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的生活总是那么机械,呆板。每饭后,总喜欢在小区走走,看看落日余晖,瞅瞅老两口,小两口四人看一个小神兽的洋相。看着边走边听广播,我也心血来潮,让儿子给弄了个高级的,每出门必带着,不经意听到歌诗“留连钟声敲打着我的无眠…月落乌啼…涛声依旧”。这大约是毛宁上世纪的老歌《涛声依旧》吧。歌词把我带到了姑苏,带到了《寒山寺》
我若有所思,不知道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张继究竟经历了什么,让这个不入流的,生卒年不祥,只知道是襄阳的落魄文人,写出如此美妙的千古绝唱!
如果真的生活在大唐,寒山寺是一定要去的,不为别的,就听那美妙的钟声;就观那若现的渔火,更要结识张继…。

寒山寺 网络图片
对寒山寺多少有点了解,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年间,初不叫寒山寺,应为《妙利普明塔院》贞观年,有位叫寒山的高僧来寺院,因名寒山,渐因名得寺便成了寒山寺。妙利普名塔院在姑苏城外默默渡过了一百多年,等来了寒山,于是就有了新名字,缘份啊。但这缘分还不足以让它和《少林寺》《白马寺》相提并论,因为它无论历史传承,或是文化厚重,寒山寺都不能同日而语。但寒山寺注定了是受上天眷顾,上帝安排了有缘人来此地让其扬名。他就是让寒山寺等了一百多年的张继。一个宦游书生,在一个朦胧的夜晚,乘着一条船晃晃悠悠地来到苏州城外,来到寒山寺傍,谁也沒想到,就这么个漂泊书生,一座落寞 寺院,就这么一相逢,这么一遇见,演示岀了一段千古绝唱,金风玉露,胜却人间无数…。
功名不取,回乡途中,夜宿枫桥,想都能想到张继此时的愁楚,落寞,能睡的下吗?这时传来了寒山寺的钟声,无奈中写岀四句诗句,可想张继在写诗时的心情是何等苦闷,惆怅。
滕王阁 网络图片
滕王阁因王勃而岀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不朽;黄鹤楼因崔颢而扬名;鹳雀楼因王之涣名垂千古。张继只在这里住一晚,但这就足够了,他的诗文有如画龙点睛一样留给了寒山寺,和灵魂,似精神。从此,寒山寺再也用不着仰视少林,白马,就只那优扬的钟声,足让世人名记。
《枫桥夜泊》,一夜风情,一千多年前姑苏的秋日,张继带着落考的沮丧站在长江上摇晃小船上,夕阳一抹最后的余晖,梢工说;一会我们就靠岸了,张继点点头,梢公休息了,可张继一点睡意也沒有…。
想着张继,忽又想起张若虚,他们大约是同一类人,都因写了一首好诗,也都名留千古。
景才,十二月十三日

作者 孙景才
孙景才,生于吉林长春,军人岀身。复员后在长春市机关工作至退休。爱运动,对读书,写字有偏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