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生,请远离这几类人!
文/路路通
朗诵/M先生
匮乏感。
匮乏感是一种没有被满足的感觉,匮乏感和真正的匮乏有不一样,它是主观地认为自己缺少一些东西。
内心有匮乏感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生活、工作、人际,内心常常会生气无力感。不甘心过正常的生活,想要挑战新的事情又无能为力,或者害怕承担风险和失败的结果。

前段时间,主持人吴昕上了一期综艺,在节目中谈到婚姻和事业的时候,吴昕显得很无力。谈恋爱没有超过一年的,36岁了依然没有结婚,事业也遇到了瓶颈期。
想要先解决婚姻大事,但这种事情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即便真的找到结婚对象,结婚生孩子,最快也要一年半,那时候自己也许就被行业淘汰了。
不论婚姻还是事业,吴昕都显得很没有自信,也害怕承担随之而来的风险。
她内心深处的种种担心正是因为匮乏感,匮乏感强的人往往不相信自己能够把握生活或者事业,不相信自己能够得到成功和幸福。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常常会有这种匮乏感?如何才能从这种匮乏感中走出来,重新获得自信。
社会结构的改变。
人类是群居的、有感情的动物,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更新不可避免地对人类产生影响,这一点是谁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匮乏感,要么物质匮乏,要么精神匮乏,而物质匮乏容易解决,精神匮乏却难以解决。

精神匮乏的人,常常觉得自己无法胜任生活、无法获得幸福、无法做好工作,对很多美好事情都没有信心,其实这与社会结构的改变有关系。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社会属于工业社会,发展迅猛,用日新月异来说一点儿都不过分,很多人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时间一长,自然就会出现匮乏感和无力感。
一百多年前,我们的社会还处于农业社会,很多知识、技术、工具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易学。现在的整个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谋生手段都和以前的农业社会不一样。

农业社会相对来讲比较稳定,一年到头,庄稼的收割、种植、管理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即便跨越几个历史时期,比如清朝与唐宋时期相比,他们使用的耕田种地的工具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在那个时候读书人都认为自己能够读遍天下所有的书籍,但是到现在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
以语言为例,现在全世界有6000多种语言,一个读书人终其一生也只能掌握一二十种。比如据我所知掌握外语最多的是一个德国人,他一生掌握了19种外语,这已经到达人类的极限了。但是这19语言与6000多种语言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面对这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以及层出不穷的知识、事物、技术手段,很多人就会感觉到匮乏,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生活、工作,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
没有专一目标。
庄子说,生有涯,而知无涯。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涯的,而知识是无涯的,以有涯逐无涯,注定得不到好结果。
人生的目标不在于多,而在于专一,目标越专一的人越能深入研究,也就越容易取得成果。

古人说一心不可二用,就是这个道理。
小时候,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教育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以后才发现,唯有扬长避短、目标专一而坚定才能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有人说技多不压身,但如果只是多而不精,没有看家本领,那么基本上不会有所成就。
大学时期,特别盛行技多不压身这句话,大部分人甚至将这句话当做座右铭。从大一开始,不停地考证,所有能在大学里面拿到的证书都拿了个遍,不管有用没用,不管是否专业对口。
别人问他,他便说:“技多不压身”、“多门技术多条路”。而当有人问他这些东西有一门是你精通的吗?他却摇摇头。

这便是典型的杂而不精,什么都想学一点,幻想着用这些众多的证书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保驾护航。
却不知,每一样都会点,但每一样又都不精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往这样的人很难在以后的工作中出类拔萃。
很多内心匮乏的人就是因为目标太多,关注范围太广太杂,想学绘画、想学音乐、想学舞蹈、想学金融、还想学点设计,五花八门的东西都想学,最终什么都没学会。

有人说,农业社会的思维解决不了信息社会的问题,深以为然。农业社会,各种知识、技能都比较简单易学,且相对稳定。
而信息社会,新技术不断更新,新行不断出现,随之也要求人们必须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精通,这样才能在大浪淘沙的竞争中留下来。
见识越多,匮乏感越强。
什么样的人没有匮乏感?通常来讲,只有少年人没有匮乏感。
古人说年少轻狂、少不更事,当一个人不知道世界上的这些知识的时候,他们才会没有这种匮乏感。

越是在一个领域深入研究,学习的知识越多的人越会感觉到匮乏。就比如说话,一个少年人很容易说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做,说话做事很容易绝对肯定;而一个知识学问丰厚的人则不会这样说。
因为他知道世上的知识浩如烟海,而自己的所学不过是皮毛,对某些事情不能妄下断定。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接触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圈,圆圈里面的是你已经知道的、已经掌握的,而圆圈外的那些知识则是未知的
你知道的知识越多、越扎实,那么你了解的未知也就更多,人就会变得更加谦虚。而心态不够好的人见识越多,匮乏感就越强烈。

当一个人见识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快速的社会,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专业,有的人就会在潜意识里放大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只看到自己不够优秀的一面,跟不上时代的一面,便逐渐开始产生忧虑,担心自己跟不上社会发展,担心自己被社会淘汰,想要开始挑战新的领域,又不愿意承担风险。
既不想安于现在的正常生活,又不敢开始新的挑战,逐渐就会开始生出匮乏感和无力感。
我们必须明白,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甚至一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因为社会发展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