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清华园
原创/绣岭

清华大学是百年老牌高校,是全球著名大学之一,是全国乃至全球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顶级大学。清华大学吸纳了全国拔尖的优秀学生,是优秀人才的聚集地。
清华园是清华大学的一部分,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参观清华园是我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我的心愿。
清华园原名熙春园,是圆明园的一部分。始建于康熙年间,建成于1767年,原本是皇家园林,是康熙皇帝的行宫。咸丰即位后,将熙春园更名为清华园,并亲题“清华园”匾额。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北京城时,清华园幸免于难,但清华园真正为人所知的,还是因为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因清华园而得名,清华园因清华大学而名闻四海。
清华大学始建于1909年7月,因建于清华园中,1911年4月更名为清华学堂,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此后,清华大学名扬天下。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近春园,虽然清华园幸免,但后来清华园却被荒废。
外务部为游美学务处上奏,获得此地建设肄业馆。后改名为清华学堂,1911年开学,1913年清华学校将近春园等地并入,发展成为今日的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目前不对外开放。姑爷请求友人提前预约好参观清华大学的事谊。

8月3日上午九点多,姑爷驾车带领一家六人,来到清华大学的校园。
路过一个荷塘,我说:“这个荷塘可能就是朱自清先生曾经夜游的那个荷塘。”,于是,姑爷把车停放在荷塘附近。
我们下车观赏荷塘里的荷花,原来这就是“近春园”荷塘。
老伴有个大学的同班同学刘先生,他女儿红娟,是清华大学的老师。老伴把我们参观清华大学的信息告诉了老同学。刘先生说,他带女儿马上来陪伴我们参观游览清华大学的校园。
老伴在约定地点等候分别六十多年的老同学来会面。
我和女儿先带小孩,绕着“近春园”观赏荷塘景色。
我猜想这儿一定是朱自清先生曾经夜游的那个荷塘!他描绘的《荷塘月色》的情景浮现在脑海中,我倍感这里的神圣与亲切。
走过荷塘上面的一座拱形小桥。来到近春园荷塘的对岸,荷塘周围有亭台楼阁,有红色的木板长廊供人游园、赏花、休闲、娱乐。
荷塘上面覆盖了大片的绿色荷叶。荷叶中间有许多粉红色的荷花,景色十分美丽。
“近春园”一角,传来悠扬的琴声与婉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顺着歌声方向寻找过去,远处一隅有个稍高的亭子,亭子里面有十多位老教授;有男有女,有几位女教授已经白发苍苍;有站立的,有坐在四周座椅上的,他们一展歌喉,悠扬、婉转、动听。
有人用乐器伴奏,有二胡、有小提琴、电子琴,就像一支乐队。这是一个演唱团,他们高雅休闲的娱乐生活,令我羡慕不已!

(清华大学老师和西工大老师)

游玩“近春园”一周,回到停车的位置。恰好老伴同学刘先生和女儿红娟老师步行过来。
父女二人非常热情,刘先生与我家先生又说又笑。上了年纪的两位老同学,叙说往事非常激动。
红娟刘老师没有一丝著名高校老师的架子与傲气。她亲切和蔼,平易近人,一见如故。她说:“清华大学有很多景致,我陪你们先参观清华园吧!随后再参观清华大学现在的教学区吧!”
我们非常高兴,有位清华大学的副教授陪伴,做向导。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可以直接获取清华园的许多轶闻故事。可以避免陌生地方参观游览的盲目性。
我高兴地说:“有刘老师陪伴、带路、做向导真好!”
刘老师说:“好吧!咱们先参观古老的清华园,这里有好多好的景致,我给你们拍照留念!”

我们边走边说,边看丽景,来到另个大塘旁边。刘老师说,这里是“熙春园”荷塘。
我方知道清华园有两个荷塘,而且距离很近。这个荷塘的景色更美,荷叶更大更密,叶杆与荷叶出水一人多高。粉红色的荷花星星点点,高出绿荷叶上面的荷花,撒落在厚厚的荷叶中间。
游玩观赏这里的荷花,似乎非常熟悉,非常亲切:“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舞女的裙……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所见不同的是,荷塘景色非常艳丽,是阳光灿烂下的荷塘景色,荷塘上面铺满碧绿的荷叶,叶子中间点缀的是粉红色的荷花。荷塘四周,柳树垂下密密的绿丝绦。远处各种树木浓郁葱笼。没有月光朦胧之感,也没有仿佛牛乳中洗过的乳白色的情景。却让人分明感受到朱自清先生,月夜享受荷塘月色的馨香与环境静美的快乐。
我疑惑了,问刘老师:“朱自清先生写《荷塘月色》,他游的是“近春园”荷塘,还是“熙春园”荷塘?”
刘老师回答:“这个问题现在仍然有争议。有人说是‘熙春园’荷塘,有的人却说是‘近春园’荷塘,没有定论。”
我的猜测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参观了两个荷塘后,刘老师说:“现在带你们去参观‘清华园’珍贵的文物遗址吧?”
她告诉我们说:“清华园,现在是清华大学的行政办公区,校长办公室也在清华园中。”
远远看见庄严肃穆,高雅脱俗,彩雕琉璃瓦的“清华园”的大门,优雅庄重,与众不同。
大门匾额上书写着几个醒目的鎏金大字“清华园”!
刘老师讲:“清华园”三字,是清朝咸丰皇帝所赐。这三个字是晚清三才子之一的叶赫那拉·那桐所书写。那桐书法苍劲有力,雄浑漂亮。那桐曾经是清华学堂的校长,所以,咸丰皇帝御赐了那桐所书写的“清华园”三个字,作为门的匾额。
“清华园”门外面一对威武雄壮的石师子把守着大门。门口有几位保安人员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刘老师在大门口为我们拍照留下纪念。我知道清华园是清华大学的核心部分所在!
我们很快来到一个很大的绿色草坪旁边。绿草坪前面有一个广场。广场与草坪相接线的中间,有一尊一人多高的石塑雕刻。
刘老师指着说:“这就是清华园里的‘日晷’,它非常著名。‘日晷’,是古人研制出来的,计时间的工具。看着‘日晷’上面太阳影子的方向与长短,就知道是什么时辰了。”
刘老师在日晷旁边又给我们拍照留念。
接着,刘老师指着草坪正前方,一座庄严的古建筑说:这就是清华园古老的礼堂,它也是珍贵的文物,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曾经风貌。
刘老师指着草坪西面的一栋白色的旧式建筑楼房说:“这就是著名的最早的‘清华学堂’!”,它保存着从前的模样,这也是受国家保护的重点文物”。
接着,刘老师指着草坪东面的多层旧式建筑楼说:“这是清华园的第二教学楼,它现在是清华大学的高等数学研究院所在。”
刘老师转过身,指着东北角的一栋旧式楼说:“这是第一教学楼”。我却忘记了如今是哪个学院的所在地。
然后,刘老师指向广场西北的一栋楼房说:“这栋楼是‘水力实验馆’,水力学院是清华大学的重点专业之一。”
然后,刘老师带我们去参观清华园的二门,它也是清华园的最早建筑之一。
已经到中午12点了,刘老师和她的父亲,邀请我们一块吃顿午饭。
我们谢绝了,因为姑爷说,他还要把我们送到王府井游玩,然后,他要赶回单位开会。回单位的路不近,不能耽搁时间了。于是,他去停车的地方,开车过来接我们。
于是,刘老师急忙去校园里的一家商店,购买了一大包冷饮,递给我们。她指着西面说:“你们沿着清华路一直向西走,可看到清华大学教学区各个学院的教学楼。你们顺路看看吧。然后向西走,可出清华大学的西门。我要去接上课的孩子,一块到学校餐厅去吃饭。”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了新老朋友,告别了想往已久,崇拜已久的中国和世界的著名大学,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