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典故重塑,耳目一新》
(喜读邦民先生新作)
向新民作。
易中天式的调侃,戴建业式的激情。我欣喜地拜读了邦民先生近作《那一夜二人转,从涡阳转出了星汉灿烂》后,脑海里浮现出这几个字。
用现代的语言,演绎古典的“二人转”,还能有不凡的吸引力,邦民先生开了个好头。
二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先生,本身就是跨时代的段子手,恢弘磅礴的巨篇,忠实履行了史官的责任和义务,更用那刚毅而不懈的刀笔刻画了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
其中,《史记*留侯世家》早己被人称道愈千年。如,大诗人李白就有诗赞之:李白: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报韩虽不成,天地皆振动。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唯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
而邦民先生新作,掬起一叶而演绎出一出完美的史诗般的壮歌。

佳作从现代词“二人转”起笔,无形之中吸引住看客的毒辣眼睛。守株待兔、乾坤大挪移,踟蹰侠客、……古董级词汇,搭载了“考验”道具和梦幻里。而,对“怪老头”的描述,用到了邦民先生娴熟的朦胧句式,并扩展了它的历史定义。
从而,引出主角的进入,古典戏剧般的动态,仿佛是一曲折子戏。埋伏着主角日后的辉煌之旅!
易中天先生论史,在人物刻画上也是粗中有细,《史记*留侯世家》中的主人翁的胸襟与汉朝创造者这伯乐有决定意义。
戴建业先生讲诗,激情四射,这是对史、对人、对文的由衷的敬意。
邦民先生之笔,哪里是在写子房,邦民先生,已浸淫在华夏浩瀚璀璨的星空里!
从而,才有末句:掬创寻趣,无为而潇洒自怡!
全文完。

最后,我想说,为什么我对邦民先生此文爱不释手。原因是:世纪之交,我从岭南打工回汉,拜访恩师刘经智先生,曾探究过《史记*留侯世家》这段。恩师两点与众不同,现分享与众。
一。张良的不知所终,是名人最好结局,(诸位可以自证);二。所谓“黄石公”,很可能并不存在,那“兵法”可能是张良自著,而伪托!司马迁先生似乎也有这样的怀疑。(这般例子,诸位更可以找出一长串的证明)——荸荠注。
向新民。壬寅七月初十于三庸居作。
附邦民先生原玉

附上作者原创作品
那一夜二人转 从涡阳转出了星汉灿烂
文 / 刘邦民
两个有情怀的男人,一老一少,在毫州涡阳的沂水圯桥上,以天地月色为“舞”,清河碧水为“台”,上演了一曲旷世传咏的“二人转”
一个实诚的怪老头
背着一筐
五彩斑斓的乾坤大挪移
哼着一曲守株待兔的惬意
用布履做考验
以傲慢作道具
在浪漫的道家老子故里
与踟躇街头的侠客浪子
演绎了一段梦幻的二人转
汉代的风云江山
由此展开锦绣传奇
你瞧怪老头
一记引人上钩天空倒悬
引来侠客凌波微步苍翠欲滴
又一拨白云出岫横斜漫卷
涌来浪子有凰来仪悦枝有栖
再一招烟雨缥缈自由落体
逗来涡阳才子巨鹏亮翅下落有驱
怪老头计计刁钻霸蛮
试问振宇谁能取
俊张良招招承接莫名
我是儒生有际遇
亳州之夜
美丽的沂水圯桥
古色古香的月色
如水倾泻在涡阳涂抹俏丽
小子 三更半夜来会
羽扇纶巾的儒子
翩翩愉悦而立
满是自豪的期待里
怪老头又横生枝节
借故失约于月白风清
残枝落叶忍也不住掩鼻嘘嘘

我是涡阳的寥若星辰
我是文青张良
是飘逸的钉子户
是老子故里的少年璞玉
我怀抱诚意相交于迷离之夜
英姿飒爽有如驰骋疆场的良驹
不介意小河淌水的暗藏玄机
怪老头收起了雕虫小技
他喝止了转动的清风月影
掏出了睿智的古老神秘
月儿恭谨伫立
风儿凝滞唱晚稍息
万籁俱静
齐睹黄石公赠宝太公兵法
圯上受书
张子房受智展示旷世旖旎
黄石公从此云游天下
张子房怀璧苦研奇谋妙计
风雨雷电
张良洞察天地翻覆
帷幄运筹
子房解密乾坤弊利
披荆斩棘
鸿门宴上消刀影
下邑奇谋
洞察秋毫阻分封
暗度陈仓
略定三秦据富蓄
虚抚韩彭
十面埋伏计谋兵围强敌垓下
决胜千里
四面楚歌催悲一代枭雄项羽
劝都关中
功过赏罚谏嘱汉王强记
文心雕龙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宝祠黄石
留侯遁世心仪沉寂
赤松从游
皈依自然搁剑寻趣
醉心黄老
有为无为潇洒自怡

个人简历,刘邦民 武汉作家协会 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