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来,我先后19次将自己喜爱并收藏的书籍,以及自己参与编辑出版的书籍捐赠给图书馆等公共机构,总共20余种230余册,为此先后收到有关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19份《收藏证书》,以感谢我对该馆文献资源的支持。
图书捐赠,是个人或社会团体将其出版、收集、珍藏或不公开发行的文献资料,无偿赠送给图书馆的行为。我自己的实践体会到,向图书馆等捐赠书籍是一种助力书香城市建设的爱心行为,是值得提倡的公益活动。
我的第一份、第二份图书《收藏证书》来自仙桃市档案馆。那是2018年1月11日,我将父亲的18万字的长篇回忆录《沧桑岁月》和我主编的《叶培元书画作品集》捐赠给仙桃市档案馆,受到欢迎。
档案馆专家说,收藏本地域知名人士的文字等资料是档案馆职能之一。与此同时,他们对我收藏有父亲的数百封家书,以及这些家书对子女的影响等十分感兴趣,建议我将这些书信整理、编辑出版。
在仙桃市档案馆领导和专家的鼓励下,我花费2年多时间编辑出版了《叶培元家书》。
2022年3月31日,我再次来到仙桃市档案馆,捐赠了《叶培元家书》5本,并收到了我的第15份《收藏证书》。档案馆专家说,家书见证历史,家书传承家风,《叶培元家书》是仙桃地区首部家书出版物。
中国唯一一家家书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收藏了《叶培元家书》,2021年11月22日,我收到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家书博物馆的典雅精致的《收藏证书》。为了表示感谢,张丁副馆长还给我寄了一本他关于家书的新著《纸短情长--中国家书的文化价值与抢救策略》。
2018年1月24日,我到武汉市图书馆捐赠我收藏的书籍,以及我编辑的图书5种19册。《收藏证书》称,您的赠品丰富了武汉市图书馆馆藏,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文献信息。武汉图书馆专家对我说,有些内部出版和编印的图书同样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希望您下一步能为武汉市图书馆捐赠有关历年来武钢劳动模范等多方面图书。
2022年5月22日,我背着双肩包,第二次来到武汉市图书馆捐赠了图书。在图书馆第二借阅室,我无意中看到了我担任执行主编的《武钢劳模风采录》,我感到很高兴。
我还和湖北省图书馆志愿者朋友一起来到宏伟壮丽的湖北省图书馆,捐赠了我工作前后编辑出版的书籍7种29册。其中《我是园长,我来了》一书,是我在做志愿者期间担任武汉园博会园长时主编的反映志愿者风采的图书。
我还先后还3次向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捐赠图书10多种40余册,其中包括我收藏的多本《武钢年鉴》,我担任编辑的《四个每一天》(中国工人出版社)等。2022年5月22日,是青山区图书馆新馆正式开放之日,我第3次捐赠了图书13册。青山区网站还发了一条我给青山区图书馆捐赠书籍的图文报道。
我想,图书馆等海纳百川,敞开胸襟接纳更多的书籍和史料。而图书馆颁发给捐赠者的《收藏证书》,是一张张闪亮的名片,更是新时代发展的文化印记。
我想,我不断整理藏书,并把有价值的书籍捐赠给相关图书馆、档案馆等,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捐一册图书,留一份真情,知识的海洋就增加一朵浪花。我还将进一步整理我的数千本藏书,并继续向有关图书馆等公共机构捐赠我的一片爱心。
叶少雄简介
叶少雄,男,大学本科学历,武钢高级政工师,先后在武钢党委政策研究室、武钢有限责任公司、武钢集团工作,曾任湖北省青年自学成才协会副理事长、武钢青研会副会长,在《工人日报》、《中国冶金报》等媒体发表通讯、论文、散文等百万余字。还作为志愿者,担任武汉园博会园长,并主编《我来了,我是园长》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