮背井离乡、云游四方了。
所谓游方是佛门之语,也叫化缘。尘世之语就是“叫化”,“叫花”,见大户人家就伸手要钱、要米、要饭吃。
有一次,朱元璋一连三日没讨到东西,又累又饿,又气又急,昏倒在街上,被一路过的老婆婆救起,带回家中,老婆婆用家中仅有的一块豆腐,一撮菠菜,红根绿叶,和一碗剩粥,倒在锅中煮了煮,喂他喝了,朱元璋食后,精神大振,就开口问老婆婆刚才吃的什么,老婆婆开玩笑的说:“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经历了四年的游方生活,长期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熟悉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历尽艰辛,饱受饥寒,同时也常常遭受达官贵人的白眼,这一切锻炼了他的体魄,磨练了他的意志,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以及勤勉躬亲的行为方式。21岁他又回到了皇觉寺。寺中待了四年,25岁,参加了元末农民起义将领郭子兴的红巾军。
四年游方,四年的寺中学习,阅历文墨皆有长进,深得郭子兴的厚爱,信任,后来郭子兴又把养女马氏嫁与他为妻,郭子兴元帅的乘龙快婿,人人敬重,身份地位变了,原来名字“朱重八”显得有些俗气,这时,正式定了个官名朱元璋,字国瑞。朱元璋如鱼得水,战功卓著。
其雄伟大略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集中优势兵力专打弱小元军,各个击破,扩大地盘。
二:确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决策。积极练兵,扩充实力。
三:礼贤下士,广纳人才。
四:尊崇儒学,大兴教育,博取民心。
五:整顿军备,严明纪律。
六:积极垦荒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1368年,40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府做了大明皇帝。突然有一天,尝遍了山珍海味朱皇帝病了,饭不思,茶不饮,偶然回忆起当年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随即让御厨做来,御厨用珍珠,翡翠,白玉合之煮了,朱元璋品尝根本不对味,一气之下把御厨给杀了。
又觅得一位家乡的厨师做之,这位厨师特聪明有趣,用鱼龙代替珍珠,用红色的柿子辣椒和菠菜代替翡翠,用豆腐代替白玉,加上鱼骨头汤,合在一起,文火蒸煮。将此汤献上后,朱元璋一吃,味道好极了,就和当年老婆婆做的一样。重赏厨师。家乡的厨子一思忖,接到赏钱,便告病回家啦。
后来,他把朱皇帝喜欢吃的这道菜传给了凤阳父老。
各位看官,等到你去凤阳旅游,别忘了品尝“珍珠翡翠白玉汤”啊!哈哈。
寒冰述评:自秦代之后的中国历史,实际上就是农民阶层逐步走向觉醒的历史。从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开始,经历黄巢、李自成、太平天国、义和团,农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成熟,直至共和国的伟大胜利。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小农意识浓厚、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陈胜失败的根本原因。
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政治口号,代表着农民阶层的自主意识开始觉醒,但是,建立“大顺”政权后,缺乏真正的军事才能;缺乏正确的远景整体战略指导,没有建设好一个巩固的根据地,生活蜕化变质,贪图安逸,追求享乐,内部自相残杀,革命意志衰退,军纪松弛,最终导致战斗力削弱,被吴三桂联合清军一击即溃。
朱元璋从一个穷困百姓逆袭成为开国皇帝,他是农民阶级的典型背叛者,他的政治理想就是当皇帝。
朱元璋一生做事,勤于思考,心怀大志,政治眼光高远。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知人善用。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定力足,信奉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最后统一中国,建立了强盛的明王朝。
以古为鉴知兴衰,以史为镜明事理。
我们要学习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勇于冲破阶层固化的枷锁,敢为天下先的反抗精神。学习朱元璋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以及勤勉躬亲的行为方式。
亲爱的读者,我们力争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提升自身修养。从历史中获得人生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克敌制胜的法宝。我相信,你能行!
朱元璋经典语录
1、金玉非宝,节俭乃宝。
2、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3、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
4、智者,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5、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6、顶天立地,是要用胯下之辱来换的。
7、贤才,国之宝也。
8、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9、圣君眼里,武将文臣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悍马,一为轻骑,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
10、为官之人,就要老老实实当官,安分守着自己的俸禄,好好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好比自己守着一口自己的井,即使井水不太满,也可天天来取,用之不竭。贪欲是万恶之源。人若贪心不足,不仅给自己徒添烦恼,还会使自己被贪欲带向灾难的深渊。


作者简介: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康庄人。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聊城市家教名师,京杭书院讲师团成员,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临清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擅长书法、篆刻。1988年30岁开始写作,编著六部书稿,出版三部:1990年出版《史地歌诀》1991年《新编历史歌谣》荣获地区首届优秀图书三等奖。2021年主编《家教文墨香》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著书立说搞讲座,举办读书报告会。为政府为百姓做公益。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