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事杂谈》六十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宋代大儒程颢之《秋日偶成》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俱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雨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对宋代男人提出了一个崭新概念!即通道、从容、富贵无淫、贫贱有乐。 古之中国,以儒、道治国,以儒家有为与道家无为相结合,即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无为政治”与“有为政治”的交替推进。儒家思想提倡男尊女卑,从而将更多的社会责任压到男人头上,男人从养性修道到持家理政,内外俱成,无所不至。国家由“国”与“家”构成,治国行以王道,治家行以人道,人伦之“道”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在人间的体现。中国古典教育,让男孩学习持家治国之道,让女孩学习相夫教子之术,男女之别由此形成。从孺迹未干的男孩到顶天立地的男人,男子的成长是在《四书五经》薰淘中体悟“大学”之道的。 古代男孩可以一生平庸,但至少懂得男人之道。因为男人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支柱,须以身作责,身先士卒。对妻子,男人是兄长,对孩子,男人是老师。男人的胸怀应当博大,能包容家内家外的一切事物。大事面前,镇定自如,原则刚强,小事面前,泥鳅过淤,闭目糊涂。对长者,行之以孝,对兄妹姐弟,施之以悌。 与孔子要求的圣贤之道相比,男人之道其实更易做到。顺乎自然,修身养性,这是本钱。处事中庸,进退自如,这是能力。敬长爱幼,君仁臣忠,这是传统。家庭和谐,上下无怨,这是基础。其实男人之道就这么简单,活得健康,行得滋润。 《中庸》言:“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由此便知,大道从未离开过我们,一个真正的男人,首先是个君子,其次是个大丈夫,以君子之德修身,以大丈夫之风行事。 男人为官其道在民。唐朝有个故事说唐太宗贞观时期,李世民身体湿气很重,有人提议建一高阁以采阳光,消除体内湿重。唐太宗言,从前汉文帝时期,也有人提议要为文帝建阁,但文帝听说要花掉十户的资产,就取消了建阁计划。我德行不如文帝,身为天子,应为百姓着想,故效仿文帝,官员提出的“夏居台榭”的计划被唐太宗取消。男人为官之道,当处处为民着想,唐代谏官魏征言:“自古圣王为民着想,才能大治天下,人间太平,自古清官为民而做,才能造福一方,后人建祠以祭。 自古国灭家亡,不过就是当权者,只考虑自己的欲望,无暇顾及他人的欲望而己”。 老子《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学需要吸收百家之华,海纳百川,为道需要清心寡欲,弱思少虑,孤处而不孤思,独到而不独住,寂静而不寂寞,道悟而不道执。

昼往夜来入阑珊,
骚人墨客载文船。
当仁莫让擂台上,
何教金榜错华年。
踏着文化自信的金鼓齐鸣,迎着文化复兴的阵阵春风,“三木秉凤杯”第十七届征文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我们依然期待着天下正能正见正义的文化作品百川归海,我们期待着才子佳人再显风采!
为了使本次活动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征文内容做出部分调整,现将征文事宜公告如下:
一、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5. 戏剧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七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2年6月15日起至 2022年12月15月截稿。
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300名:奖金50元。
优秀奖100名:奖金20元。
主编:希望之梦(木易)欢迎大家投稿参赛!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